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王之翰(1819~1884),字次屏,号湘筠,清末教育家、书法家,山东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人。1814年(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1821年至1850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
王世琛(1680年-1729年) ,字宝传,号艮甫,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王世琛是明朝探花王鏊的第八世孙,世琛之父王铨,宇东发,康熙二十九年(1690)乡试中举,官至给事中,他为人敦厚重交情,讲信义,被人们所称道,其书法绘画均极精妙,当时颇有名气。
毛玉(约1464-1524) [1] ,字国珍,一字用成,号琢庵,云南都指挥使司云南右卫(今云南省昆明市)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正德五年(1510)为南京吏科给事中,疏劾大学士焦芳、刘宇。嘉靖初为南京兵科给事中,劝帝戒嗜欲、杜请托。以议大礼,受杖下狱死。
杨最(1472-1540年),字殿之,号果斋,四川射洪县人。明朝时期大臣,左佥都御史杨澄之子。 [1] 聪慧好学,研读《尚书》和理学,进入国子监学习。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及第,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得罪工部尚书李鐩,贬为工部员外郎,不得重用。跟随明武宗南征有功,迁工部都水司郎中,治理江淮水患。得罪权贵,迁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迁黄州知府,政绩卓著。得到吏部尚书桂萼赏拔,授河南按察使。云南夷族作乱,迁曲靖兵备副使,兴修水利,安抚边境。辽东战事紧急,补任苑马卿,平定叛乱,建立军功。出任贵州按察使,迁陕西左布政使,勤政爱民,经理粮储,颇有贤名。入为太仆寺卿,进谏马政六事。嘉靖十九年,上疏犯颜直谏,坐罪处死,时年六十九岁。 隆庆元年(1567),追赠右副都御史,谥号“忠节”。杨最与杨爵、杨继盛,并称“明朝三直臣”。著有《杨果斋集》(又称《杨忠节公文集》),传行于世。
杨守随(1434~1518) 字维贞,号贞庵.明朝政治人物,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成化年间进士及第,曾官拜御史,巡按江西。弘治年间,任顺天府丞,掌大理寺,进工部尚书。谥康简。为人刚正不阿,执法断事不依不饶。曾被大宦官刘瑾责以罚米。 [1]
杨守陈(1425年~1489年)明代官员。字维新,号镜川,一作晋庵,浙江鄞县栎社杨家人。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授编修,成化八年(1472年)时历侍讲、侍讲学士,编《文华大训》,改变不录涉及宦官诸事之成例,备列善恶得失,弘治元年(1488年),擢吏部右侍郎,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后乞解部务,以本官兼詹事府,专事史馆。弘治二年(1489年),杨守陈去世,谥号文懿,追赠礼部尚书。
李惠,中山郡安喜县(今河北省定州市)人。北魏外戚大臣,献文思皇后的父亲,孝文帝元宏的外祖父,左仆射李盖的儿子。 门荫入仕,袭封南郡公,迎娶襄城王韩颓的女儿,生下二女。长女为献文拓跋弘夫人,生下太子拓跋宏。 历任散骑常侍、侍中、开府仪同三司、秦益雍青四州刺史。明察秋毫,善于断案,政绩突出,进封南郡王。 孝文帝即位后,受到冯太后猜忌。太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478年12月20日),以图谋叛国罪,坐罪赐死。宣武帝即位,平反昭雪,追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定州都督、中山郡公,谥号为壮。
李大成,字裁之,新会人。乾隆己亥举人,官长武知县。有《荷庄检存稿》。
明浙江嘉兴人,字後之。嘉靖时起家武举,募海滨盐徒为一军,自胡宗宪为御史至总督皆倚仗,大小数十战,屡胜倭寇,以功授都司。宗宪被逮,先解官护行。旋以不肯证巡抚王询侵军费事,坐论死系狱,阅八年始白。万历初起圜山把总,后随戚继光任蓟镇南兵营参将,迁副总兵,后数为广东、福建总兵官。以年老谢事归。
曾铣(1509年-1548年),字子重,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今台州市黄岩区)人。曾贾之子。十二岁即出口成章,父经商结识江都(今扬州)好友,托友携江都延师授课,遂落籍江都。明代抗蒙名将。 [1] 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任福建长乐知县。后升御史,巡按辽东、山西,平定叛乱。明中叶,蒙古俺答控制漠南,拥有10万骑兵,多次入侵陕西、山西等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曾铣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军务,以数千之兵拒敌塞门,命参将李珍偷袭敌军马梁山大本营,俺答腹背受敌,溃不成军。 [1] 曾铣上《请复河套疏》,修筑大同西路、宣府东路边墙,主动出击河套,俘敌千计,拒绝俺答求和。世宗对收复河套信心不足,首辅夏言支持曾铣再上《重论复河套疏》。权臣严嵩为置政敌夏言于死地,向世宗进言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并串通败将仇鸾,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军饷巨万;贿赂夏言,意求加官进爵。世宗罢免夏言,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一月,将曾铣逮回京师,三法司不敢以律论断,揣摩世宗意图,以交结近侍律斩,妻、子流二千里。曾铣临刑慨然赋诗“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史称“天下闻而冤之”。后人将这个冤案编成戏曲《盘夫索夫》,成为名剧。隆庆元年(1567年)昭雪,追赠兵部尚书,谥襄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