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方岳贡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以后,任户部主事,虽为小吏,但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历典仓库,督水平粮储”,在当时的农耕社会,管理着粮食储备,绝对是一个“肥差”,但他没有因为手中有权,就丢失读书人的本色,而是“以廉谨闻”。 崇祯元年(1628年),方岳贡出任松江知府。那时,滨海防御并没有引起朝廷的特别重视,滨海多盗,严重扰乱了居民的安全。官府人手有限,难以全面清剿盗贼,方岳贡采取“重拳出击”措施,“捕得辄杖杀之”。 方岳贡深得人心的举措,是修建了石塘,并以此名垂青史,让上海人民至今铭记于心。 崇祯六、七年(1633—1634年)间,松江漴阙一带阻挡海潮的土塘连溃五次,海水涌进成片的农田使之成为“斥卤”,当地居民人心惶恐。灾难发生时,方岳贡觐见朝廷刚刚回来,一下轿子,即召集当地的士绅商量对策。方岳贡认为,必须重巩堤防,但仍然筑土塘的话,则等于把大量钱财丢到海里,提出仿照盐官的办法改建石塘。但在场的士坤害怕增加经济负担,强调筑石塘有三难:一是石塘费用昂贵;二是石塘在技术上比土塘要求要高;三是“海势不可与争”,主张内徙退筑土塘。方岳贡说,内徙等于让地于海,遂力排众议,决定建造石塘。 这是上海地区也是整个江南海塘的第一座石塘,方岳贡极端重视,亲自到溃塘处环塘审视,度量地势,召集本地石工听取意见。听说有个举人吴嘉允,是成化年间帮助巡抚毕亨筑海塘的工匠吴武的后代,自幼学得真传,对海塘颇有研究,方岳贡亲自到吴嘉允的家里拜访他,并聘其为塘董,全力支持他的合理设计。这还不说,他又派人从盐官那儿请来两名有经验的石工,亲自参与估算工费。 为了筹集经费,方岳贡每天驾一叶小舟,到处劝募,并制定“富户有田百亩者,一律劝输每亩银八厘,以供筑塘之用”的政策,这种办法以后成为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初。在筑塘过程中,方岳贡革除弊端,不许衙门、公差层层克扣,并随时访问督工人员,检查发出的银两是否全部给领,使石塘工程顺利完成。 普通上海人在博客上记载,方岳贡所筑石塘为大德塘,西起杨公庙,东至奉贤区漴阙,全长4.19公里。当地老百姓为感谢方岳贡修建石塘,专门建造了“报功祠”,一直到今天,还有村民祭拜方岳贡。 工程完成以后,有人挟私嫌诬告方岳贡贪污银子三千两,使他被捕入狱,许多老百姓拥至官府为他辩冤,最后朝廷查明确无此事,又恢复官职。 入狱一事,非但没有辱没方岳贡的名节,反而提高了他的声誉,当时的给事中方士亮,向崇祯帝推荐了方岳贡以后,方随即被提拔为山东副使兼右参议,负责江南的粮食储运。他督办漕运船只,如期抵达通州,给崇祯帝留下了深刻印象。 吏部尚书郑三俊推举全国五个廉能监司,方岳贡名列其中,这又一次引起崇祯帝的重视,他召见方岳贡,问:“为政何先?”方岳贡答对如流:“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崇祯非常赞成方岳贡的看法,大喜之下,赐玉宴于方岳贡,并一直吃到日落时分。六天以后,“即超擢左副都御史”。 新任官吏必须觐见皇上,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组织谈话,左副都御史方岳贡去见崇祯时,皇上正拿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这人挨了皇上的训,大气不敢出,只说:“臣正纠驳。”方岳贡插言道:“何不即题参?”这话又一次迎合了崇祯,仅仅隔了一天,即“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方岳贡开创了明代“阁臣带御史衔”的先河,由此也可以看出崇祯帝用人心切,振国家于危难的急切心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方岳贡提拔为正一品官吏,任户、兵二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漕运、屯田、练兵诸务。
方克,字惟力,号西川,明代桐城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先后知贵溪、桐乡二县,后升南京贵州道御史,因亢直敢言被迫乞归,后起复为泉州知府,升陕西苑马寺少卿。
成敬(?—1455),字思慕,永乐二十二年(1424)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后派为山西晋王府奉祠。 宣宗朱瞻基即帝位不久,晋王朱济熺派人和汉王朱高煦勾结,图谋不轨,被告发。内使刘信等数十人又告发朱济熺擅取屯粮十余万石,准备接应朱高煦。宣德二年(1427)四月宣宗把朱济熺废为庶人,关禁在凤阳,朱济熺属下官员,均被作为同谋,处死。但成敬刚到任不久,对那些事情并不知情,所以准备判他永远充军。成敬认为永远充军会遗累子孙,不如自己死,所以请求处死。宣宗便把他改为腐刑。后来把他派到王府,以典簿侍王朱祁钰讲读。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瓦剌也先入侵,英宗在权宦王振的挑唆下,仓促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溃败,被俘。九月,监国郕王朱祁钰即帝位,是为景泰帝。景泰帝立即升成敬为内官监太监,信用他。 成敬为人谦逊,虽然受到皇帝重用,但并不揽权,不乞求恩泽。景泰帝准备委任他的亲属做官,曾经多次问他有哪些亲属在京师。成敬都说亲属都在老家,而且全部是农夫,不适合做官。他儿子成凯的进士,是景泰三年(1451)时自己考取的。 景泰四年(1453),成敬回老家扫墓,景泰帝赐敕,并给祭费,又赐诗送行。成敬死,景泰帝派官护丧修坟,给葬祭。
徐学聚,明朝官员,兰溪人。万历进士。官至副都御史,万历年间上任福建巡抚,主要从事福建之军政事务,品等约为二品。著有《历朝珰鉴》、《国朝典汇》。
张鸣凤自幼年始,即聪慧过人,文才不乏,其友人吴明卿(吴国伦)于《桂林张司理羽王》一诗中曾有云:“羽王发西粤,弱冠称绣虎。负气一何奇,凌厉向千古。”与张鸣凤同时的金陵人周晖在著作《金陵琐事》卷四“读《汉书》”条下又有“谢与槐公(谢少南)督学广西,喜临桂童生张鸣凤文笔奇古,因进而训之曰:‘吾子不患不成名,患胸中无全书耳。’乃取两《汉书》亲为之句读,令五日进院一背,虽出巡亦携之行,与槐公转官,两《汉书》已完矣。”幼年打下的良好基础,使张鸣凤在学习生涯上颇为顺利。成年后,张鸣凤师从王宗沐先生学习漕运方面知识(《羽王先生集》卷一有《约诸同年漓山祠为王新甫先生发丧》)。王宗沐,字新甫,号敬所,追谥襄,浙江临海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累官至漕运总督,刑部左侍郎,著有《海运志》、《海运洋考》、《漕抚奏议》、《敬所文集》等。 嘉靖壬子(嘉靖三十一年1522年)年,张鸣凤举于乡试,自此走向仕宦之途。但其仕途却坎坷难行,屡经磨难,历尽艰辛,几遭贬谪,“我命不□,受辱不少。出自单门,屡遭群小。西迁巴蜀,南放江□。脱彼虎口,抗此鲸湾。怀璧是罪,窃鈇迩疑。”(《短歌行与仲羡作》)张鸣凤从政期间正值明代中后期,时权奸严嵩父子当权,吏治黑暗。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严嵩父子入主内阁,自此把擅朝政二十余年。“嵩既入内阁,窃弄威柄,内外百执事有所建白,俱先白嵩许诺,然后上闻。”嵩“子为侍郎,孙为锦衣中书,宾客满朝班,亲姻尽朱紫”,且又“募朝士为干儿义子,至三十余辈”,以致“天下藩臬诸司岁时问谴动以千计”。于时朝廷内外官员黜迁进退,都由严嵩一手决定,朝士百官都得党附严家,骨鲠正直之臣员,稍有逆其意,即被贬谪在外,或罹遭杀害,后七子中的王世贞、李攀龙、吴国伦等也因事前后遭贬外放。在此政治环境之下,与吴国伦、王世贞等素有交往的张鸣凤在官场上亦免不了饱受不平。其宦海的沉浮,友人沈明臣《张羽王书来兼寄所著浮萍集又因得其谪蜀信作》一诗的序言中有一概述“由雷州司理改黎平,由黎平谪六安判官,由六安转参浙帅,由浙帅檄修漕河书于淮,书成倅苏州,由苏州转京兆,未到官被劾下狱,乃今谪利州卫经历。”根据这一记述,张鸣凤在壬子中举后,不久任雷州(今广东雷州市)司理,后改黎平(今贵州黎平县),后由黎平贬谪六安(今安徽六安市)为判官(瑶石山人黎民表有《送羽王移六安》),后又迁应天(今南京,当时为明朝的南都)通判(此间娶周碧山十四岁女周洁为妾),后再转为京兆,但官未到就被弹劾下狱(在狱中有《狱中杂咏》,见《羽王先生集》卷一),后又谪判兴国(今湖北阳新,吴国伦有《故人张羽王自京兆谪判吾州八月适至相见悲喜殆不胜情赋此慰之》),后再谪利州卫(今四川广元市利州县。卫,明驻兵的地点,驻军人数比“所”多,后来只用于地名。欧大任有《送张羽王利州参军》),最后改为王府官(王官为贬官),遂携妾周洁弃官归桂林老家(沈明臣有《闻张羽王调为王官,乃投簪还桂林,为赋一绝》)。自此,居漓山之下以山水为乐,“避客著书”,依读书著述终其天年。“翱翔京洛间,耻与世儒伍。往往出新篇,郁郁芳兰吐。微官历坎坷,置踵无安土。每叹钟子期,无时可重睹”(吴国伦《桂林张司理羽王》),“十载七徙官,青杉转成敝。徒令五彩翰,零落偏荒裔”(王世贞《张京兆鸣凤》),张鸣凤一生的悲凉友人吴国伦与王世贞的诗中都分别有深触感发。
张位(1534—1610),字明成,号洪阳,江西南昌新建区人。明代大臣、学者、诗人。著有《闲云馆集钞》、《丛桂山房汇稿》、《词林典故》等。 张位贯通经史,工诗善文。隆庆二年(1568)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初年(1573),张位因与首辅张居正意见不合,被贬为徐州同知。张居正死后第二年,升为南京尚宝丞。不久,又进为国子监祭酒,后因病辞归。万历十九年(1591年)以首辅申时行荐,他与赵志皋被特简入阁办事,授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翌年四月正式入阁,后进礼部尚书,改任文渊阁大学士。任内排挤吏部,力图恢复内阁权力。其时属国朝鲜发生壬辰倭乱,明朝发兵救援,张位主张设官于朝鲜八道,屯田驻扎,由于此举有吞并朝鲜之嫌,未被采纳。石星主持之对日和议失败后,张位推荐杨镐经理朝鲜战局。因甘肃将领达云等击破西海蒙古永谢布部,张位等皆被叙功,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加封太子太保,后又叙延绥镇击退蒙古鄂尔多斯济农卜失兔之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进少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张位因招权示威,被朝臣弹劾,神宗给他以停职闲居处分。不久又发现妖书《忧危竑议》,御史赵之翰检举他是主谋,神宗遂下诏革职为民,亲友也受株连。直到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他死后才恢复官衔,赠太保,谥文庄。 张位被革职后,隐居南昌市南湖中的湖心亭,取名杏花村(今杏花楼),筑闲云馆,藏书万卷,与汤显祖、刘应秋等人常在此以文会友。又在南昌市郊西山北麓桃花岭上建石屋、亭台,并与门徒曹学佺、寺僧半岩等同游西山,吟诗自娱。他著有《闲云馆集钞》、《丛桂山房汇稿》、《词林典故》等。
底蕴(1480年一1543年)字汝章,号河曲,河南归德府考城县人 [4] ,明朝进士,曾历任浙江按察司副使、山东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 [1] 嘉靖二十年(1541)闰五月,皇帝特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官至甘肃巡抚。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底蕴积劳成疾,卒于凉州任所。皇帝派遣河南布政司左参政孙存致祭,赐全祭葬。诰封通奉大夫,崇祀名宦乡贤祠。著有《河曲谏草》、《诗稿》、《文集》计三十四卷。 [2] 明朝成化十六年(1480年),底蕴生于河南归德府考城县 [4] 。幼有大志,性警敏,才智过人,弱冠以优等入为博士弟子员。 [2]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进士,朝考三甲第二十七名。初任扬州兴化县知县,能声大著,调宜兴不果,改任陕西咸阳知县。该县地处三边要冲,蕴择利弊大端施政,治理渭河,理平冤狱,兴办学校,奖励士才等。因政绩显著,升礼科给事中,历左右给事中,因直言敢谏有名于时,曾上书诛逆党,正母仪,创大礼,明祀典。危言激论,不避权贵。 [2] 蕴因得罪权贵,出任太平府知府。在任招抚流亡,开垦荒田,清理赋役,查禁黄山淫祀,每年节省民钱以数万计。丁忧归里,丧满服除,补安庆府知府,调凤阳府知府,历任浙江按察司副使,升授山东按察使。所在均以廉吏称。晋升陕西右布政使。 [2] 嘉靖二十年(1541年)闰五月,皇帝特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地方,总理粮储,提督军务。赴任途中,行经红城子等隘口,忽有鞑靼数万人入侵,蕴即调遣兵将,出奇制胜,大败敌兵。到任后,命将出师,驱逐敌寇,追杀数百里,斩获甚多。自是敌人不敢南侵。朝廷谕旨嘉奖,百姓安居乐业。 [2]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底蕴积劳成疾,卒于凉州任所。皇帝派遣河南布政司左参政孙存致祭,赐全祭葬。诰封通奉大夫,崇祀名宦乡贤祠。 [2]
席上珍 [1] (?~1555),靖江人。明抗倭烈士。自小练就一身功夫,且胆识过人,急公好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大股倭寇犯靖,所到之处,房屋尽遭焚毁,2000余名百姓遭屠戮,血流成河。倭寇逼近县城东门时,城上官兵惊慌失措,城内人心惶恐,一片混乱。秀才席上珍闻知敌情后,义愤填膺,向县丞主动请缨率众前去杀贼。县丞因嘉靖帝未曾有抗倭圣谕,加之倭寇凶狠残暴,担心抵抗不成,反遭致更大的灾祸,便借口出战的日子不吉利,不肯出战。席怒发冲冠,激昂地说:“贼寇疯狂进逼,我们如果只是观望徘徊,任其杀掠,其气焰必然更加嚣张。如果予以迎头痛击,挫其锐气,贼寇必然退出。我愿与贼众拼死一战,以保乡土平安。”随即便召集100多名义士,各执兵器,准备战斗。他一面派人探听贼寇的虚实,一面站在城头观察贼众行动掀起的烟尘,分析判断敌人的去向。然后率领众义勇壮士,一鼓作气,从东门杀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贼群,夺得贼寇的战马,猛冲猛杀。骄横一时的倭寇见他们来势凶猛,惊骇奔逃。席身无铠甲,在敌群中奋力拼杀,在杀伤10多名倭寇后,自己也身负重伤。稍后,溃败的倭寇惊魂初定,复又整队杀回。席毫无惧色,横刀挺立,扼守在泰家桥头,寸步不移。倭寇自恃人数众多,将其团团围住。席不畏强敌,镇定自若,毫无惧色,继续顽强抵抗,终因众寡悬殊,后援无继,刀折力尽,被倭寇刺倒。正当倭寇得意忘形之时,席陡然起立,手持大刀又杀伤几名倭寇,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倭寇经此重创,纷纷逃散。 清末诗人何星榆曾写有新乐府《东门桥》,赞叹席的可贵精神和壮烈事迹。
岳伦(1491—1542),字云石,怀安卫(今张家口怀安县)人。嘉靖五年进士。授行人。奉使河南,见饿殍载路,请镯赋算发粟赈之。又抗疏论宰相专擅,谲齐东丞。迁工部郎中,因谏南巡下狱。放还卒,赠太常寺少卿。伦之诗文,有《岳云石集》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宋良佐,字守忠,万载康乐人。生卒年月不详。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被授为淮安府推官,由于清操有为,被擢兵科历户科都给事中。宋良佐弹劾不避权贵,如正中官、肃阉监、停玩作、通海运。诸疏皆载大政记中,累升至大理右少卿,谢疾归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