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赵憙(前4年-80年),字伯阳,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宛城区)人 [1] 。东汉初年大臣。 少有节操,为兄报仇。更始帝刘玄即位,任为五威偏将军,让他协助诸将领在昆阳抗击王寻和王邑,因功升任中郎将,封勇功侯。更始帝被杀,归附光武帝刘秀,任简阳侯相。经荆州太守举荐,任平林侯相。后历任怀县县令、平原太守。 建武二十七年(51年),任太尉,封关内侯。永平元年(58年),改封节乡侯。永平三年(60年),代窦融任卫尉,内管宫廷警卫,外行宰相职责,能公正地处理政务,未曾懈怠。永平十八年(75年),升任太傅、录尚书事。建初五年(80年),赵憙去世,年八十四,谥号为正。
范灿 (清)字电文,号伯轩。秀水 (今嘉兴)人。 
刘善明,(公元432年至480年),平原人。生于宋文帝元嘉九年,卒于齐高帝建元二年,年四十九岁。
完颜合达(?~1232年),合达又作合打、合答、哈达。金女真人,名瞻,字景山。贞祐初,充护卫,送岐国公主赴蒙古。
朱文科(?-?)字以选。莆田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福建乡试黄懋冲榜举人。官大名府东明(今属山东)知县,县治有声,隆庆二年(1568)建东关、北关石桥。隆庆四年(1570)八月选授山东道试监察御史,多有勘验报奏,万历元年(1573)八月改巡按应天等府,转浙江道。万历六年(1578)十二月,命巡视京营。出任苏州府知府,兴水利,万历九年(1581)十月以苏郡四门官塘竣工,开俸优奖。万历十三年(1585)十月升浙江参政,十六年正月迁云南按察使,分巡洱海道。
袁粲(420年~477年),字景倩,小名愍孙,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朝宋宰相,东晋丹阳尹袁豹之孙,太尉袁淑之侄。 袁粲少孤好学,颇有清才,起家扬州从事。支持宋孝武帝刘骏即位,历任吏部郎中、太子右卫率、侍中。孝建二年,迁廷尉、太子中庶子、右军将军,累迁尚书令、丹阳尹,册封兴平县子。 [1] 宋明帝刘彧病危时,袁粲与刘秉等人被选为顾命大臣,辅佐后废帝刘昱。后因平定桂阳王刘休范的反叛之功,授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刘昱被杀后,宋顺帝刘准即位,授中书监。 升明元年(477年),起兵反抗权臣萧道成,事败被杀,时年五十八岁。
刘跻(470年—479年),初名智涣,字仲升,彭城绥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宗室、大臣,宋明帝刘彧第八子,母为徐婕妤 [1] 。 泰始六年(470年)出生,初封临庆王,出继临庆冲王刘休倩、江夏文献王刘义恭,食邑五千户。升明元年(477年),出任东中郎将、会稽太守,进号左将军。 [2-3] 建元元年(479年),萧道成受禅,刘跻被降为沙阳县公,不久被害。
吴士杰,清代,字隽千,自号漫公。安徽翕县人。生性傲慢,耻受尘缚,倜傥不羁,有高士气,嗜古,所得钱财多购法书古物,随手又赐转他人。家贫,以刻印自给。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1] ),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唐朝名将。 高崇文出身渤海高氏,早年曾在平卢军从军。唐德宗时,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累官金吾将军。贞元五年(789年),于佛堂原大破进犯的吐蕃,封渤海郡王。贞元十四年(798年),平定军士哗变,获授长武城都知兵马使,后更代掌夏、绥、银、宥四州行营节度留务。元和元年(806年),经宰相杜黄裳举荐,高崇文奉命入蜀,讨伐叛乱的西川节度副使刘辟。经数月激战,于同年八月收复成都,擒获刘辟。他入成都后,秋毫无犯,市肆不惊,军府事务一遵韦皋时旧例。以功拜检校司空、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改封南平郡王。高崇文不通文书,又厌烦蜀中的政务繁忙,屡求效力边塞,遂于元和二年(807年)以使相职出镇邠州。他在邠州三年,广修战备。 元和四年(809年),高崇文去世,年六十四。追赠司徒,谥号“威武”。会昌六年(846年),配享宪宗庭庙。有《雪席口占》一诗传世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