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容。男,唐代艺术画家,擅长画仕女画。工画,特善仕女。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女弟。”姨卒,泰取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服泰之义。泰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孙奇逢(1584—1675)明清之际学者,思想家。字 启泰,一字钟元。直隶容城(今保定容城)人。万历举人。 清初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为三大儒。明亡后清室多次征 聘授官,坚辞不就,以节侠闻名。晚年隐居苏门(今河南 辉县境内)夏峰村,躬耕终老。学者称夏峰先生。对程、 朱、陆、王之学各道其长而不讳其短,他说:“周之无欲, 程之主敬,朱之穷理,陆之本心,王之良知,皆从浩博中 体认精微,所谓殊途同归,百虑而一致,无非说约之旨 耳”(《夏峰先生集》卷四,《重刻四书说约序》)。融诸儒 学说为一炉,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 用伦常为实际。鄙薄明末学术思想界的空疏浅陋之风, 尤其反对明儒对程朱学说妄加穿凿附会的解释,认为 学风和学理都应从明返于宋。著作有《理学宗传》、《四 书近旨》、《读易大指》、《书经近指》等。(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 1991-10)
姚莹(1785~1853),安徽省桐城市人。清朝史学家、文学家。师从祖父姚鼐,是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姚莹于1807年中举,1808年为进士。此后曾游历广东,在福建、江苏任过地方官。1837年,任两淮盐运使。鸦片战争爆发时,他正在台湾任上,与将领达洪阿协力同心保卫国土。清王朝向英国屈辱议和后,戴罪以知州分发四川,两使西藏。1851年,协助陆建瀛主持盐务。咸丰初,奉旨赴广西赞理军务,镇压太平军,先后任广西、湖南按察使,死于军中。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概述内图片来源:清·叶衍兰绘《唐寅着色像》 )
唐仲冕(1753年—1827年),清代官员、学者。字云枳,号陶山居士,世称唐陶山。原籍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后客居肥城县(今肥城市)涧北村。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历官荆溪、吴江、吴县知县,海宁、通州知州,署松江、苏州知府,升福建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等职,所至有惠政。所至建书院,修水渠。曾主持泰山书院,知吴县时曾访得唐寅墓。主编《嘉庆海州志》,有《岱览》《陶山集》等。
周美(生卒年月不详),北宋将领。字子纯,灵州回乐县(今宁夏吴忠境内)人。周美少年从军,在朔方军当一个普通士兵。宋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攻占灵州后,他作为难民,逃离家乡流落到京都开封,受到宋真宗的召见,收为禁军士兵,担任皇帝随身宿卫。
周新(?-1413年),明代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世居广州城南高第里。他原名周志新,字日新,因明成祖朱棣常直呼其为“新”,遂以“新”为名、“志新”为字。洪武年间以诸生身份进入太学,建文元年(1399年)以乡贡进士被任命为大理寺评事,其后历任监察御史、云南按察使、浙江按察使,以为官清廉、善于断案而著称。周新疾恶如仇、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人称“冷面寒铁”。他任浙江按察使期间为民伸冤、执政为民,广受百姓称颂。 永乐十一年(1413年),周新遭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诬陷,含冤而死。1416年,纪纲因罪伏法,周新的沉冤才得以昭雪。明成祖追封周新为浙江城隍之神,民间流传有不少关于周新羽化成神,继续治贪除恶,保境安民的传说,无不寄托着百姓希望“青天不灭”的美好愿望。杭州百姓便开始供奉周新为城隍神,而且一供数百年,善男信女如云,香火不绝。 
吴溥 (1363一1426) 字德润,号古压,江西省崇仁县人,名儒吴与弼之父。中举人后,因病未参加会试,以教书自娱。后入国子监,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二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编修。
史器,春秋时期虢国人。生卒年不详,史料《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有关他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