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同治七年(1868),因西北边疆动荡不安,清政府派左宗棠西征。左宗棠到陕西后,全力镇压回民起义。同治八年(1869)八月,提督刘松山率老湘军从陕北绥德进攻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到吴忠堡,又围金积堡。同治九年,刘松山之侄刘锦棠统率老湘军力攻,十一月十六日,占领金积堡。同治十二年,回军首领马文禄战败降清,随即被处死。白彦虎率部逃往新疆。至此,陕甘回民起义失败,左宗棠安定了陕甘地区。当时,新疆成为浩罕、俄、英三国角逐的战场,随时有被瓜分的危险。光绪元年(1875)三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光绪二年(1876)二月,左宗棠任命刘锦棠为前敌统领,率清军分三路入疆。到九月中旬,新疆北路全部收复。清军平定北疆的分裂割据势力后,刘锦棠于第二年(1877)又率军南下。三月十三日,张曜、徐占彪与刘锦棠军一同攻克吐鲁番,清军收复吐鲁番全境,阿古柏自杀。光绪四年(1878)提督董福祥收复和阗。至此,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全部由清军收复。左宗棠西征,既安定陕甘,又使新疆免于沦为殖民地。清廷终于控制住了西北地区的局势。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第一任新疆巡抚是刘锦棠。
同治七年(1868)八月,中国自制的第一艘木质明轮蒸汽军舰“恬吉号”(后改“惠吉号”)下水。先是,同治六,江南制造局造船厂建成,并修建了一座长一百米的船坞,同时由机器厂和锅炉厂分别制造船用机器和锅炉。“恬吉号”即为该厂以自制的机器和锅炉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建造而成的,该舰长一百八十五尺,宽二十七点二尺,排水量六百吨,马力三百九十二匹,吃水八尺,备炮九门,当“恬吉号”军舰在黄埔江举行下水试舰仪式时,上海全市为之轰动,欢庆我国第一艘明轮蒸汽军舰试航成功。
同治七年(1868)六月初九日,以清政府“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头衔率使团出访各国的美国前任驻华公使蒲安臣,在美国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擅自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即《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款》,也称《浦安臣条约》)。共八条,主要内容为:一、中国于原订贸易章程外,欲与美国商民另开通商、行船之路各事,均得自订章程,但不得违反原约规定。二、清政府得在美国各埠设置领事,美国当照各国例予以优待。三、两国人民在对方国内都不得因宗教不同而受到歧视。四、两国人民前往对方游历、居住,皆照最惠待遇办理。五、两国人民皆可在对方进入大小官学,并受最惠待遇;皆可在对方设立学堂。六、美国“向不赞成”无故干预别国内政,将来办理各种制造事业需外国帮助时,美国自愿襄赞。该条约的签订,为美国扩大掠卖华工,加强对中国的文化、宗教侵略提供了方便。同治八年十月双方在北京交换了条约批准书。
同治七年(1868)四月,乌苏里江东南青岛(今阿斯科尔德岛)爆发中国淘金工人反抗沙俄殖民者的迫害和驱逐的武装起义。四月初九日,沙俄派水兵登岛镇压,被早有的起义群众消灭过半。后沙俄又从海参崴调来西伯利亚舰队围攻青岛,起义者被迫转移。撤到大陆后,起义群众不断主动袭击沙俄侵略者,相继烧毁黄岛、石庙子、蛤蟆塘一带俄卡,将守卡俄兵全部消灭。起义者联合苏城等地人民,扩大抗俄武装,队伍迅速扩大至三千人,并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普遍支持和响应,且声称要攻破海参崴,迫使沙俄不得不宣布滨海一带处于战争状态,调动大批军队进行镇压。一个月后,青岛人民抗俄起义失败了,但整个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中国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并未停止,他们采取各种手段对侵略者进行打击、骚扰,使沙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未能对该地区实现有效的统治。
同治七年(1868)一月,清政府派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中国外交使团出访西方各国。先是,《北京条约》签订后,英、示、美、俄等国公使先后驻京,但清政府尚未派出驻外使团。后经外国公使多次要求,清政府遂决定遣使出洋,向各国“陈述中国的困难”,表达中国希望“友善”和“进步”的诚意。同治六年十月,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即将离任,向清政府表示愿为中国“出力”,清政府遂聘蒲安臣为“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次年一月,蒲安臣以“大清国钦差大臣”身份率中国使团出访美、英、德、俄等国。其成员有:英国使馆翻译官柏卓安、海关法籍职员德善、总理衙门章宗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等。同治九年一月,蒲安臣因病死于俄国彼得堡。清政府为酬谢其担任驻华公使时“和衷商办”及此次出访各国“为国家效力”,特“加恩赏给一品衔,并赏银一万两”。
同治八年(1869)九月十九日,中英签订《中英新定条约十六款》、《新修条约善后章程十款》及税则十条。主要内容为:开放温州、芜湖为商埠;英国之洋布、大呢、洋绒等进口时正子两税一并完纳,在通商口岸省份,均免重征;英商从中国内地买土货出口,沿途交纳税金,其税额如超过子口半税,超过部分发还英商;英商可雇用中国木船在内河行驶,装运货物;九江关备轮船一艘,拖带鄱阳湖一带的货物;英商修理船只、船坞,物料免税;中国进口鸦片,每百斤增税至五十两,出口生丝,按值百抽五征税等。这一条约因英商反对,英国政府未予批准。
同治八年(1869)三月十六日,中俄签订改订俄人陆路通商章程,共二十二条,将原规定运往天津的俄国货物在张家口“酌留十分之二”改为“酌留若干”,允许俄商在蒙古各地任便贸易,一概免税,并不限于“小本营生”。
同治九年(1870)九月初七日,日本使臣柳原前光曾到天津,与署理三口通商大臣成林商议立约通商事。十月初八日,总署上奉,允准日本明年派员来华时再议立约事。十月十一日,又照会日本处务省,允与立约。同治十年(1871)三月九日,日本派大藏卿伊达宗城及外务相大丞柳原前光为全权大臣,来华议约。六月,与清廷全权大臣李鸿章在天津谈判。日使要求按照“西人成例,一体订约”,并要取得“一体均沾”特权,遭中方代表拒绝。七月二十九日,《中日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最后画押,商定:两国商民准在对方指定之通商口岸贸易(中国开放十四个,日本开放八个),但不得进入内地;两国商货进入口岸,均照对方海关税则完税;两国在对方指定口岸可设领事,约束本国商民,民事案件归领事审理,刑事案件由领事和地方官会审。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日本提出改订本条约,遭清廷拒绝。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初四日,李鸿章与日使副岛种臣在天津换约。
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咸丰十年底(1861),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随着通商事务的不断扩大,同治九年(1870)十月二十日,清政府决定裁撤三口通商大臣,改高北洋通商大臣,加“钦差”名义,例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交涉事务,兼督海防和办理其它“洋务”。每年海口解冻,移驻天津,冬令封海,再回保定。
咸丰十年(1860)《北京条约》签订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搜罗爪牙,拐骗人口,强占民田,激起民愤。同治九年(1870)五月,教堂附设的育婴堂死去婴孩三、四十人,同时,拐骗幼童的事情不断发生。五月二十三日,数千民众激于义愤,前往教堂抗议,要求惩办凶手。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VictorFontanierHenri)要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镇压。因崇厚只派去几名官弁,丰大业感到不满,于是又闯入崇厚衙门开枪恫吓,并捣毁衙门器物。归途中遇上天津知县刘杰,又开枪打死刘杰的随从高升。丰大业的秘书西蒙(Simon)也鸣枪威胁。民众怒不可遏,当场将丰大业及西蒙打死,接着鸣锣聚众,焚毁法国教堂、育婴堂、领事署及英、美教堂,打死外国教士、商人二十人。事件发生后,法、英、美、俄、德、比、西等七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到天津、烟台一带示威。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赴天津“查办”,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屈服于侵略者的压力,判处民众二十人死刑,缓刑四人,二十五人充军,天津知府、知县也被革职遣戍,向外国赔款四十九万两,并派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法国赔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