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永祺,字尔成,大兴籍宜兴人。顺治壬辰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大理寺少卿。有《金滩倡和诗》。
张克家(1866—?),字仲佳,号志齐,近代天津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科举人。历任直隶督练处总参议、探访局提调、直隶警务公所顾问、禁烟处处长等职。幼承家学,以诗风超迈闻名于清末民初的津门诗坛。所著有《如法受持馆文》四卷《诗》二卷《诗余》一卷。
孙岳颁[清](一六三九至一七o八)字云韶,号树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清](一六三九至一七o八)字云韶,号树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充佩文斋书画谱总裁官。善书,受知圣祖,每有御制碑版必命书之。卒年七十。《昭代尺牍小传》
刘秉琳(?-1882),字昆圃,湖北黄安人。咸丰二年进士,授顺天宝坻知县持躬清苦,恤孤寡,惩豪猾,悉去杂派及榷酤赢馀者。索伦兵伐民墓树,纵马躏田禾,反诬村民絷其马,秉琳力争得直。蝗起,督民自捕,集赀购之,被蝗者得钱以代赈,且免践田苗。迁宛平京县。 十年,英法联军犯京师,秉琳奉檄赴营议犒,纳刀鞾中,虑以非礼相加,义不受辱。抗论无少屈,犒具皆如议。寻引疾归。穆宗登极,有密荐者,复至直隶,署任丘。民以驿车为累,筹赀招雇,永除其害。擢深州直隶州知州。七年,捻匪张总愚窜畿辅,且至。人劝其眷属可避,秉琳曰:“吾家人皆食禄者,义不可去。”授兵登陴,乡民及邻境闻之,咸挈入保,至十馀万人。婴城四十馀日,贼围之,不破。秉琳上书统帅,言贼入滹沱,河套势益蹙,宜兜围急击,缓将偷渡东窜。卒如其言。寇平,优叙。州地多斥卤,民以盐为恒产,课与常赋埒,水旱不得报灾,非漉盐无以应正供。秉琳议官销法,以杜私贩,民悦服。 九年,擢正定知府。滹沱溢,发所储兵米以赈。筑曹马口、回水、斜角三堤,水不齧城,民用安集。郡与山西接壤,固关守弁,苛税煤铁,商贩委物於路,聚众上诉。秉琳往解散,除其重徵。镇将获盗三,已诬服,秉琳鞫之,乃兵挟负博嫌,栽赃刑逼,以成其狱,释三人者而重惩其兵。 光绪元年,擢天津河间道,兼辖南运河工。请复岁修银额,河兵口食足,乃无偷减工料之弊。筑中亭河北堤,涸出腴田千馀顷。时方旱,流民集天津,设粥厂,躬亲其事,所活甚众。尝太息曰:“哺饥衣寒,救荒末策也。本计当於《河渠书》、《农桑谱》中求之。”四年,乞病归,数年卒。 同治初年,军事渐定,始课吏治。大学士曾国藩为直隶总督,下车即举贤员,如李文敏、任道镕、李秉衡,后并至巡抚。秉琳及陈崇砥、夏子龄、萧世本诸人,治行皆卓著,当时风气为之一振云。
刘培,直隶永清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知丘县。 爱民课士,多善政。以脱狱被劾,丘人士惜之。后子练,登癸丑进士,疏请准复原职致仕
方国栋(?—1677)字干霄,顺天宛平人,清朝官吏。顺治三年举人,授蠡县教谕。入为国子监助教,累擢至刑部郎中。
周用(1476—1547,一作1476-1548),字行之,号伯川,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行人。正德初,迁南京兵科给事中,进言谏迎佛事及镇守江西中官不法事,迁广东布政司参议。嘉靖中,历官南京工部、刑部尚书。九庙灾,自陈致仕。后以工部尚书总督河道,官至吏部尚书。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潮州府揭阳县(今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 翁万达出身寒门,为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历任广西梧州府知府,陕西布政使、巡抚,宣大总督,兵部尚书等职,曾参与处理安南动乱,后期统理北部边防,抗击蒙古俺答汗侵扰,统边五六年间,屡立战功。又修筑大同宣府间长城800余里,烽堠300余座,使边境得以安定。后三罢三起,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逝于回乡途中。明穆宗时追赠太子少保,谥号“襄敏”(另有说谥号“襄毅”其余谥号不再解释 [10] )。今存《东涯集》《稽愆集》《稽愆诗》等,尚有见诸目录家著录的《总督奏议》《三镇兵守议》等。今人辑有《翁万达集》。 翁万达兼备文武才略,被明世宗称为“岭南第一名臣”,张居正曾评价道:“(世宗朝边臣)仅仅推公(翁万达)屈一指焉”。《明史》称:“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寂者,万达称首”。其威望远播异邦,如在泰国,他被誉为“英勇大帝”,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潮汕人将翁万达与陈北科、林大钦并称为“潮汕三杰”。
那苏图(?—1749年),戴佳氏,字羲文,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帝忻贵妃之父,清朝大臣、外戚。康熙五十年(1711年),袭拖沙喇哈番世职,授蓝翎侍卫。雍正元年(1723年),那苏图任兵部侍郎。雍正四年(1727年),任黑龙江将军。四年后,调任奉天将军。自乾隆初年,先后任兵部尚书、刑部尚书、湖广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职。乾隆十四年(1749年),那苏图暂时署理河道总督,随后不久便卒于任上,赐祭葬,谥号恪勤,牌位入祀贤良祠。
花云(1321年—1360年),字时泽,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蚌埠)人,明朝开国名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追封东丘郡侯。 花云少时丧父,随母嫁张氏,面貌奇伟粗黑,骁勇善战,臂力过人,无人能敌。 至正十三年(1353),他提着宝剑在临濠拜见朱元璋。朱元璋认为他的才能不寻常,让他率军攻打城池,所到之处总能攻克。破怀远,擒其帅。攻全椒,拔之。袭缪家寨,群寇散走。朱元璋打算攻取滁州,率领数名骑兵前行,花云也随从前往。突然遇上了几千贼兵,花云举着铍保护朱元璋,拔出宝剑,策马冲进敌军阵地。贼兵大惊叫道:“这个黑将军太勇猛了,不能抵挡住他的锋芒。”后来朱元璋的大军到达,攻下了滁州。 至正十四年(1354),跟随朱元璋取和州,获卒三百,以功授管勾。 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渡江,花云最先渡过去。克太平府,以忠勇可靠,命宿卫左右。 至正十六年(1356),从下集庆路(今江苏南京),获卒三千,擢总管。先后攻克镇江、丹阳、丹徒、金坛。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花云且行且斗三日三夜,皆擒杀之,授前部先锋。从拔常州,守牛塘营。朱元璋建立行枢密院于太平府,擢花云院判、安远大将军。 至正十七年(1357)春正月,攻克常熟,获卒万余,命花云率领。秋七月,命趋宁国府,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阻道路。花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