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生卒】:1275—1349 元汴梁祥符人,字文伯。杨敬直子。仁宗延祐六年拜南台监察御史,纠劾不法者七人,分司官皆惮之,多自劾去。历江东、湖北、浙东三道宪佥,以兵部尚书致仕。
李麟(694年-759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剑南节度使李濬之子。 李麟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京兆府户曹、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兵部侍郎、国子祭酒、河东采访使。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麟被召回长安,并随唐玄宗入蜀。至德二年(757年),李麟拜相,授同平章事,后升任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褒国公。但因得罪张皇后与李辅国,被罢为太子少傅。 乾元二年(759年),李麟病逝,追赠太子太傅,谥号德。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 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1]
李延寿,生卒年不详,字遐龄,唐代著名史学家,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临洮县),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 贞观年间,做过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后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玺郎,兼修国史。李延寿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隋书》中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经籍志》)、 《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新唐书》对两书评价颇高,称“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七绝《秋日送别》1首,与朱放《乱后经淮阴岸》诗大致相同,疑即为朱放诗之异传。
朱斌:唐代诗人,处士。《全唐诗》存诗一首
曾彦(1425年─1503年),名雅彦,字士美,号南洲,今江西省泰和县沙村镇坪洲村南坑人。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举人,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状元及第。曾彦才思敏捷,答辩应对,随口而出。曾因星变向皇帝进言,请亲大臣,重科道,开言论,语言激切。在左春坊任职时,曾三次上疏:一是请免假称皇亲李祖旺父子死罪及请行久任之法;一是请御朝之暇宣内阁及各衙门大臣论时政利弊;一是请宽御史李兴、彭程、谢莹等三人重罪。都被采纳。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 [1] 舒州(今安徽安庆市潜山市梅城镇河湾村)人。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依建州刺史李频,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
戴有祺,号珑严,清朝江南金山卫(今上海金山)人,康熙三十年(1691)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不久戴有祺便告假回乡服丧。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降职为候补知县,他不肯赴任。辞官离京,归乡隐居,再不复出。辞官返乡后,筑室蒋泾桥(朱泾镇西),辟小园,取名“慵斋”,后因生活贫困,房屋出售他人。晚年化名陈姓,居住在朱泾镇东部“三道旨”(解放后改名新农镇)。著有《慵斋文集》、《寻乐斋诗集》等。
戴彬元,清朝末年书法家,字君仪,号虞卿、渔青,善诗,工书深入颜真卿堂奥。戴彬元在京都为官近30年,清明廉洁,卸任回乡后生活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