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刘承干(1881—1963年)字贞一,号翰怡,别署求恕居士,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 刘承干幼年就读于当地的浔溪书院,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1905年考中秀才,宣统年间因连续在各地灾赈中捐银三万多两,累获分部郎中、四品卿衔、四晶京堂。 自三十岁起,刘承干开始大批搜购古书,短短数年,便蔚然成为藏书大家。他还建了一座藏书楼,命名为“嘉业堂”。刘承干利用藏书资源的优势刊刻了大量古籍。1913—1930年,他聘请著名学者和名匠刻工,共刻书177种,共3015卷,数量之巨,为近代所罕见,其中不少是海内孤本。 刘承干刊刻的丛书主要有:《嘉业堂丛书》,共收书56种,这是刘氏最早刊刻的一部丛书,以其收书罕见、内容丰富著称于世,可谓民国私家刻书典范之一。《吴兴丛书》,收书64种,该丛书所收全部是吴兴先贤的遗著。《求恕斋丛书》30种,该丛书所收以清末民初文人学者的著述为主。《留余草堂丛书》10种,本丛书以理学著述为主。《嘉业堂金石丛书》5种。此外,刘氏还单行刊印了一些书,如《八珍室金石补正》130卷、《旧五代史》150卷、《影宋四史》、《章氏遗书》等。均用红梨木雕板,刻法精湛,字迹清晰,所用纸张绵薄坚韧。他还大量地刻了被清政府列为禁书的古籍,如明末文人遗著《安龙逸史》、《闲渔闲闲录》、《翁山门外》和《三垣笔记》等。 刘承干为刊刻好宋本前四史,特聘请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叶昌炽主持校勘工作,请当时以刻仿宋字体著名的刻工黄冈陶子麟进行影刊。1914—1928年,共用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影刊宋本四史450卷144册。刘承干刻书态度严谨,凡刻印之书,事先必请专家鉴定推荐,然后由最权威的学者校正定稿,再请专家作跋,说明刊刻书籍的源流及其价值,才正式刻印。印成后,再校订。嘉业堂所刊之书,以精美典雅、书品考究著称于世。凡刻成的书,刘承干皆有题跋。所刻之书,有的捐赠图书馆或个人,也有的论价出售。 1930年以后,刘氏家道逐渐走向衰落,这个不图营利的私人刻书业便告自然终止。刘承干1911年携家定居上海,1963年病逝沪上,终年82岁。(来源:中国阅读大辞典, 2016-04)
(1441——1534)字若云,号香山,邑庠生。少受庭训,十二学诗以能诗名。十四逰于庠,为文如泉涌风发,千百言援笔立就。
瓜尔佳·吴达善(?—1771)清朝大臣,字雨民,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擢至工部侍郎、镶红旗满洲副都统。二十年,授甘肃巡抚,赴巴里坤督理军需,以劳赐孔雀翎。三十三年,复调湖广总督,兼署荆州将军。三十五年,兼署湖南巡抚。三十六年,复调陕甘总督,值土尔扈特部内附,上命分赉羊及皮衣。寻卒,赠太子太保,祀贤良祠,赐祭葬,谥勤毅。 
爱新觉罗· 萨弼(1628—1655)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曾孙,贝勒杜度第七子。崇德七年(1642),因兄杜尔祐罪株连,被削爵,黜宗室。顺治元年(1644),承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战李自成起义军。二年,复宗室籍,封辅国公。三年,率本旗兵随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南征湖广,于荆州镇压李锦起义军,屡被义军所败。六年(1649),征大同叛将姜瓖,转战朔州(今山西朔县),同亲王满达海于荆州、宁武围攻起义军,晋封固山贝子。卒,谥怀愍。(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
张曾,1748年前后在世,清代诗人。字祖武。自号石帆山人或培风阁修羽先生六世孙。丹徒人。不求功名,唯喜作诗。当时,润州多诗人。作诗喜欢宗宋体,非苦生硬,即涉俚俗。而其兼采各体所长。沈德潜称其诗风格似鲍皋,造句似余京,因将其与鲍、余合称为“京口三诗人”。所作诗歌如《北固山醉歌》、《八公洞》、《丁卯桥》等情景交融。为人称诵。曾游京师,在大学士英廉家任文职三年,恃才傲物,酒酣骂座,以此终受困。著有《石帆山人集》。(来源:镇江人物辞典,1992-09)
刘裕铎(1686-1757),字铺仁,回族,约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卒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享年70多岁。刘裕铎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御医。刘裕铎与吴谦为主修官,编修了医书《医宗金鉴》。
王树枏(1851—1936)近代文学家兼学者。字晋卿,号陶庐老人。河北新城人。少喜骈文,锲而不舍。吴汝纶为官河北冀州(今冀县),欲请其主讲信都书院,而黄子寿又欲倚树枏编纂《直隶通志》,争执不休。经李鸿章调解,令其一岁之中,兼修通志与主讲书院各半,方为解决。树枏于信都书院,吴汝纶索观其文,不以为然。树枏乃取《太史公书》等研习数月,操笔作文,以示汝纶,方得赞许。于是屏弃骈文,专学两汉及唐宋之文,古文大进。光绪十二年(1886)中进士,以主事分户部,改官知县,选授四川青神,复改署资阳新津。后因事罢职,从戎于甘肃,入总督陶模幕府。三十二年(1906),出任新疆布政使。入民国,出任袁世凯政府参政院参政。既而清史馆开,被徐世昌所用,修纂畿辅文献。1936年卒。树枏“著书四十余种,凡百八十余卷。其释群经诸子,实事求是,一本之故训。其考舆地及纪泰西列国事,皆精碻而具史裁”(马其昶《〈陶庐文集〉序》。其为文,追步韩愈,兼学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戛戛独造,不标户门,也不谬托师承。桐城派末代文人吴汝纶、张裕钊、马其昶等,对其文皆极赞赏。著有《文莫室诗集》8卷、《陶庐诗续集》11卷、《陶斋文集》13卷。另有《陶庐丛刻》数十种。(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 1991-10)
孙奇逢(1585—1675)明清之际学者,思想家。字 启泰,一字钟元。直隶容城(今保定容城)人。万历举人。 清初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为三大儒。明亡后清室多次征 聘授官,坚辞不就,以节侠闻名。晚年隐居苏门(今河南 辉县境内)夏峰村,躬耕终老。学者称夏峰先生。对程、 朱、陆、王之学各道其长而不讳其短,他说:“周之无欲, 程之主敬,朱之穷理,陆之本心,王之良知,皆从浩博中 体认精微,所谓殊途同归,百虑而一致,无非说约之旨 耳”(《夏峰先生集》卷四,《重刻四书说约序》)。融诸儒 学说为一炉,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 用伦常为实际。鄙薄明末学术思想界的空疏浅陋之风, 尤其反对明儒对程朱学说妄加穿凿附会的解释,认为 学风和学理都应从明返于宋。著作有《理学宗传》、《四 书近旨》、《读易大指》、《书经近指》等。(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 1991-10)
朱景英,字幼芝,一字梅冶,晚号研北翁,湖南武陵人。乾隆十五年解元。历任宁德知县,台湾鹿耳门同知,北路理番同知。工汉隶。尝纂修《沅州府志》。有《海东札记》、《畲经堂集》、《研北诗馀》传世。
曹锜,字穉云,一作西青,仁和(今杭州)人,善花卉,有华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