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武崇训(?—707)是武三思的第二个儿子,武崇训生于唐朝,是高阳郡王,娶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之女安乐公主。武崇训本性不坏,只是无奈于自己的身份。武崇训称得上是一个孝子。
柳昂,字千里,柳敏少子,河东解县人。幼聪颖有器识,干局过人。
1583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日本天皇任命其为关白(也就是替天皇执政的官)。此人野心极大,妄想造大船“直捣大明国,迁都北京城,远征天竺”,。而明朝对丰臣秀吉的举动可以说一无所知。丰臣秀吉接见流球使者时毅然要求流球改向日本称臣并一起进攻明朝,流球使者当面拒绝并将这一信息向明朝汇报,但明朝并不加重视。同年,朝鲜遣使到达日本,庆贺丰臣秀吉被封为白关,丰臣秀吉也向朝鲜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朝鲜使者也拒绝,而朝鲜国王同样向北京汇报了这一情况,明朝才稍加注意,命辽东方面做些准备。
李谐(496~544年),字虔和,卫国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人。北魏时期学者,尚书仆射李平之子。 博学有文才,袭爵彭城侯。起家太尉府行参军,历任尚书郎、著作佐郎、光禄大夫等。永安二年,北海王元颢进入洛阳,以为给事黄门侍郎,事败除名。孝静帝时,授散骑常侍,出使梁朝,江南称赞其才辨,授大司农、秘书监。 东魏武定二年,卒于任上,时年四十九岁。
李缉(?-867年8月8日),唐朝皇子,是唐顺宗李诵的第二十二子
李琎(?—750年),字嗣恭,小名华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嫡长孙,让皇帝李宪长子,“饮中八仙”之一。 雅好音乐,姿质明莹,肌发光细,称为“花奴”和“酿王”。擅长弓箭及羯鼓,深得唐玄宗喜爱,册封汝阳郡王,累迁太仆卿同正员、特进。 天宝九载(750年),去世,追赠太子太师。
李瑶(?~738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五子,母为皇甫德仪。 初封鄂王,遥领幽州大都督、河北道节度大使,假开府仪同三司。开元二十五年,受到武惠妃诬陷,废为庶人,坐罪被杀。
李思安(?~912年),字贞臣,河南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五代后梁名将,开国功臣之一。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嗣昭(?-922年),本姓韩,原名进通,字益光,汾州太谷(今山西太谷)人,唐末五代时期晋国名将。 李嗣昭是晋王李克用养子,少年时便随李克用征战,转战河中、邢洺、泽潞等地,屡破梁军,并参与两次太原保卫战,由衙内指挥使积功至蕃汉马步都指挥使,加授检校仆射,后出任昭义节度使,镇守潞州。他在后梁建立后的潞州之战中与梁军对峙年余,屡拒后梁招降,坚持到李存勖率军来援。后率昭义军随李存勖南征后梁,北拒契丹,战功卓著。 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嗣昭以北面招讨使之职征讨镇州张处瑾,在战斗中被冷箭射中头部,伤重而死。后唐建立后,追赠太师、陇西郡王,配享太庙。后晋建立,再赠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