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顺治七年(1650)十月,瞿式耜在广西桂林被清军执杀。瞿式耜,字起田,号稼轩,常熟人,崇祯时为给事中,南明弘光政权时任广西巡抚。永历政权建立后,他在十分困难的形势下竭诚拥护永历帝,奠都桂林,力图重兴明朝大业。然而,永历帝从无大志,昏昏然苟安于一时,一听到风声紧急就仓皇逃窜,拒绝了瞿式耜的多次规劝。加之永历王朝由于内部党争激烈,置抗清大局于不顾,一味并吞异己,逼走大顺农民军,更加削弱了自己的力量。顺治七年十月中旬,清定南王孔有德率军逼迫桂林,督师瞿式耜急令南明军赵印选出师,但赵部却离城逃遁,其余各部也争先奔窜,桂林空无一兵。时总督张同敝回城商议对策,瞿式耜坚定地表示:“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使张同敝深受感动。于是两人冠带,张灯备酒对坐大堂。十一月初五日黎明,清军入城,将二人抓获。孔有德百般劝降,终无一获,最后在独秀山下将瞿式耜、张同敝杀害。
顺治七年(1650)七月,郑成功在厦门建立抗清基地。郑成功,原名森,字大木,郑芝龙子。年少聪颖,颇得隆武帝的赏识,赐姓朱,改名成功,因此被称为“国姓爷”。郑芝龙降清,成功苦谏不听,于是在广东南粤招兵买马,打出“背父救国”的旗号,组织抗清义军。顺治四年正月,郑成功自南粤募兵返回福建安平,会故臣将吏设明太祖帝位,矢盟恢复大明江山。他自称“招讨大将军罪臣”,设官分领各军,闽中旧将“多归心”,势力日渐强大。永历称帝后,郑成功又奉永历年号,先后被封为威远候、延平候。自顺治四年至七年(1647-1650),他率领海上义军,连破福建的同安、海澄、漳浦、泉州及闽南沿海一带地方,进据金门、厦门。郑成功把厦门改名为思明州,成为抗清的政治中心和基地。他在厦门设立“六官”分理庶政,遣官在各地征集粮饷和兵器,分其军为左、右、前、后、中五军,自领中军。此后,金、厦地区的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社会经济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清义军不断壮大,势力扩大到广东的潮州、潮阳、惠来、揭阳一带。
顺治八年(1651)六月二十七日,顺治帝批准了礼部议定的八旗科举例,主要内容是:凡遇应考年分,内院同礼部考取满洲生员一百二十名、蒙古生员六十名;顺天学政考取汉军生员一百二十名;乡试取中满洲五十名、蒙古二十名、汉军五十名,各衙门无顶戴笔帖式亦准应试;会试取中满洲二十五名、蒙古十名、汉军二十五名,各衙门他赤哈哈番、笔帖式的哈番俱准予应试。满洲、蒙古识汉字者,翻译汉字文一篇;不识汉字者作清字文一篇,汉军文章篇数如汉人例。
顺治八年(1651)四月初六日,清廷制定了各直省乡试差员的条例,其中规定:各省正副主考官,分别以翰林、给事中、光禄寺少卿、六部司官、行人、中书评事等选任;各部衙门均应慎选倍送,由吏部拟定正陪,疏请皇帝任命,但已充任会试房考、乡试主考官不得重送。同时又规定,房考官,顺天由吏礼二部选用,各省由巡按御史选用。
顺治八年(1651)五月十五日,顺治帝批准了兵部会同内院的奏请:有功汉人大小世袭武职,俱以銮仪卫外卫所用,照新入八旗官员例,给与世袭敕书,酌定汉名品级。其中规定:凡精奇尼哈番一等称銮仪卫都指挥使,正一品;二等称副使,三等称同知,均为从一品。阿思哈尼哈番分别为外卫都指挥使、副使、正副同知,正从三品。拜他喇布勒哈番分别为外卫指挥佥事,正从四品。拖沙勒哈番为外卫千总正五品。
顺治八年(1651)四月初六日,清廷制定了行军律例。其中规定: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等临阵,如七旗退走,一旗迎敌,将退走七旗下七牛录给予迎敌者;如七旗迎敌,一旗退走,即将此旗所属人员分给七旗;如一旗内战走者各半,将退走者所属人员给予力战者。凡是临阵对敌,必要整齐队伍,各按所属讯地从容前进,如违例或单独后退者,或处死籍没,或革职鞭责折赎。队伍起营时,各旗均要按牛录旗纛整队而行,如有妄自往来行走及酗酒者责治之,如有失火者斩。后又告诫兵将,行军打仗以绥辑地方、安抚百姓为主,不得肆行抢掠,妄杀百姓,抗拒者剿戮,归顺者收养。
顺治八年(1651)三月十九日,清廷制定了亲王、郡王、贝勒等进皇宫前下马条例。其中规定:和硕亲王于午门前下马,多罗郡王于午门角楼前下马,多罗贝勒以下俱于阙门下马牌处下马。
顺治八年(1651)闰二月十九日,顺治帝命兵部整顿驿政。他在谕旨中指出:近数年以来,四方多故,兵马络绎不绝,差遣繁多,驿递疲用,至今日已极。然而,奉差官员全不知地方苦楚,恣意苛索,驿夫不足,派及民夫,骚动乡里,甚至牵连妇女,苦累生儒,鞭驿官如罪犯,辱州县如奴隶,以致驿夫逃跑、驿马倒毙,人民罢市辍耕,民不聊生。命令地方官如再查出此等违法之人,不拘大小衙门,严厉参奏治罪,以后各衙门均不得滥差官员。
顺治八年(1651)正月十二日,顺治帝福临亲政,御临太和殿,接受诸王、贝勒、大臣庆贺表文,并颁诏大赦。此后,顺治在跌宕起伏,纷繁驳杂的十年亲政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顺治亲政后,首先削夺了大臣的权势,实施集权制。在用人方面,顺治一改多尔衮时期对汉官猜疑、压制的态度,十分注意笼络和依靠汉官。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是顺治亲政后采取的又一重大措施。此外,顺治又命兵部整顿驿政,以保障驿路畅通;推行恤刑条例,以体恤百姓,始行武举殿试,以选拔文武全才;制定行军律例,以整顿军纪等等。以上改革措施的制定与推行,充分体现了顺治的政治才干,使他成为清朝开国时期一位刻意求治、颇有作为的年轻皇帝。
顺台八年(1651)九月十八日,清廷改京师承天门为天安门。次年七月,皇城北门工竣,清廷命名为地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