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范雎(?~前255年),亦作范且,或误作范睢,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省芮城县)人,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辅佐秦昭襄王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始皇、李斯统一帝业。他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李斯曾高度评价范雎:“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1-6] 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诬陷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公元前271年,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主张将韩、魏、赵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秦昭王拜范雎为客卿。前266年,他又提醒秦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范雎为人恩怨分明,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郡守。凡是以前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他都散家财物给予酬谢。范雎任相后,还创修褒斜栈道,发展秦同巴蜀之间的往来交通,最终“使天下皆畏秦”。后长平之战爆发,范雎设计在外交上孤立赵国,防止各国合纵,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又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助力长平,使得白起大破赵军。晚年举荐蔡泽接替自己的相位,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吴邦庆(1765—1848)字霁峰,顺天霸州人,清朝官吏。以拔贡官昌黎训导。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巡视东漕,奏请重浚运河,并复山东春兑春开旧制。数论河漕事,多被采用。十九年,擢鸿胪寺少卿,命偕内阁学士穆彰阿督濬北运河。累迁内阁侍读学士。二十年,出为山西布政使,调河南,护理巡抚。
刘汉儒(1529年-1603年),明代河南开封府沈丘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人。字文卿,号宪吾,更号思鲁,嘉靖三十八年进士三甲五十九名。
刘于义(1675年-1748年),字喻旃,号蔚冈,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初任庶吉士,散馆后任翰林院编修。雍正元年(1723年)刘于义入值南书房,随后任侍讲学士。雍正四年(1726年)任仓场侍郎。雍正八年(1730年)刘于义调任吏部侍郎。一年后的雍正九年(1731年)年初,被任命为直隶河道总督,随后刘于义被擢升为刑部尚书,但仍兼任河道总督的职务。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刘于义被调往陕西,署理陕甘总督一职。次年,刘于义被授予吏部尚书职务,仍然兼署陕甘总督。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任钦差大臣。乾隆初年刘于义因包庇属下而被革职,但在随后不久的乾隆五年(1740年)被起用,历任署理直隶布政使、福建巡抚、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署理直隶总督。乾隆十三年(1748年),刘于义在养心殿奏事,由于跪得太久,站起时扑倒在地而去世,年七十三,谥文恪。
又作僧厄,17世纪准噶尔部首领,因不满俄国强行对准噶尔部征税出兵攻打俄军哨所,1670年被族人杀害。
冯溥(1609-1691) 清初大臣。字孔博,号易斋。卒谥"文毅",益都(今属山东青州)人,冯裕六世孙。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初授编修,后擢吏部侍郎。康熙年间为刑部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73岁时,以年老乞休获准,以原官致仕,加太子太傅,返归青州故里。临行前,康熙皇帝御笔题诗相赠:环海消兵日,元臣乐志年。草堂开绿野,别墅筑平泉。望切岩廓重,人思霖雨贤。青门归路远,遗兴豁云天。 冯溥是冯氏文学世家中官阶最高者,他生当明清交替之际,顺应时势,入仕清廷,历顺治、康熙二朝。他处事虽机敏圆润,但也持正敢言。康熙年幼登基,鳌拜等四大臣专权朝政,骄横跋扈,任意诛戮大臣,朝廷官员尽缄其口,惟冯溥持正不阿,敢于谏言。
王治,字本道,忻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行人,历任吏科给事中,礼科左给事中,太仆少卿,改任大理职,太仆卿。
林清(1770—1813年),顺天大兴(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人。清朝嘉庆年间天理教起义首领。 祖籍浙江,原为大兴巡检司书吏。嘉庆十一年(1806年),参加天理教,并成为坎卦教主,在河北各地传教。嘉庆十六年,与李文成共议联合行动,与李共掌八卦九宫,封号“天皇”,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起兵。九月十四日,派二百人分两队身藏武器,潜入北京。次日,由太监向导,分两路进入内城,并在隆宗门与清军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李文成援军又未能赶到,两路均告失败,义军三十一人牺牲,四十一人被俘。十九日,林清于黄村被捕杀害。
曹氏,亦作曹夫人, [1] 生卒年均不详,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做亭长时的“外妇” [2] 。 曹氏在吕雉嫁给刘邦前就与刘邦生活在一起,并为刘邦生下了长子刘肥,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立刘肥为齐王 [3] 。 曹氏的生平事迹在《史记》、《汉书》仅有简单记载。
叶盛(1420 ~1474 )字与中,号蜕庵,自号白泉,又号泾东道人、淀东老渔,明代江苏昆山人。编有《菉竹堂书目》6卷,《两广奏草》16卷、《菉竹堂稿》8卷,著有《水东日记》38卷、《水东诗文稿》4卷、《文庄奏疏》40卷、《秋台诗话》《卫族考》1卷、《经史言天录》《宣镇诸序》1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