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将领。华州郑县 (今陕西华县)人。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累迁至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天下兵马副元帅,封汾阳郡王。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子仪以朔方节度使出兵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击败安禄山部将高秀岩部,进围云中(今山西大同),收复常山(今河北正定)。次年,与李光弼一起,多次击败史思明部,收复河北十余郡。正欲攻取叛军老巢范阳(今北京),闻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失守、即率军还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北)。至德二年(757年)攻占河东,收复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洛阳及河西、河东、河南诸州县。乾元元年(758年),克卫州(今河南卫辉),与八节度使围邺城(今河南安阳)失败,被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内扰,以20万人攻唐,唐代宗出逃长安,子仪又被起用,为关内副元帅。他收集散兵游勇,力战退吐蕃。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纥合众数十万攻至关中。他带数骑入回纥营,力劝回纥倒戈,与唐军联合大败吐蕃。子仪精于谋略,善于用兵,在唐军中德高望重,他历唐4朝,为唐朝统治立有不世之功,德宗李适尊其为“尚父”。建中二年 (781年)卒。(来源:黄河文化百科全书,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