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 (fú),实则无记载。 史称甄夫人,中山郡无极县(今河北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娶之为妻。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六月率军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甄氏愈发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黄初二年(221年)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立甄氏的儿子平原王曹叡为太子。曹叡即位后,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魏明帝曹叡将甄氏改葬于朝阳陵。 
王贞(约公元六一一年前后在世),字孝逸,梁郡陈留人。生卒年均不详,约隋炀帝大业中前后在世。少聪敏好学,善毛诗、礼记、左氏传、周易、诸子、百家,无不毕览。好属文,不治产业,每开皇初,汴州刺史樊叔略引为主簿。后举秀才,授县尉,谢病居家。隋炀帝即位,齐王暕镇江都,召贞至,待以客礼,朝夕遣使问安。又索文集,贞上之。齐王览而称善,赐良马四匹。贞复上江都赋,王赐钱十万贯,马二匹。未几,以疾甚还乡里,终于家。以讽读为娱。
王乔,相传是蜀人,在邢台为柏人(今隆尧柏人城)县令数年,后弃官在邢台隆尧的宣务山修炼道术,得道后骑白鹤升天。王乔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下洞八仙中影响较大的一位。 根据明朝《贺升平群仙庆寿》中记载,这下洞八仙是王乔、陈戚子、徐神翁、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王乔的出名不仅仅因为他被列入下洞八仙,更主要是因为他乘鹤仙去的神奇历史和他的行气吐纳术,成为后世修炼家奉为圭臬。
潘相字润章,号经峰,清代安乡县东高田(今湖南安乡安全乡槐树)村人乾隆二十五(1760)年,参加顺天府(今北京市)乡试中举。乾隆二十八年经会试、殿试中进士,钦点山东福山县知县,兼摄黄县、泗水县政事。不久调任曲阜知县,升任濮州知州。每为官一地,无不注重农田建设,致力教化事业,抚恤贫苦,表彰贤良,严禁迷信;且明于听断,善剖疑案,不冤黎庶。乾隆三十九年,清廷派兵镇压王伦起义,杀戮众多。潘相力谏,免除100多名老人和未成年者的死刑。有人谎报濮州3,000人“兴邪教”、“图谋不轨”。山东巡抚闻讯统兵进剿。潘相不顾毁誉得失,昼夜单骑驰赴巡抚大营,力排虚妄,阻止进军,使所辖州县免遭兵灾。一年,濮州大旱,民食艰难。他严禁胥吏趁机盘剥,不准商贾抬高市价,并动用州县常平仓、社仓积谷3万石,赈济灾民,使百姓安居乐业。 乾隆四十三年,潘相服丧归里。乾隆四十五年补授云南昆阳州知州。因厌倦仕途,不久告老还乡。
潘问奇,钱塘人,字雪帆,又字云程、云客。诸生,有《拜鹃堂诗集》浙江钱塘人,字雪帆,又字云程、云客。诸生。家贫,游食四方。至大梁,拜信陵君墓;至湖南,吊屈原于汨罗;入蜀,悼诸葛武侯;又北谒明十三陵。后入扬州天宁寺为僧。有《拜鹃堂集》
[清](1765~1837)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浙江临海人,洪坤煊之弟。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官直隶州州判、广东新兴知县、罗定州同。初为孙星衍门生。苦志力学,与兄坤煊、弟震煊同读僧寮,每夜借佛灯围坐,谈经不辍。时有“三洪”之称。阮元招之就学行省。嘉庆六年(公元一八o一年)拔贡生,为孙星衍门人。星衍署山东督粮道,颐煊客其幕,为撰《孙氏书目》及《平津馆读碑记》十二卷。入赀为直隶州州判,署广东新兴县事。阮元督两广,知颐煊吏才短而文学优,延之入幕。颐煊著有《筠轩诗文钞》十二卷,《台州札记》十二卷,《倦舫书目》十卷,《经典集林》三十五卷,《读书丛录》二十四卷,《管子义证》八卷,《诸史考异》十八卷,《汉志水道疏证》四卷,《孔子三庙记注》八卷……等,《清史·文苑》有传。
梁以桂,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顺治六年,登进士,官至饶州府知府
李汉 [1] (生卒年不详),字南纪,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九世孙,澄城主簿李邠的儿子。 [2] 早年师从韩愈,学习古文。进士及第,累迁左拾遗。唐敬宗时,多次匡正朝政得失,出佐兴元幕府。唐文宗继位,出任屯田员外郎、史馆修撰。依附于宰相李宗闵,历任知制诰、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卷入“牛李党争”。唐武宗时期,宰相李德裕得势,历任汾州刺史、汾州司马、绛州长史。 唐宣宗大中年间,拜宗正少卿,病逝于任上
张格(?~927),字承之,一字义师,宿州符离(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天复三年(九○三),其父张浚为杨麟所杀,格逃入蜀依王建,为翰林学士。武成元年(九○八),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累加右仆射、太傅。后主王衍即位,贬为茂州刺史,再贬维州司户。乾德六年(九二四),复入相。前蜀亡,入洛,授太子宾客、三司副使。天成二年卒。《旧五代史》卷七一、《十国春秋》卷四一有传。另参《资治通监》卷二六六。张格词残句,据董本《宋朝事实类苑》录入。
张守节,唐代开元年间有一位学者名,曾经给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作注,起名《史记正义》。他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唐宗室魏王李泰和萧德言等人所撰写的一部地理著作《括地志》。张守节生平事迹不详。根据其著作《史记正义序》一文中有“守节涉学三十余年”的话语。此序写于唐玄宗开元24年(736),由此上溯,恰好是武则天当政的强盛时期,那么,“改曰日本”一事,他应是亲自闻听过的。开元时官诸王侍读,守右清道率府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