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
杨晋(1644-1728)江苏常熟人。山水为王翚入室弟子,尝与绘圣祖南巡图颇精。晚年每多率笔,未免苍而不润,神气便少。然农村景物则颇工,尤长画牛,多写意,夕阳芳草,效牧之风苑然在目。兼及人物写真,花鸟草虫,每侍翚出游。翚作图凡有人物、舆轿、驼、马、牛、羊等皆命补之。又尝摹内府所藏名迹,作副本进御。卒年八十五。《柳南随笔》、《国[清]朝画徵录》、《海虞画苑略》、《桐阴论画》、《江南通志》、《昭文县志》、《琴川新志》、《清画家诗史》
顺治元年(1644)六月初六日,故明大同总兵姜瓖降清,仍镇守大同。之后,他便随清军赴陕西,征剿大顺农民军。他不但得不到重赏,连军饷的供应也成问题,而且还受到清廷的猜疑和训斥。当时,山西农民军反清声势浩大,姜瓖受到很大触动,开始“蓄异志”。顺治五年九月,清廷为防喀尔喀蒙古越过边界,派英亲王阿济格率军驻防大同,这招致姜瓖的猜疑,以为袭己。于是,姜瓖自称大将军,于(1649)十二月初三日据大同叛清。大同左卫(今左云)、浑源、太原、汾州(今汾阳)、泽州(今晋城)等地农民军竞起响应,清朝许多地方官吏望风归降,一时全晋震动,摄政王多尔衮得到山西突变的消息后,一面增派八旗官兵,载红衣大炮急赴大同;一面对姜瓖进行劝降,同时又对姜瓖部下进行分化离间,诱使他们倒戈。顺治六年三月十二日,多尔衮亲至大同督师,再次对姜瓖劝降。姜瓖虚与周旋,多尔衮正要亲自指挥攻城,奉清廷急召回京。清军在敬谨郡王尼堪的指挥下,继续围困大同。七月初一日,多尔衮率师亲征大同。大同在清军长期围困下,城内弹尽粮绝,死者枕藉,部下发生了骚乱。姜瓖部将杨振威于八月二十三日密通多尔衮,二十八日斩姜壤及其兄弟首级,献城投降。
顺治元年(1644)初,当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军向京师进军时,张献忠率领的大西农民军在四川和明军进行着殊死的战斗,八月前后攻占了成都,接着派兵攻取四处州县,所至皆克,降遵义和两处土司未下外,据有全蜀。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建国称帝,国号大西,建元大顺,改成都为西京。他还采用了明初官制,任命左右丞相;设内阁六部,任命六尚书;封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为王;立军都督府以统率全军,等等。大西政权建立后,立即遭到了明军和地主武装的围剿。顺治三年(1647)七月,张献忠被迫放弃成都,退守西充县。不料,这时清肃亲王豪格正率军进攻四川。十一月二十七日,清军由叛变的大西军将领刘进忠引路,突然袭击西充凤凰山张献忠营地。张献忠率马步军迎敌,打死了许多清将,一度包围了清军。不久,清援军至,大破张献忠军,反败为胜。张献忠在混战中牺牲。此后,孙可望、李定国等人也采取了联明抗清的策略。
顺治元年(1644)十月十七日,清廷制定了岁给诸王以下俸禄:摄政王每年俸银三万两,辅政王一万五千两,亲王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二百五十两,公六百二十五两。顺治三年(1646)二月初二日,减摄政王俸银一万两。顺治七年更定王以下官员俸银为:和硕亲王一万两,郡王四千两,贝勒二千两,贝子一千两,宗室公五百两,一二三等公俱一百两,二三等伯俱九十两,二三等镇国将军、三等精奇尼哈番俱八十两,一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俱七十两,一三等阿达哈哈番俱六十两,二等拜他喇布勒哈番四十两,以次至骁骑校、护军校、他赤哈哈番各二十五两。顺治七年(1650)正月十九日,清廷又定王以下官员每年支给俸米数;和硕亲王六千石,郡王二千石,贝勒一千四百石,贝子八百石,宗室公六百石。公以下各有差,最低者骁骑校、护军校等各三十石。
顺治元年(1644)十月,清廷批准了国子监李若琳的奏疏,允准满汉官员子弟入国子监读清、汉书。不久,清廷又在京师八旗驻防地,各觅空房一所,立为书院,派国学二厅六堂教官分教八旗子弟。由此,八旗官学建立。以后,清廷规定,八旗子弟每十日赴国子监考课一次,春秋演射五日一次。
顺治元年(1644)十月初十日,顺治帝在皇极门向全国颁发即位诏书,提出了“合行条例”凡五十五款。主要内容有:加封亲王宗至及满洲开国功臣;察叙满洲将领及入关后降顺之文武官绅;减免刑法,加恤出征兵丁;地亩钱粮俱照明朝会计录原额,自顺治元年五月初一起征;蠲免加征之辽饷、新饷、练饷等项,以及清兵经过地方之钱粮;保护明朝及历代帝王陵寝;征聘隐逸山林中有才华者;叙用不贪赃枉法之明朝降谪官员,禄养或叙用归顺之明朝宗室、勋臣及其子弟;禁火耗、重科加罚、巧取民财;蠲免若干种折色银、本色钱粮;对山陕“被流寇要挟,今悔过自新”的军民,予以赦宥;禁重利放债、折准房地,等。
顺治元年(1644),清廷略仿明制,制定了内外文武官制。设翰林院,置汉掌院学士一人,侍读、侍讲学士各二人。改部院左右参政为左右侍郎。改理事官为郎中,付理事官为员外郎。
顺治元年(1644)清廷入关后,建立起八旗常备兵制,仍严格实行按民族分别编制的原则,则满州、蒙古、汉军各为八旗,兵额总数约为二十二万余人。八旗兵以满州八旗为基干,采取世袭兵制,在年十六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中挑补旗兵。满、蒙、汉八旗,每旗各设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一人,副都统(满语称梅勒章京)二人;所属骁骑参领(满语称甲喇章京),满洲、汉军每旗各五人,蒙古每旗二人。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兵丁负责保卫宫廷;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黄为下五旗。行军巡狩以上三旗和正蓝共四旗居左为左翼,其余四旗居右为右翼。
顺治元年(1644)十月初一日,顺治行定鼎登基礼,亲至南郊,发布告祭天地文:“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宣布继续沿用“大清”国号,纪元顺治。这标志着清皇朝中央政权在关内的确立,为满族贵族最终篡夺农民起义胜利果实、摧毁腐朽的南明王朝和完成清的统一大业,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
顺治元年(1644)五月,江南金坛“削鼻班”参加抗清斗争。明代,江南的地主豪绅称其家内奴仆为“鼻头”,任意驱使,横加挞罚。明末,随着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这些家内奴仆也起而反抗地主豪绅。他们为了洗刷“鼻头”的侮辱,自称为“削鼻州”。清军南下后,“削鼻班”也加入到轰轰烈烈的反清斗争洪流中。金坛彭氏奴仆,“削鼻班”首领潘茂、潘珍自称主帅,聚集数万人,于顺治元年五月攻下金坛县城,接着又进攻附近州县,屡败清军,扰得清统治者不得安宁。次年,清昂邦章京哈哈木亲统大军前来围剿,由于原明锦衣指挥、金坛县人史顺震的告密,清军采用突然袭击的战术,捕获了潘茂、潘珍,并将他们解往南京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