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瓜尔佳·荣禄(1836年4月7日—1903年4月11日),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华。1878年由内务府大臣兼步军统领,升为工部尚书。因纳贿被参罢免。1891年出任西安将军。中日甲午战争中,任步军统领,特设巡防局督理五城团防以卫皇室。1895年任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曾上疏清参酌中外兵制,设武备特科,各省设武备学堂。反对维新变法。1898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军机大臣,掌握重兵,协助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镇压维新派。1900年参与策划立端王载漪子溥㑺为大阿哥(即皇储),企图废黜光绪帝。在义和团运动中主张镇压义和团,保护各国驻华使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逃往西安。1902年还京后,加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1903年病死。(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代词人、诗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先祖为蒙古吐默特氏,以攻占纳喇部领地,改以地名纳兰(纳喇)为姓。纳兰氏后入东北为海西女真叶赫部,清太祖统一女真各部后,纳兰氏属满州正黄旗。 纳兰性德出身显贵,其父明珠深得康熙信任,官至大学士加太子太师,权倾朝野。纳兰性德自幼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数岁即善骑射”(徐乾学《通志堂集序》),17岁入太学,18岁中举人,22岁成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升为一等。扈从康熙左右,多次随康熙巡视出游塞北江南各地。康熙二十一年(1682)曾奉命赴黑龙江呼伦查勘边情。他虽“生长华阀”,父亲系当朝权相,自己又为殿前侍卫,以精通文翰得到康熙赏识,但他却“淡于荣利”,无意追求乃至厌恶权势功名。他处事谨慎,对中原的汉文化有浓厚兴趣,好读书,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喜与文人交往。其友人如顾贞观、陈维崧、朱彝尊、严绳孙,姜宸英当时均负文名。他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31岁,而在汉文化上已有深厚修养,并在文学创作中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 纳兰性德的创作有诗、文、词各体,而以词成就最高。生前有《侧帽集》、《饮水词》两部词集刊行,共收词300首。他的词很少直接描写社会现实问题,而多写相思离别之情,个人的闲愁哀怨,以及羁旅思绪。取材内容上虽无特色,艺术上却独树一帜,在清初词坛别开生面。当时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的说法(曹寅语),可见其流行之广。其词感情诚挚,写来缠绵悱恻,抑郁蕴藉,造语清淡自然,不假雕饰,如“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采桑子〕),“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柳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浣溪沙〕),“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阮郎归〕)。人称其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顾贞观语。见榆园本《纳兰词评》),“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陈维崧语。见榆园本《纳兰词评》)。他于宛转低沉之外,间有悲歌苍凉之作,如〔金缕曲〕《赠梁汾》、〔金缕曲〕《慰西溟》诸篇即可作代表。清初以来词家对他的词多有好评,见《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 纳兰性德的诗清新秀隽,写各地自然风光,抒发思亲思友情怀,亦多佳句。他主张诗歌抒写性情,不可沉溺于摹拟前人,“必自立而后成诗,犹之能自立而后成人也”(《渌水亭杂识》)。 他生前辑有《全唐诗选》、《词韵正略》,著有笔记《渌水亭杂识》等。死后由老师徐乾学将其诗、词、文、赋辑为《通志堂集》20卷。今人黄天骥著有《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书中介绍了其生平与交游、词作内容与特色,书后附年谱、词选。(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 1991-10)
鄂尔泰(1677—1745)清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毅庵。康熙举人。初充侍卫。康熙五十五年(1716)官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元年(1723)任江苏布政使。三年晋云南巡抚,管云贵总督事。次年建议实行改土归流,令土司自动献土,辅之以用兵,并请调整西南行政区划,以统一事权。旋升云贵总督,亲临少数民族地区,推动改流。六年擢云贵、广西总督。十年内召为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授一等伯。时值用兵准噶尔,命出巡陕甘,经略军务。高宗继位,为总理事务大臣,授伯爵,赐号襄勤。后因与大学士张廷玉各结朋党,屡遭高宗斥责。乾隆十年(1745)以病解职,旋卒。著有《西林遗稿》。(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顾邦英:生卒年不详,清代人,字洛耆,汉军旗人。乾隆九年(1744)举人,官怀柔知县。能书擅画,尤擅画马。亦能诗,有《云川诗稿》。《八旗画录》、《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收录。(来源:罗春政 赵东昱·《关东书画名家辞典》:万卷出版公司,2006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