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王恂(1235—1281)中国元代数学家.字敬甫,1235年生于元代中山唐县.幼年时,他极为聪颖,13岁就学了《九章算术》,并全部精通.元代忽必烈时代有一位开国功臣刘秉忠,曾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1249年北上途经中山时,听说王恂很有才华.待他南下时,王恂从师刘秉忠于邢台县西南140里的紫金山学习天文历算.1253年经刘秉忠介绍,王恂做了太子伴读,1261年为太子赞善,后升任国子监祭酒.1261年,忽必烈在刘秉忠的倡导下改革历法,王恂与郭守敬担当了此任,并设立太史局,1279年改为太史院,王恂被任命为太史令.在王恂、郭守敬等人的领导下,1280年编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授时历》,1281年《授时历》正式颁行后不久,王恂因病逝世,年仅47岁. 在编制《授时历》过程中,王恂由于“以算术冠一时”,故由他负责计算工作.他应用沈括的“会圆术”,推算了“赤道积度”、“赤道内外度”,他至少得知从冬至到春分太阳运行了88.91日,即走完了一个象限,约91.31度.他还推出一些关系式,相当于在数学上开辟出通往球面三角的途径.由于“会圆术”的误差和圆周率取值为3,结果便不甚精确,所以此法未能继续发展起来.在《授时历》中,采用高次内插法也是一项杰出的数学成就,为后来高阶等差级数在中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虽然《授时历》的推算法则和各种表格在王恂逝世时尚未最后审定好,后来由郭守敬独立地完成,但是对王恂的功绩,人们仍然极为推崇.廷祐2年,即1315年,王恂被追赠“定国公”荣誉,谥号“文肃”。(来源:数学辞海·第六卷, 2002-08)
王德明,男,1956 年出生,江苏张家港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1月入党。长期从事电气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高校管理工作。曾任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等职 。
杨奂,又名知章,字焕然,乾州奉天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于元宪宗五年,年七十岁。早丧母,哀毁如成人。金末,尝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欲上不果。元初,隐居为教授,学者称为紫阳先生。耶律楚材荐为河南廉访使,约束一以简易。在官十年请老。卒,谥文宪。奂著作很多,有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二十卷,(元史作还山集六十卷,元好问作奂神道碑则称一百二十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纪六十卷……等,传于世。
柯潜(1423-1473)明状元。字孟时,号竹岩,莆田城厢区灵川镇柯朱村人。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卒于宪宗成化九年,年五十一岁。性高介,邃于文学。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生,嘉庆七年六月十二日卒。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编》。
宋权(1598年-1652年)字元平,号雨恭,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天启年间进士,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崇祯末年仅担任三日遵化(顺天)巡抚,北京便被李自成攻破,明朝灭亡。宋权立刻投降大顺,山海关之战后顺军放弃北京时又举兵叛顺,多尔衮入京后马上降清。入清后,上书顺治帝确立崇祯庙号、革除明朝弊政、广招贤才。顺治九年(1652年)卒,顺治帝赠少保兼太子太保,谥文康。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吴麟征,字圣生,海盐人。天启二年进士。除建昌府推官,擒豪猾,捕剧盗,治声日闻。父忧归。补兴化府,廉公有威,僚属莫敢以私进。
刘致(?~1335至1338间)元代散曲作家。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宁乡(今山西中阳)人。父刘彦文,仕为郴州录事、广州怀集令。
宋代诗人,刘应时,字良佐,号颐庵居士。四明(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喜为诗,与陆游、杨万里善。陆、杨皆为其诗集《颐庵居士集》作序,对其诗大加赞许。陆游搞出其诗句若干,以为卓然自得,“虽前辈以诗得名者何以加焉”。杨万里序中更以王安石拟之,四库馆臣以为“未免太过”,并云:“应时诗虽格力稍薄,不能与游等并驾,而往来于诸人之间,耳懦目染,终有典型,较宋末江湖诸人,固居然雅音矣。”(《四库全书总目》)着有《颐庵居士集》两卷传世。生平事迹见《宋诗纪事》卷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