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王渊(1077年~1129年),字几道,号方渠,熙州狄道县(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宋朝时期将领。
王古,字敏仲,王靖子,第进士。熙宁中,为司农主簿,使行淮、浙振旱菑,究张若济狱,劾转运使王廷老、张靓失职,皆罢之。连提举四路常平,王安礼欲用为太常丞,神宗谓古好异论,止以为博士。加上仁宗、英宗谥,因升祔四后,初议不发册,古言:“发册之礼,虽为祔庙节文,而升祔之重,乃由册而后显。今既行升祔,则礼不可废。”乃诏用竹册。又定诸神祠封额、爵号之序。
字仲明,祖籍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出生于西辅郡荥阳(今河南郑州市荥阳)。祖谏,给事太宗藩邸,为西京作坊副使。博文年十六,善属文,举进士开封府,以回文诗百篇为公卷,人谓之“王回文”。淳化三年,太宗亲试进士,以年少罢归。后谏卒官庐州,州守刘蒙叟为言,召试舍人院,为安丰主簿,历南丰尉,有能名。调南剑州军事推官,改大理寺丞,监荆南榷货务,迁殿中丞。陈尧咨荐之,试中书,赐进士第,擢知濠州,历真州。真宗幸亳,权江、淮制置司事。改监察御史、梓州路转运使。以疾,请出知海州,徙密州。负海有盐场,岁饥,民多盗鬻,吏捕之辄抵死。博文请弛盐禁,候岁丰乃复,从之。除殿中侍御史。
王利用 [1] ,字宾王,潼州(今四川绵阳)人。举进士,终夔宪。书、画皆能。高宗(一一二七至一一六二)颇爱其书。
李革(?-1218年),字君美,汉族,河津人,金朝大臣。 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李革中进士,任真定县主簿,升韩城县令。同知州事接受富商贿赂,把富商赋税分摊给各县,李革拒为执行,后升为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大兴县令、中都左警巡使、南京提刑判官、监察御史、同知昭义军节度事、签南京路按察事。泰和六年(1206年),金兵伐宋,为了保障军事行动,李革整顿沿途吏治,淘汰不能胜任者。其后任刑部员外郎、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陕西西路按察副使、大兴府治中。 贞祐二年(1214年),升任户部侍郎。其后任行河北西路六部事,知开封府事,河南劝农使,户部、吏部尚书,陕西行省参议官。贞祐四年(1216年),授参知政事。贞祐四年(1216年),任绛阳军(治今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节度使。兴定元年(1217年),任知平阳府事,暂代参知政事,驻守平阳府。兴定二年(1218年)十月,蒙古围城,李革死战不降。城破,自杀殉国。
李迪(971-1047年 [1-2] ),字复古,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 [3] 。北宋宰相、诗人。 景德二年(1005年),状元及第,出任徐州通判。历任著作郎、直史馆、三司盐铁判官、海州监税、右司谏、知郓州、起居舍人、吏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知制诰、秘书监、等职,在地方政绩卓著,在中央参与军国要务,出入内外,两度担任同平章事(宰相),以太子太傅致仕。 庆历七年(1047年),李迪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定”,宋仁宗亲题其碑首为“遗直之碑”。《全宋诗》录其诗,《全宋文》录有其文。
李观(公元766--794年),字元宾,先为陇西人,后家江东。生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卒于德宗贞元十年,年二十九岁。(新唐书本传不载卒于何年。此据韩愈撰墓志及直斋书录解题) 年二十四,举进士后三年,为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与韩愈同登第。年二十八,试博学宏辞,观中其科,而愈不在选。官太子校书郎。又一年,病卒。 唐末陆希声辑其文为《李观文集》(后人或题《李元宾文集》)三卷,宋初赵昂另辑《后集》二卷,今皆存。
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 [1] ),字霸图。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宋初年名将、外戚,枢密副使李处耘长子、明德皇后长兄。 李继隆早年以恩荫补任供奉官,在宋太祖时参与攻灭南唐、北汉,并在第一次幽州之役中颇有斩获,以功授镇州都监。其后随大将崔翰、潘美于满城、雁门两次击败辽军。雍熙二年(985年),率军击破扰边的党项首领李继迁扰边,次年再随大将曹彬北征幽州,并全师而还。旋即改授沧州都部署,在宋军于君子馆战败后退保乐寿,受宋太宗责罚。端拱元年(988年)至端拱二年(989年)间,接连在唐河之战、徐河之战中大败辽军,使宋辽战争形势为之一振。淳化五年(994年),以河西行营都部署西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次年,任灵、环十州都部署,西征无功。宋真宗即位后,被解除兵权,加使相衔出守镇安军。澶渊之战时,受任驾前东西排阵使,与大将石保吉统军抵御辽军。景德二年(1005年),李继隆去世,年五十六。获赠中书令,谥号“忠武”。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 [2] 。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继隆为人谦谨好学,又擅长骑射,智谋过人。他征战南北数十年,为北宋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穆(510-586年),字显庆,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北魏至隋朝名臣,高平都督李斌之孙。 出身将门,战功卓著。北魏时期,追随宇文泰消灭侯莫陈悦,迎接孝武帝元修迁都,授都督、永平县子。大统四年(538年),参加邙山之战,营救宇文泰于险境,封为武安郡公。北周建立后,得罪太师宇文护,罢官夺职。武成帝即位后,恢复权位,累拜上柱国、太傅,并州总管,封为申国公,家族子弟广被恩泽。北周末年,支持随国公杨坚担任相国、平定蜀国公尉迟迥叛乱和改朝换代,拜太师,赐予丹书铁券,拥有“赞拜不名、无反不死”特权,支持迁都大兴城。 开皇六年(586年),病逝于长安,时年七十七,加赠冀州刺史,谥号为明。
李稷 [1] ,字长卿,邛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