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吕夲(běn)(1503—1587),明初更定图籍误姓李,中进士后奏复原姓,字汝立,号南渠,又号期斋,浙江余姚县城(今余姚镇)人。(概述图片来源:明人绘《吕文安公像》)吕夲(běn)(1503—1587),明初更定图籍误姓李,中进士后奏复原姓,字汝立,号南渠,又号期斋,浙江余姚县城(今余姚镇)人。嘉靖十一年(公元一五三二年)进士,越两年授检讨,充经筵展书官。二十七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次年迁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时严嵩独任相,帝令廷臣推荐,未提及吕本。又令密探于国子诸生,咸称吕本善,征入阁,任续修《明伦大典》总裁官。后历任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光禄大夫兼太子太傅。 入阁13年,奏请世宗临朝主政、赈济灾民、整顿军纪、备粮应急等,多被采纳。吏部尚书李默下狱,本掌军务,阿严嵩意,有关考察去留诸大僚一事,阿顺严嵩意,列为三等,凡不附嵩者屏斥无遗。 丁母忧去职。严嵩败后,他居家,不复出。家居数十年,以亭馆花竹之胜,擅名一时。倡修余姚江南城御倭,又倡议绅士一律赋役,以苏民困。卒赠太傅,谥文安。著有《四明先贤记》等。诗文有《期斋集》十四卷,《四库总目》大抵为应酬之作。 今余姚镇有旧居“宰辅第”遗迹,为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泉山有吕文安祠遗址,绍兴有吕府十三厅。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县)吕大庄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等,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有《去伪斋集》等十余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吕坤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吕坤全集》是文化典籍整理中的原创性之作。宁陵有吕坤篆盖于慎行的墓志铭。
明镇江府丹徒人。宣德三年以妹为贤妃,授锦衣卫百户,景帝嗣位,妃被尊为皇太后,进卫指挥使,累迁前府左都督,封安平伯。英宗复辟,太后复称贤妃,降安为府军前卫指挥佥事,寻改锦衣卫指挥使。
吴国华,字以文,号葵庵,出身于宜兴吴氏济美堂科举世家,为明代中期吴俨、吴仕的同族晚辈,生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八月二十三日。国华,自幼聪慧好学,在其父吴龙起的教导下,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便得中举人的功名,年仅22岁。之后又于崇祯七年(1634年),高中榜眼,年38岁,名噪一时,为家族历代最高功名获得者。国华得中榜眼后,初授翰林编修(正七品),历任国子监司业(正六品),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右春坊右谕德(从五品),为崇祯太子的老师,崇祯壬午年(1642年)担任浙江乡试正主考官,仕途一片光明!但国华生不逢时,仅两年后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大明亡! 明亡后,吴国华未降清也未出仕,而是回到家乡闲居,自称四香居士,并著有《四香居士集》流传于世,载入宜兴地方县志。国华在明清革鼎之际,弃官回到家乡闲居拒不出仕,体现出文人义士的气节,也因此得以安享晚年,卒于康熙七年七月十一日,享年七十有三。 国华娶万历甲戌科进士苏州人罗应兆之孙女,锦衣卫指挥使罗济之女罗氏为正室,另有侧室姜氏、周氏。育有七子三女。
光时亨,男,是明朝南直隶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末官吏。光时亨为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任兵科给事中。李自成陷大同,明思宗有南迁的念头,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反对,并指使光时亨激烈谏阻,坚决主张固守北京。城破时,时亨投降李自成,留任兵科给事中。后投降南明弘光帝,为马士英所劾:“给事中光时亨力阻南迁,致先帝身殒社稷;而身先从贼,为大逆之尤。”与周钟、武愫同时弃市。
伦以训(1497~1540),字彦式,别号白山,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举人,十二年(1517年)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伦以训的父亲伦文叙是弘治十二年(1499年)状元。著有文集四十八卷、诗集三十二卷、明朝彝宪200卷。 伦以训少有异质,读书过目不忘,稍长便能通《六经》、子、史、百家。嘉靖四年(1525年),为翰林修撰。曾两次出任会试同考官,所取多名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因母亲思念故土,便上疏请假还乡。母亲去世,伦以训哀伤过度而卒,年仅43 岁。
侯钺(约1515--1574),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大同巡抚。金丞相挚之后,东阿镇邢沟村人。魁岸大度,戟髯电目,多智略,有计数,论事侃侃,口若悬河。为人和易可亲,善诙谑,不为崖异。举嘉靖辛丑年(1541)进士,善画人像,曾绘同榜进士300人貌,历久,无人不晓大名。授工部主事。奉命修元恩桥於涿州之南,监修中官上其估百万,钺为尚书指陈其状,乃二十万而足。所用大木费不抵资而中官忠私买大木十余万。钺刺之,直入其家,封其可用者,具状以闻,忠唯唯受命。桥起高峻,石在河下,搬运不便,钺用滑轮起吊,加快进度。一年桥成,晋阶一级。己酉年(1549)升本部郎中,出为山西屯田佥事。庚戌年(1550)升山西布政司参议,分守宣府,壬子年(1552)升山西按察司副使,整饬阳和兵备,令大将军仇銮行边,司道皆伏谒,钺扼腕曰:“吾备位方面,终不伏而见”。大将军至,钺逆诸涂,长揖不伏,銮初不悦,已而进与语,纵横指划,旁若无人。銮雅以才略自许,见钺而绌。谓军门曰:“此中狱狱侯君一人”。兵备三月,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自始仕至开府不盈九年,前后无与比。钺善用兵,又善用火器制胜。会总兵岳懋死,兵部尚书聂豹以为边兵数败,由司农饷不给,欲移过户部以自解。钺主兵视边,豹因讽钺,令自辩。钺曰:“事有不可,吾宁任其咎,不敢为朝廷越大狱”。竟不以户部为解,削藉为民。钺归田里,日与田夫渔夫相乐。年59卒。
[明](约公元一五六八年前后在世)字崇教,号肖山,猗氏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穆宗隆庆二年前后在世。嘉靖三十二年(公元一五一五三年)进士。尝守徽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母丧,千里徒步归,庐墓三年。
何士晋,字武莪,宜兴人。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四年升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次年(1623年)四月,宦官魏忠贤专断国政,大兴党狱,陷害忠良,何士晋遭诬陷被革职,不久愤郁而卒。思宗即位,魏忠贤被黜职逮治,畏罪自尽。何士晋始得平反昭雪。何士晋,字武莪,宜兴人。父其孝,得士晋晚。族子利其资,结党致之死。继母吴氏匿士晋外家。读书稍懈,母辄示以父血衣。士晋感厉,与人言,未尝有笑容。万历二十六年举进士。持血衣诉之官,罪人皆抵法。初授宁波推官,擢工科给事中。首疏请通章奏、缓聚敛。俄言:“衮职有阙,廷臣言虽逆耳,每荷优容。独论及辅臣,必欲借主威以泄愤。是陛下负拒谏之名,辅臣收固宠之实,天下所以积愤辅臣而不能平也。如孙幰、郭子章、戴耀、沈子木,宜舍不舍,公论乖违,辅臣赓安得不任其咎?”无何,劾左都督王之桢久掌锦衣,为内阁爪牙,中枢心腹。又劾大学士王锡爵逢君贼善,召命宜停;户部尚书赵世卿误国,无大臣体。已,复言:“朝端大政,宜及今早行者,在放辅臣以清政地,罢大臣被论者以伸公议。斥王之桢以绝祸源,释卞孔时、王邦才等以苏冤狱。”
何吾驺(1581~1651),字龙友,号象冈,初字瑞虎,晚号闲足道人。香山(今广东中山)小榄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永历三年(1649)何吾驺剃发易服降清。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庶吉士。 崇祯元年(1628年),升左春坊,充经筵讲官。纂修《神宗实录》完成,历任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詹事。崇祯五年(1632年),擢礼部右侍郎。 崇祯六年(1633年),擢升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与温体仁、文震孟一起入值内阁。温体仁拟旨,必与文震孟商议,文震孟有修改意见,温体仁必从。何吾驺提醒文震孟小心温体仁“为人心机,不可轻信”。崇祯七年(1634年)加文渊阁大学士。温体仁阴谋诬陷给事中许誉卿,何吾驺助文震孟争辩,两人同时被罢官。 隆武元年(1645年),绍宗召其任内阁首辅,与郑芝龙意见不合。隆武二年(1646),晋升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何吾驺有足疾,绍宗命内官李国臣探视赐药。绍宗殉国后何吾驺在广州拥立绍宗之弟、唐王朱聿鐭监国。 起初,何吾驺奉命驻防,又受命率三千人护驾勤王,但何吾驺一听说清军逼近就马上抛弃绍宗,逃往广州。两日后,绍宗被擒。清军假借何吾驺的旗号,攻陷汀州,于是何吾驺到广州后,众人皆说他是清军的向导,都很厌恶他。 广州陷落,何吾驺保得性命,乞休明史,把抗清的重臣何腾蛟污蔑为盗贼,时人评价“吾驺修史真羞死”。 李成栋反正后吏部尚书李元胤推荐何吾驺复任,加少傅。何吾驺以李权、杨钟等人为鹰犬。张尚、林有声伏阙力争,被罢官。袁彭年虽与他同时降清,但鄙视他的为人,两人互相参劾。昭宗派马吉翔进行调解,没有成功。何吾驺与夏国祥勾结,又被金堡、丁魁楚、赵昱等人参劾,称病请休。永历三年(1649),何吾驺辞职回乡。广州再次陷落,何吾驺剃发易服降清。 著有《元气常诗集》三卷、《元气堂文集》三十卷、《云芨轩稿》二卷、《经筵日讲拜稽集》四卷、《周易补注》四卷、《中麓阁集》及石刻楷书四种等。其诗文笃实渊雅,为时人所重。当时倪元璐、邝露、伍瑞隆(香山小榄人)等皆其同返。其兼善书法,取法钟繇、王羲之、苏轼等名家,兼习章草,融会贯通。与其诗文同受推崇。当时书坛四大名家邢侗、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等推服其为“树一帜于岭外”。所选登之作豪逸雄浑,有章草之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