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唐代诗文家、学者。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河东(山西永济),后徙居洛阳。天授元年(690),武则天初称帝,亲于洛城殿策试贡士,张说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迁右补阙。长安年间,曾参预修撰《三教珠英》,与徐坚出力最多,书成迁右史、内供奉,进为凤阁舍人。长安三年(703),张易之兄弟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谋反,诱迫张说作证,张说于殿前仗义执言,陈说魏元忠实无反意。魏元忠免死,而张说却因忤旨被流配钦州。唐中宗即位,召为兵部员外郎,转工部侍郎,又调兵部侍郎。唐睿宗即位,迁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景云二年(711),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又为太子李隆基侍读。唐玄宗即位之初,太平公主专权,罢张说相位。张说洞察太平公主逆谋,曾献佩刀于玄宗,请决策讨逆。太平公主伏诛,张说被召为中书令,封燕国公。不久,因与宰相姚崇不睦,被贬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开元三年(715),又左迁岳州刺史。其时苏颋在相位,张说素与苏颋之父苏瓌友善,遂作《五君咏》诗,其中一首咏苏瓌。苏瓌忌日,张说将诗献给苏颋,苏颋览诗呜咽,即向唐玄宗申明张说忠謇有功,因迁荆州长史。开元六年(718),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开元八年,改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天兵军节度大使,并兼修国史。其间因安抚九姓同罗、拔野固有功,并曾击败党项,于开元九年(721)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诏为朔方节度大使。开元十一年,进为中书令。开十三年,授集贤院学士,知院事。次年,受宇文融、李林甫弹劾,被罢相,不久即致仕。一年后,复为右丞相,并知集贤院事,后又迁左丞相。开元十八年十二月(731)卒,终年64。 张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30年。于唐玄宗朝倡导开馆置学士,广引知名之士以辅佐王化。其为文精壮,尤长于碑志。朝廷凡有大作,多出张说、苏颋(许国公)之手,天下传一诵,号为“燕许大手笔”。孙逖在为所作挽词中称许为“海内文章伯,朝端礼乐英”。其诗法精妙,风格朴实遒劲,如《邺都引》有句:“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贬岳州后,又多凄婉之作,人谓得江山之助。《旧唐书》本传称其有文集30卷,30卷本张说文集今存宋刻蜀本。另有25卷、10卷等几种版本,但均非全帙。又据《新唐书·艺文志》载,还撰有《玄宗实录》20卷,《洪崖先生传》1卷、《才命论》1卷。《全唐诗》卷85至89存诗5卷,卷890存《舞马词》6首,《全唐诗续补遗》存诗、铭等11篇。《全唐文》卷221至233载文13卷,《唐文拾遗》又载文3篇。(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 1991-10 )
张九思,字子有,燕宛平人。父滋,蓟州节度使。至元二年,九思入备宿卫,裕皇居东宫,一见奇之,以父廕当补外,特留不遣。江南既平,宋库藏金帛输内府,而分授东宫者多,置都总管府以主之,九思以工部尚书兼府事。(来源:百度百科)
清满洲正黄旗人。字端范。性德之 父。初任侍卫,康熙初擢内务府总 管,后任刑部、兵部尚书。吴三桂 叛乱前,力主撤藩,为康熙帝所赏 识,调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曾任《明史》、《平定三逆方略》 监修总裁。又支持靳辅治理黄河。 其主持朝政时,与索额图各树党 羽,互相倾轧; 又卖官鬻爵,为御 史郭琇所弹劾。后复授内大臣,徒 征噶尔丹叛乱。藏书极富,室名 “穴砚斋”、“自怡园”。(来源:历代藏书家辞典, 1991-10)
张爵(1485—1566),字天锡,号省庵。原籍湖广德安府应城县(今湖北省应城县)人。明初,其高祖张珍腊“占籍燕山前卫军役”,遂迁居北京。张爵年轻时,曾替父在兴府补役.由于才华出众,被委以书办,“府中诸侍从子侄悉委训之”。正德八年(1513年)授冠带。十六年(1521年),因请“封事”抵京,适闻迎立情报,遂不惮夙夜,七日返府,密奏秘闻,因而受到赏赐。嘉靖帝即位后,张爵因扈驾有功,遂升锦衣卫实受百户,世袭。 嘉靖元年(1522年),升副千户,世袭。三年(1524年),因其“类奏有功”,升任正千户。张氏“惧满盈”,遂告退家居。然不久又委以职,因缉捕有功,升任指挥佥事、提督象房。十七年(1538年),侍驾巡幸山陵,授锦衣卫堂上佥书,“赐四兽麒麟服、銮带绣春刀、银鎁瓢方袋三事”。十八年(1539年),嘉靖帝巡幸承天,特命张爵“充前驱使事,—切机务悉倚毗焉,仍加食都指挥佥事俸。自发驾以至回銮,飞鱼蟒衣、帑金、厩马、酒饭之赐,及宣召面谕之优,不可枚举。”二十年(1541年),张爵等“俱以潜邸扈从来京,愿各分舍,请给田舍如例,从之”(。后因功升指挥同知、指挥使。三十八年(1559年),张爵自请致仕,退休养老。他“任卫堂二十有三载,凡殿试、赐宴、监比考选,率多遇焉”。 张爵, “自幼好读司马温公《通鉴》及唐诸家诗,晚年犹不释手”。自家居养老后,尝“以琴棋结社,召集朋侪,非订究往迹,则吟咏性情”。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不分卷。 (来源:中华典藏网站 张爵简介)
汉代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桓帝时,宦官专权,听说他精于鼓琴,奏请天子令陈留太守督促入京,蔡邕行至偃师,称疾而归。汉灵帝建宁三年(170),曾做司徒桥玄的属官,深受桥玄敬重。后出任河平长(县令),复召拜郎中,校书东观,又擢升为议郎。熹平四年(175)曾与杨赐等上书请求正定《六经》文字,获准后,蔡邕自写经文,刻石碑立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碑立后,观瞻及摹写者络绎不绝。光和元年(178),借天灾事上书汉灵帝,批评时政,弹劾宦官,被捕下狱,并流放到北方五原安阳县。遇赦后不敢还乡,流亡于今江浙一带达12年之久。汉献帝时,董卓强迫他出仕,历任祭酒、侍御史等,又升为尚书。后调任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初平元年(190)授为左中郎将,跟随汉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蔡邕闻讯叹息,王允认为他“怀其私遇,以忘大节”,因而被捕死于狱中。 蔡邕博学多识,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擅长辞章,尤以熟谙汉朝掌故为时人所称道。生前曾著《汉史》未成。其文以音节谐协,字句典雅,多用偶句见长,在汉末颇有地位,是散文风格由西汉以来的朴实厚重到魏晋时期的典雅清丽这个转变中的代表作家。但文章内容较为平淡,缺乏锋芒。其中以碑志为多,《郭泰碑》较有名,其余则多为谀墓文字。 蔡邕的赋以《述行赋》最为有名。赋中极写统治阶级的荒淫奢侈和人民的贫穷困苦,对比鲜明,沉痛哀切,于叙事纪游之中表现出对当时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在历来用于歌功颂德的汉赋中,实属难得。此外,蔡邕书法精妙,尤工隶书,影响甚大。又精晓医理,擅长作画。《太平御览》卷751引《历代名画记》,称蔡邕为东汉四大画家之一。《隋书·经籍志》有《蔡邕集》12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见于《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 1991-10)
明代诗文作家。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改左中允,仍视司业事。万历三十五年,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万历四十二年,乞归。在位8年,务调和群情,辑和异同。光宗立,特诏召还。未几,熹宗立,复赐敕趣之。天启元年(1621)十月还朝,复为首辅。因魏忠贤专权,知时事不可为,天启四年屡上疏乞休。崇祯初,赠太师,谥文忠。其诗往往信笔挥洒,抒写性灵,如《歌风台》:“泗水亭边御辇过,只今人说汉山河。风云自护兴王地,父老争传击筑歌。酒散夕阳宫树冷,台临春岸野花多。最怜楚舞情愁绝,遗恨千秋尚不磨。”其诗语言不够精警。他亦善文。黄宗羲评其文说:“学欧(阳修)梗概,而学力不及,不得其精神所在。”(《明文授读》)著有《苍霞草》、续草、余草20卷、《纪游小草》8卷。(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 1991-10)
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周文王的次子,继父位统领周国。武王九年,开始伐商。兵到孟津(今河南孟县),八百诸侯自动会合,声震朝歌。武王十一年,统帅各方国部落,率领兵车300辆,冲锋兵3000人,甲士4,500人东进朝歌。周军与商军17万决战于牧野,商军阵前倒戈,纣王自焚,商灭。建周,即天子位,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南沣水东),大封建诸侯于天下,史称西周。在位19年。谥武。(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下编, 1994-09)
王安,明神宗皇宫太监,河北省雄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当过明光宗的伴读,万历时由太监陈炬推荐,命为皇太子伴读。当郑贵妃谋立己子为皇太子,皇太子处于危机之时,多由王安保护。光宗即位,擢司礼秉笔太监,并劝光宗重用东林党人杨涟、刘一燝等人。光宗去世,熹宗即位,王安协助天启将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住哕鸾宫。魏忠贤、客氏得势后被杀。(来源:《上图古籍数据库》)
战国时燕国人。处士。为人深谋远虑。因鞠武推荐,得与燕太子丹交往。他荐卫人荆轲于太子丹,谋刺秦王政。为表明不泄漏谋刺秦王事,并激励荆轲,当即自刎而死。(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杨文,字筠江,生于明嘉靖年间,浙江台州府杜桥大汾后洋人、明朝抗倭名将。 自幼家境贫寒,其成长的年代正值倭寇屡屡侵犯台州,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之时。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大举进犯台州。嘉靖三十四(1555)年,抗倭名将谭纶出任台州知府,征招乡兵整顿军备以抗倭寇,杨文遂应招入伍,转战台州各地,每战奋勇杀敌,破南湾(今温岭青屿)之寇,解除太平县城之困。嘉靖四十一年(1562)五月,随谭纶赴广东剿灭“山寇”。次年正月,随谭纶入闽,参加平海卫、仙游等3次大战,倭患平息,升台州卫指挥使。 万历二十年(1590)二月,宁夏致仕副总兵哱拜与子哱承恩反叛,杀巡抚与副使,与鞑靼勾结。六月,提督李如松奉旨统率各省援军进剿。九月,海门卫参将杨文率浙军至,与总兵李如松等,水陆夹攻袭破南关,杨文擒哱承恩,哱拜自缢,宁夏平。史称宁夏之役与播州之役、朝鲜之役,为明万历时三大役。杨文升湖、松、登、莱等处副将,镇守山东、江南、蓟北等地,积功至辽阳总兵,世袭台州卫指挥,诰赠昭勇将军,封左都督,右柱国,荣禄大夫。晚年告职归里,居乡尚义好施,筑河闸,蓄水救禾,造福乡闾。(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