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范汪(308年~372年),字玄平,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医学家。范汪出身顺阳范氏,是西晋名臣范晷之孙,范汪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加上其父亲范稚在范汪六岁时早逝,母亲也在他十三岁时去世,所以范汪少时孤贫,但他年少时十分勤学苦读,遂博学多通,善谈名理,精医术,荆州刺史王澄见而奇之,曰:“兴范族者,必是子也。 ”弱冠之年入京时,苏峻作乱,咸和三年(328)遁逃至寻阳(今江西九江),后中书令庾亮辟为参护军事,为庾亮佐吏十余年,甚得亲待,累官鹰扬将军、武陵内史、中书侍郎。后随安西将军桓温征蜀,进爵武兴县侯。之后为东阳太守,大兴学校,甚有惠政。不久后入迁中领军,本州大中正,安北将军、除都督徐兖青冀四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徐州、兖州二州刺史、假节。不久后桓温北伐,以出迎失期,免为庶人。晚年屏居吴都,从容讲学,不言是非 。咸安二年,卒于家,享年六十五岁,赠散骑常侍,谥号为穆。 次子范宁,东晋时期大儒之一。
翟酺,字子超,广汉雒人,东汉人。东汉时期官员。好《老子》之学,尤善长图纬、天文、历算。后来因为杀人,流亡长安,以算命为业,后来在凉州牧羊。遇赦还,征拜议郎,迁侍中。安帝时,补尚书。
羊祉(458~516年),字灵祐,泰山郡梁父县(今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人。北魏时期酷吏,营州刺史羊规的儿子。 刚愎自用,爱好刑名。门荫入仕,起家司空令、辅国长史,袭爵钜平县子。侵盗公资,私营住宅,坐罪流放。宣武帝即位,授将作都将、左军将军。出任梁州军司,讨伐叛乱的氐族。历任益州秦梁三州刺史,遭到御史中尉王显弹劾而免官。支持司徒高肇南征,授光禄大夫、平南将军,代兵攻打涪城。回师途中斩队副杨明达,受到御史中尉元昭所劾,迁光禄大夫平北将军。 熙平元年,去世,时年五十九,获赠镇军将军、兖州刺史,谥号为景。
罗文锦爵士太平绅士,(1893年-1959年),香港出生,香港20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四大家族之一。父亲罗长肇是怡和洋行买办,母亲施湘卿是何东家族成员。1918年,罗文锦与何东长女何锦姿结婚。罗文锦是罗文锦家族的始创成员,亚洲足球联合会创办人,前市政局成员,及行政局、立法局议员。
罗崇是历史人物,东晋将,任竟陵太守。
罗含,生于西晋惠帝元康二年(公元292年),卒于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公元372年)。 字君章,号富和,东晋衡阳郡耒阳县(今衡阳市耒阳市)人。[1-2]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中国山水散文的创作先驱。曾祖罗彦,曾任临海太守;祖父罗仁,蜀汉建兴时为临安太守;父罗绥,曾为荥阳太守。历任郡主簿、郡从事、州主簿、征西参军、州别驾、尚书郎、郡太守、郎中令、散骑常侍、廷尉、侍中、长沙相等职,加封中散大夫。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 米芾所书《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是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硕色,历史人物,为中国清朝官员,于1748年11月24日-1750年2月9日期间,奉旨接替尹继善担任两广总督。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被举为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后,与宦官吕强上疏请求解除党禁,被授为左中郎将,率兵讨平黄巾之乱,“威震天下” 。战后升任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到任后,他奏请减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税。后因得罪权宦赵忠、张让而被罢免,改封都乡侯。中平五年(188年),被起用为左将军,击破王国叛军。董卓掌权时,皇甫嵩遭到陷害,经其子皇甫坚寿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董卓被诛后,出任征西将军,诛灭其宗族。晚年历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去世,获赠骠骑将军。唐德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概述内图片来源:三国志12
白玉蟾(1134~1229),[1-2] 原姓葛,乳名玉蟾。稍长取名葛长庚, 字白叟、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蟾、云外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石山镇典读村)人。 7岁能赋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渐渐厌恶科举仕途。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16岁时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岭。23岁只身渡海到大陆各地求师。最后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师从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楠,尽得其道术。并遵师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诀”,创立道教南宗宗派。 嘉定年间(1208~1225年),诏入太乙宫中,为皇帝讲道,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后往来名山,行踪莫测。绍定二年(1229年),羽化于盱江(今江西省境内,一说羽化于今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 他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