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俞正燮(xiè)(1775年10月1日~1840年5月13日),清代学者。字理初,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年九月七日,卒于宣宗道光二十年四月十二日(庚子年,壬申日),享年六十六岁 。
黄润玉(1389年—1477年)明学官。字孟清。鄞县(今属浙江)人。永乐举人,授建昌府学训导。 后改官南昌。宣德年间升交阯道监察御史。正统初,擢广西佥事,提督学政。 后任湖广佥事。晚年在家乡建南山书院讲学,人称南山先生。学宗朱熹,为 学以知行为两轮,尝曰:“明理务在读书,制行要当慎独”(清雍正《浙江 通志·儒林上》)。对明前期浙东学派有较大影响。著有《四明文献》、《经 书补注》、《含山县图志》、《海涵万象录》等。 
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国,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在位期间,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采用汉法,并且开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础。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
卢道将(生卒年不详),字祖业,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时期官员、大儒,秘书监卢渊嫡长子。 出身范阳卢氏北祖大房,涉猎经史,正直敢言。起家中军(元勰)参军,历任司徒(元澄)东阁祭酒、左外兵郎中、秘书丞。外任燕郡太守。发展教育,劝课农桑,政绩卓著。入为司徒司马,卒于任上,获赠龙骧将军、太常少卿,谥号为献。
卢承庆(595年-670年),字子馀,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唐朝宰相。北周武阳太守卢思道之孙,太子率更令卢赤松之子。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大房。 成语“宠辱不惊”讲得就是他的故事。
皇甫汸(1497-1582),明嘉靖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子循,号百泉、百泉子,斋名浩歌亭。皇甫录第三子。明中期吴中( 长洲) 诗人。作品有 《皇甫司勋集》 《皇甫司勋庆历稿》 《解颐诗话》 《百泉子绪论》 存世。(概述图片来源: )
牛僧孺(779年~848年),字思黯,安定鹑觚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 牛僧孺是进士出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等共同抨击时政,为宰相李吉甫排斥而久不任用。穆宗时,累官至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成为牛(僧孺)、李(德裕)之争中牛派首领人物。武宗时,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为相,牛被贬任循州长史。宣宗时召还,不久病卒。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 ),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 。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 李泌出身辽东李氏。 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太子李亨的属官。后遭宰相杨国忠忌恨,只得归隐名山。安史之乱时,李亨即位于灵武后,召李泌参谋军事,宠遇有加。不久又被权宦李辅国等诬陷,再次隐居衡岳。唐代宗即位后,再被召为翰林学士,接连受宰相元载、常衮排挤,被外放至地方任职。唐德宗时入朝拜相,参预内政、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筹划,对内勤修军政、调和将相,对外联结回纥、大食等国遏制吐蕃,达成"贞元之盟",使边陲安定,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时期唐帝国的稳定。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贞元五年(789年),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获赠太子太傅。 李泌博涉经史,精研易象 。善作文章,尤工于诗。有《李泌集》二十卷 ,今已佚。《全唐诗》录其诗四首。
朱棣(1360—1425)朱元璋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朱棣长期在北方筑城兴屯,训练兵丁,多有建树。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病死,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惠帝采用削藩的办法,先废几个弱小的藩王,次及燕王。建文元年(1399),朱棣在谋士姚广孝的策划下起兵,号称“靖难”。经过四年的战争,打败惠帝,夺取政权,称帝于南京,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诛杀了建文帝臣属近三千人,史称“壬午殉难”。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下令将农器和耕牛发放给山东受兵灾的地区,对各地水旱灾害及时赈济,兴修苏松等地水利,疏浚大运河,使三千里运道畅通。同时继续推行屯垦和移民等政策。“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明成祖在政治方面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将握有兵权的藩王,或削其护卫,或废为庶人,基本上实现了削藩目的。在中央集大权于一身,正式设立了内阁,协助皇帝办理政事;重用宦官,以之为信臣、耳目,但也使他们开始干预国政。永乐十八年,又设立从事侦缉、搜捕臣民的特务机构一“东厂”,有特设的法庭和监狱,其权势比洪武中设置的锦衣卫还要大。为了宣扬国威,招致各国朝贡中华,也为了追寻“靖难”失国后去向不明的皇帝朱允炆的下落,派遣郑和六下西洋;从永乐八年到永乐二十二年,曾五次亲自率兵出击骚扰北部边境的鞑靼、瓦刺。公元1403年下诏改北平为北京,并派人营建北京城和紫禁城宫殿。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此举有利于抗击来自北边的蒙古骑兵的袭扰,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对于巩固边防以及维护全国的统一有积极意义。在位期间,命解缙等人以程朱为标准,编成《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诏颁天下,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同时编成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的《永乐大典》及《历代名臣奏议》等类书,保护了文化遗产。二十二年,明成祖在率兵出塞的归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东南),葬于长陵(今北京昌平天寿山)。朱棣有一后二妃。四子:高炽、高煦、高燧、高爔。五女”长女封永安公主。(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2006-02)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 )。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3-4]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