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祁寯藻(1793年-1866年),字叔颖,一字淳甫,避讳改实甫,号春圃、息翁,山西省平定州寿阳县(今山西省寿阳县)人。清朝大臣,户部郎中祁韵士第五子,三代帝师。嘉庆十九年,考中进士,起家庶吉士,迁翰林院编修,历任军机大臣,左都御史、诸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道光十九年(1839),亲赴福建筹办海防,查禁鸦片。咸丰帝即位,更得重用,自请辞官。同治元年(1862),教习同治帝读书。同治五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谥号文端。
卢浮,字子云,西晋卢钦之子,范阳涿人。
卢度世(419年~471年),字子迁,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大臣,济州刺史卢玄之子。 出身范阳卢氏北祖。聪明豁达,颇有计数。门荫入仕,初为中书学生,坐舅父崔浩的国史之狱,弃官出逃。遇赦免罪,拜中书侍郎,袭固安县伯,兼太常卿,加号镇远将军,进为侯爵。历任员外散骑侍郎、济州刺史。后除平东将军,未拜,遇患 。延兴元年(47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谥号为惠。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郡望太原阳谷(今山西太谷),唐朝宰相,刑部尚书白居易从弟。白敏中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后历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唐宣宗继位后,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后改任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又升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大中五年(851年),白敏中以使相出镇,授邠宁节度使,并讨平党项叛乱。后历任西川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拜司徒,加太子太师。唐懿宗继位后,白敏中回朝,授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侍中、中书令。咸通二年(861年),白敏中出任凤翔节度使,并于同年七月病逝,终年70岁。追赠太尉,谥号丑。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 ,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才学文章受知于晋孝武帝司马曜,成为心腹大臣,累迁左仆射、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担任卫将军、都督琅琊水陆军事。平乱有功,加位散骑常侍。隆安四年(400年),王珣去世,时年五十二,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穆”,累赠司徒。著有文集十一卷。王珣工于书法,董其昌称其“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历代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王焕,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是一位老将,“十节度”之首,曾跟随高俅征讨梁山泊,其中以与林冲的一场交战最为引人注目。王焕这个人物在更早的中国古典文学中已经产生,在宋元时代以元杂剧《逞风流王焕百花亭》为代表的多部话本、戏文、杂剧之中,王焕都作为主角登场,但这些作品中,王焕是个年轻人,人称“风流王焕”,他与名妓贺怜怜相爱,后王焕被老鸨赶出,贺怜怜则被人强娶。但贺怜怜暗中帮助王焕到边地投军,王焕立下战功,被封为节度使,两人联手使强娶贺怜怜的恶人受到惩罚。夫妻团圆,功成名就,皆大欢喜。研究认为这两处的王焕应为同一人物,《水浒传》的作者应是将“风流王焕”成为节度使多年后的形象搬用进小说中。[1-2] 
(1284—?)元湖州人,字德琏,号云庵。王蒙父,赵孟頫婿。工诗词。
牛弘(545年-610年),本姓尞,字里仁,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人。袭封临泾公。少好学,博览群书。 北周时,专掌文书,修起居注。隋文帝即位后,授散骑常侍、秘书监。进爵奇章郡公。 开皇三年(583年),拜礼部尚书,请修明堂,定礼乐制度。又奉敕修撰《五礼》百卷,从此儒家文化复兴。后牛弘又任吏部尚书,掌选举用人,倡先德行而后人才,众咸服之,史称大雅君子。牛弘生活俭朴,事奉皇帝尽礼,对待下属以仁厚,不善言谈而恪尽职守。政务繁杂,仍书不释手。大业六年(610年),死于江都。有文集传世。 灵台县荆山森林公园有三贤祠,其中供奉三位贤人就有牛弘。
师道兄子思玄,高宗时为吏部侍郎、国子祭酒。玄弟思敬,礼部尚书。师道从兄子崇敬,太子詹事。
杨德裔,唐朝政治人物。杨德裔之祖曾为常州刺史,封华山公。德裔历任棣、曹、桓、常四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