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过滤您的搜索...
出版年份
排序结果
出版时间--最近
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
搜索结果:北平
按相关性查看48个结果中的1-10
2/5 每页显示10|20|50|100
  • ISBN:7-5300-0017-9
    作者:朱偰
    出版社:北京古籍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朱偰著。元代宫阙实为明清宫殿制度之滥觞,且其高明华丽,较之后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可惜元大都早在明洪武永乐年间业已破坏,当年之制度只可从文献记载及残存的有限遗物中考证了。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朱偰先生早年留学欧洲,归国后,正值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我国,北平旧都处于危急之中。因担心古都建筑及文献毁于侵略者之手,作者凭自己良好的文学、史学造诣及多年来对燕都宫阙建置的研究心得,征文考献,且实地调查,还在京城内外摄影五百余幅,著成此书。该书共六章,先明本书 “史料之选择及其批评”,而且依次对元大都的故城、宫城及诸宫之地点、宫殿坛庙等详加比次论证,引证资料宏富、详实,考证严谨周密,对研究北京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更是研究元代宫苑建置的现代人所作的绝好文字之一。书前有多副紫禁城建筑图片,书末有元大都宫殿分布图及宫城图。该书于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流传很广,影响深远,为人所称道。北京古籍出版社1990年特地重新排印此书,以为读者参考。(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9787200104547
    作者:(清)佚名编辑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人海诗区》四卷。不著撰人姓名。其诗四卷。分为都城、宫殿、桥闸、祠墓、苑囿、驿馆、园亭、坊市、几甸、边障、山峪、水淀、岁时、风俗、寺观、杂咏等十六类。杂咏又分为绝艺、仙释、花卉、品味、器用、漕运等六种。其都城、宫殿、苑囿、驿馆、园亭、坊市六门,各有小序。序都城云:朱子未尝至北地,而谓幽燕为建都奥区,盖逆知后来王气,钟勃碣间然也。然辽迄明,风雅之音,四方辐辏,而燕市无人焉。序宫殿云:辽以大安名殿,而金以纪年,辽正殿曰洪武,元正殿曰大明。明之年号、国号,先见于此,循环递嬗,事岂偶然。余所纪述,均栩栩有风致。南昌彭芸楣题曰:此书购自焉氏旧书楼,视日下旧闻所收为多,彼志地,此选诗,各有指也。所收元诗为多,亦其胜处。于忠肃条下有吾杭语,盖浙人所辑。编次古体在前,近体在后,而词附焉。采自何集,注之诗后。其诗自唐代以迄明季,卷各有目,而前无总序,疑缮写者遗失,致编辑姓名,无由稽考。有抄本。(来源:四库大辞典·下, 1996-01)

    本书为古代吟咏北京诗篇的选集,凡四卷,共收入从南北朝到清初500余位作者的近千首诗。(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 ISBN:9787200104547
    作者:(清)佚名编辑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人海诗区》四卷。不著撰人姓名。其诗四卷。分为都城、宫殿、桥闸、祠墓、苑囿、驿馆、园亭、坊市、几甸、边障、山峪、水淀、岁时、风俗、寺观、杂咏等十六类。杂咏又分为绝艺、仙释、花卉、品味、器用、漕运等六种。其都城、宫殿、苑囿、驿馆、园亭、坊市六门,各有小序。序都城云:朱子未尝至北地,而谓幽燕为建都奥区,盖逆知后来王气,钟勃碣间然也。然辽迄明,风雅之音,四方辐辏,而燕市无人焉。序宫殿云:辽以大安名殿,而金以纪年,辽正殿曰洪武,元正殿曰大明。明之年号、国号,先见于此,循环递嬗,事岂偶然。余所纪述,均栩栩有风致。南昌彭芸楣题曰:此书购自焉氏旧书楼,视日下旧闻所收为多,彼志地,此选诗,各有指也。所收元诗为多,亦其胜处。于忠肃条下有吾杭语,盖浙人所辑。编次古体在前,近体在后,而词附焉。采自何集,注之诗后。其诗自唐代以迄明季,卷各有目,而前无总序,疑缮写者遗失,致编辑姓名,无由稽考。有抄本。(来源:四库大辞典·下, 1996-01)

    本书为古代吟咏北京诗篇的选集,凡四卷,共收入从南北朝到清初500余位作者的近千首诗。(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 ISBN:978-7-200-11883-4
    作者:(明)郭造卿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燕史》是一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地方通史,是明朝太学生郭造卿,受蓟镇总兵官戚继光嘱托和资助,于万历初年编纂的。从这部书修撰起,其价值就受到当时及后世的瞩目,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朱彝尊都以未睹其书为憾。由于戚继光调任和辞世,《燕史》未能最后完成刊刻,后世逐渐湮没无闻,仅存抄本十记三十五卷,已非完帙。本书在校勘标点《燕史》抄本的同时,又从郭造卿诗文集《海岳山房存稿》、论说集《海岳山房别稿》中,辑录出该书的全部篇序和部分论、辨,凡一百四十五篇,与抄本合为一帙,首次将《燕史》全部传世篇章辑为一书,对于阅读这部独一无二的古代北京地方通史,了解其编纂宗旨、体裁结构和基本内容,提供了尽可能完整可靠的文本。(来源:郭造卿与《燕史》 北京师范大学 邱居里)


    下编收录《燕史》叙、辨、论一百四十五篇。

  • ISBN:978-7-200-11883-4
    作者:(明)郭造卿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燕史》是一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地方通史,是明朝太学生郭造卿,受蓟镇总兵官戚继光嘱托和资助,于万历初年编纂的。从这部书修撰起,其价值就受到当时及后世的瞩目,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朱彝尊都以未睹其书为憾。由于戚继光调任和辞世,《燕史》未能最后完成刊刻,后世逐渐湮没无闻,仅存抄本十记三十五卷,已非完帙。本书在校勘标点《燕史》抄本的同时,又从郭造卿诗文集《海岳山房存稿》、论说集《海岳山房别稿》中,辑录出该书的全部篇序和部分论、辨,凡一百四十五篇,与抄本合为一帙,首次将《燕史》全部传世篇章辑为一书,对于阅读这部独一无二的古代北京地方通史,了解其编纂宗旨、体裁结构和基本内容,提供了尽可能完整可靠的文本。(来源:郭造卿与《燕史》 北京师范大学 邱居里)


    上编收录郭造卿《燕史》的传世抄本,凡十记三十五卷,后附清道光二十八年高锡蕃、周其悫跋文两篇。
  • ISBN:978-7-200-10454-7
    作者:徐世昌撰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近人徐世昌 主编,王树枏等编撰。四十卷,附《列女传》六卷。光绪初,王氏尝辑直隶人物为《北学师承记》,未成定本,年久大半散失。1914年,徐世昌 为表彰清朝先哲,扶植纲常名教,乃邀王氏等编纂。1915年设局,1917年成书。分为名臣、名将、师儒、文学、高士、贤能、忠义、孝友等八门,各以年代、朝代先后为次。于国史、志乘、私家著述,穷搜博考,苟有事迹可叙,能成传者,尽量收录。有民国年间刊本。(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本书共40卷,收入1800多人,立传范围以籍贯畿辅直隶者为限。
  • ISBN:978-7-200-10454-7
    作者:徐世昌撰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畿辅
    摘 要:近人徐世昌 主编,王树枏等编撰。四十卷,附《列女传》六卷。光绪初,王氏尝辑直隶人物为《北学师承记》,未成定本,年久大半散失。1914年,徐世昌 为表彰清朝先哲,扶植纲常名教,乃邀王氏等编纂。1915年设局,1917年成书。分为名臣、名将、师儒、文学、高士、贤能、忠义、孝友等八门,各以年代、朝代先后为次。于国史、志乘、私家著述,穷搜博考,苟有事迹可叙,能成传者,尽量收录。有民国年间刊本。(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本书共40卷,收入1800多人,立传范围以籍贯畿辅直隶者为限。
  • ISBN:978-7-200-10454-7
    作者:徐世昌撰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历史人物
    摘 要:近人徐世昌 主编,王树枏等编撰。四十卷,附《列女传》六卷。光绪初,王氏尝辑直隶人物为《北学师承记》,未成定本,年久大半散失。1914年,徐世昌 为表彰清朝先哲,扶植纲常名教,乃邀王氏等编纂。1915年设局,1917年成书。分为名臣、名将、师儒、文学、高士、贤能、忠义、孝友等八门,各以年代、朝代先后为次。于国史、志乘、私家著述,穷搜博考,苟有事迹可叙,能成传者,尽量收录。有民国年间刊本。(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本书共40卷,收入1800多人,立传范围以籍贯畿辅直隶者为限。
  • ISBN:978-7-200-13456-8
    作者:(明)朱权等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诗总集。明人朱权等人撰。十五种。此编由北京古籍出版社编辑,收明清两代十五家宫词。有朱权《宫词》七十首,黄省曾《洪武宫词》十二首,沈琼莲《宫词》十首,朱让栩《拟古宫词》三十首,王世贞《弘治、正德西城宫词》四十四首,张元凯《西苑宫词》二十四首,秦征兰《天启宫词》百首,蒋之翘《天启宫词》百三十六首,刘城《启祯宫词》三十三首,唐宇昭《拟故宫词》四十首,王誉昌《崇祯宫词》百八十六首,顾宗泰《胜国宫闱诗》四十五首,程嗣章《明宫词》百首,史梦兰《全史宫词》百九十二首,饶智元《明宫杂咏》四百七十三首。皆写明代宫廷生活,故名。内容多为耳闻目睹或采摭搜寻所得。有文学价值及史料价值。有北京古籍出版社刊本。(来源: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 1994-01)
  • ISBN:978-7-200-13524-4
    作者:吴士鉴等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吴士鉴等撰。吴士鉴,字公詧,号絅斋。浙江钱塘人光绪十八年(1883)翰林。其所作宫词84首,原题钱塘九钟主人撰。是书还收有《魏息园清宫词》101首(魏程搏撰)、《前清宫词》100首(作者待考)、《长安宫词》100首(胡延撰)、《汴京宫词》100首(颜缉祜撰)、《金銮顼记》137首、补遗6首(高树撰)、《方家园杂咏纪事》20首(王小航撰)、《清宫词》30首(杨芃棫撰)、《颐和园杂咏》10首(周大烈撰)、《圆明园诗》(王闿运撰)、《颐和园词》(王国维撰)、《颐和园词》(张怀奇撰)、《颐和园词》等3种(邓鎔撰)、《宫井词》(王景禧撰)。这些诗词,有的综述有清一代宫史,有的吟咏清末史事,其中有的作品采自官书或私家史书,有的则为作者亲身见闻。因此是书虽多词藻华丽、情致缠绵的记录宫闱生活之作,但也不乏反映清代官场内幕、典章制度和北京物产风土人情以及义和团运动的篇章。书中有关圆明园、颐和园的诗词,均非宫词体,但保存了不少朝野秘闻。如王国维写颐和园的长词,就很详细的记载了慈禧太后在那里的生活以及有关肃顺、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事迹,很有参考研究价值。是书诗词后多附有有关资料,为了解作品涵义和历史事实提供了帮助。该书是1986年由北京古籍出社搜集各种版刻汇集成书,并点校排印出版发行。(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