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字伯熙,亦作伯希、伯羲、伯兮,一字伯蕴,号韵莳,所居意园为其祖协办大学士敬徵旧邸,故世亦称“盛意园”;姓爱新觉罗氏。满族。满洲镶白旗。清宗室,肃武亲王豪格七世孙。母博尔济吉特·那逊兰保,有诗名,有《芸香馆遗诗》二卷。少慧,以博识能诗显名。光绪三年(1877)进士(一说二年,误),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益奋于学,讨测经史及中外舆地,尤详于本朝掌故沿革。历充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翰林院侍讲、文渊馆校理、国史馆协修等,累迁至右庶子,充日讲起居注官,敢言事,数劾大臣,与张之洞、张佩纶等一时被目为清流。十年,授国子监祭酒,乃探求教士之法,大治学舍,奖勤励学,士习为之一变。十四年,典试山东。次年引疾归。居家考订古籍,品赏书画,并耽医理。甲午之役,欲复出,有所赞划,受阻。益郁郁寡欢,由是寄情山水。平生崇尚风雅,所交多一时文章魁杰,又喜奖掖后进,张謇、杨锐贡太学时皆出其门。与王懿荣交最密,同以精鉴赏名于时。又与缪荃孙、沈曾植探掌故,时号“谈故三友”。诗与宝廷齐名。每有撄心时艰,自伤失意之作,亦多归心园林,放情山水之诗。杨钟羲称其五古“奇伟警拔,雅似姜白石纪游诗,沉郁处亦复近杜”,近体“浏亮隽逸,倜然不群”,词则“雄放似辛稼轩”(《意园事略》)。陈琰亦谓“近体意味有极隽永者”(《艺苑丛话》)。陈衍则以为其诗“兴趣不及偶斋(宝廷),书卷时复过之”(《近代诗钞》)。有《郁华阁遗集》四卷,凡诗三卷,词一卷(词亦名《白山介词》);《意园文略》二卷,又撰《蒙古世系谱》。辑有《郁华阁金文》、《雪屐寻碑录》等。与表弟杨钟羲合辑《八旗文经》五六卷,附《作者考》三卷。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四四,杨钟羲《意园事略》(《续碑传集》卷一七)。(来源: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1997-02)
杨钟羲(1865—1939)原名钟广, 字慏庵;一字子晴,又字子勤, 亦作 芷晴,号留垞,晚号圣遗居士。正黄 旗汉军籍。出身世宦之家,为盛昱 表弟。少随父宦居武昌。光绪十一 年(1885)应京兆试,中举人,出翁同 龢、潘祖荫门下。十五年,成进士, 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二十 年顺天乡试、二十一年会试考官。二 十五年,保送知府,分发浙江,在杭 州与谭献交,旋丁父忧,服阙,赴京, 二十九年荐试经济特科,不应。返 湖北,权襄阳、安陆知府。三十四 年,补授淮安知府,又授江宁知府。 清亡后,居上海租界,闭户著书,时 与沈曾植、李宣龚、陈曾寿、金蓉镜 等相唱酬。1923年,与王国维等同 被任命为溥仪南书房行走,返北京。 1933年东游日本,归国后受溥仪命 任奉天(沈阳)“国立博物馆”馆长。 1936年后息影北京。生平留意满 族文学。先与盛昱同辑《八旗文经》; 后撰《雪桥诗话》、《白山词介》,所论 甚广,而辑存满族作家诗、词尤富, 且备有清一代掌故,“皆有功满洲文 献之书” (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 录》。亦工诗、词。“诗以韵胜,故不 为奇倔,亦不貌袭唐贤,称心而言, 自然意远”,“气体清隽,措意婉约” (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词亦 俊雅,而往往讽议隐约,叶恭绰所谓 “深心托豪素”者(《广箧中词》),盖 今存诗词多1911年后所作,每关清 季故实,亦时寄遗老之思。有《圣遗 诗集》五卷,《雪桥词》一卷;撰《雪桥 诗话》一二卷、《续集》八卷、《三集》 一二卷、《余集》八卷;《白山词介》五 卷;与盛昱合辑《八旗文经》五六卷。 另有《留垞丛刻》八卷,《日知荟说讲 义》三卷等。生平事迹见《雪桥自订 年谱》(《中和月刊》1940年第一卷第 十至十二号、1941年第二卷第一、 二号)。(来源: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1997-02)
满洲正黄旗人(原为镶蓝)。姓叶赫那拉。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三老爷(因排行三而称)。咸丰二年(1852)被选入宫(慈禧原籍山西省长治县上秦村人,姓宋,名龄娥,汉族。13岁时,因家乡遭受大灾荒,被父卖与县太爷,转送与知府惠征为奴婢。因其长得俊俏、聪明伶俐,被收为义女,改籍满族,姓叶赫那拉,名玉兰,小名翠妞儿。咸丰二年被选入清宫),封为兰贵人。1856年生载淳,封懿妃。次年进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死,其子载淳6岁即位,年号祺祥,被尊为皇太后,又上徽号慈禧,全称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居丧时住行宫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故被称为西太后。后伙同恭亲王奕䜣发动宫廷政变(史称北京政变,或称祺祥政变),杀死辅政大臣肃顺、载垣与端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以后实施“借洋兵助剿”政策,镇压太平天国等起义。1875年同治帝病死,策立其5岁侄载湉为帝,改元光绪,仍行听政。对内举办洋务,开办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军,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则屈膝献媚,签订丧权辱国条约。1887年,表面“撤帘归政”,仍操内政外交大权。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六人,废除新政。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逃往西安,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空喊“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欺骗舆论,同时加紧镇压人民。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与光绪帝前后弃世。(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号体元主人,满洲人。世祖第三子,八岁继位,年号康熙,庙号圣祖,谥仁皇帝。著作有《御制耕织图诗》2卷、《御制避暑山庄诗》2卷、《御制避暑山庄诗》1卷、《御制避暑山庄诗》4卷、《御制诗集》10卷二集10卷、《御制诗》第三集8卷、《御制诗集》26卷、《御制文选》40卷、《御制文集》第二集50卷、《御制文集》22卷二集20卷、《御制文集》第三集44卷、《御制文集》第三集50卷总目6卷、《御制文集》第四集36卷、《康熙御制文》初、二、三集28卷、《御制诗文集》。(来源:“国图规范档:000423313”) 姓爱新觉罗氏。清顺治帝福临第3子,清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其在位61年 (1662—1722),年号康熙。8岁登基,四大臣辅政,其中鳌拜专权跋扈,继续推行圈地令、逃人法等项苛政,社会矛盾加剧。康熙八年(1669)亲政,逮捕鳌拜,停止圈地,修订逃人法,制止投充,以缓和民族矛盾。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反,旋即发兵镇压,历时8年平息。二十二年统一台湾,并派兵驻守。二十五年击败侵入黑龙江流域之沙俄匪徒,与俄国签订 《尼布楚条约》,确立中俄东段边界。三十至三十五年3次率兵亲征噶尔丹之叛乱。五十六年至五十九年遣将击败准噶尔部反动势力对西藏之侵扰。还在治理黄河、疏通运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奖励垦荒,实行 “更名田”,多次蠲免赋税,自五十一年以后决定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开海禁、矿禁,促进了海上贸易与矿业之发展。开博学鸿词科、明史馆,留意典籍,编定群书。又倡导尊孔读经,宣扬程朱理学。扶植廉吏,惩治贪官。晚年称治平盛世,然为废立太子所困扰。(来源:满族大辞典.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