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相(1877~1945),原名廷相,字献之,浙江杭州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他是晚清著名词人谭复堂的学生,天份很高,骈文诗词都好,有“钱塘才子”之称,是个学者型人物。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汇辑唐宋以来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详引例证,考释辞文与用法,兼谈流变与演化,该书从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以来,至2008年11月第四版,第二十次印刷,一直畅销不衰,已累计印刷了近十九万部。2009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印了横排合订精装本,并增附四角号码索引。(来源:百度百科)
刘永(?-27年),梁郡睢阳县(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宗室,梁孝王刘武八世孙。 [1] 王莽执政后,失去梁王继承权。更始政权建立后,恢复了梁王爵位 [2] ,建都睢阳 [3] 。此后,占据梁国,笼络关东势力,成为割据东方的霸主。更始政权灭亡后,自立为天子 [4] ,与光武帝刘秀争夺汉朝正统,在汉梁之战中连战连败。建武三年,为部将庆吾所杀。
谢迁(1450年1月11日-1531年3月6日),字于乔,号木斋,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中期著名阁臣。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状元。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内阁参与机务,进詹事。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人秉节直谅,见事明敏,善持论。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政绩卓著,时人云“李公谋(李东阳的谋略),刘公断(刘健的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的能言善辩)”,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武宗嗣位,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时宦官刘瑾专权,排斥忠良,谢迁上奏请诛刘瑾,不纳,遂与刘健同致仕归。 后遭刘瑾报复,夺诰命。刘瑾死后,复职,致仕。嘉靖六年(1527年),复入阁,居位数月,力求去。嘉靖十年(1531年)去世,赠太傅,谥号文正。 著作有《归田稿》八卷,《湖山唱和诗》二卷传世。
葛洪(1152年 —1237年),初名伯虎,字容父,号蟠室,自称蟠室老人,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葛府人,后居城内葛宅园。早年师从吕祖谦,吕祖谦改其名为“洪” 。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历任国子祭酒、工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进位大学士。端平四年(1237年)卒,谥“端献”。 (来源:百度百科)
韩信(?~前196年),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1-2] 、一说淮阴区 )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 ,“兵家四圣”,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大乱之际投奔项梁、项羽,未得重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制定“汉中对策”,申军法 ,设还定三秦之计 。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 。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 ,派人降服燕国 。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的同时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 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 ,拿下齐国后全歼过来支援的龙且二十万楚军。 韩信攻打楚国,项羽恐慌,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 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 失败。 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 吕后与萧何合谋, 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时人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西汉人。或名喜。武帝时园厩啬夫,以捕淮阳反者公孙勇等,于征和二年封潦阳侯,一作轑阳侯。任太常,昭帝始元六年坐文帝庙失火免。
袁桷(1266—1327)元代学官、书院山长。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始从戴表元学,后师事王应麟,以能文名。(来源:百度百科)
窦建德(573年~621年),男,贝州漳南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世代业农,初为里长。大业七年(611年),炀帝将攻高句丽,任二百人长。因助孙安祖起义,家属被杀,遂率部反隋,投高鸡泊高士达。十二年,为军司马掌兵权,用计大破涿郡隋兵。士达战死,自称将军,拥兵十余万。十三年,称长乐王,年号丁丑,定都乐寿,置官属。旋歼灭隋将薛世雄部三万余人,声威大振,河北郡县多降之。唐武德元年(618),称夏王,改元五凤,国号夏。次年,兵进聊城,擒杀宇文化及,乃哭祭炀帝,奉表皇泰帝。四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围攻王世充,他率军救世充,兵败被俘,斩于长安。他自奉甚俭,每获资财多分与将士,于境内则劝课农桑,使生产有所恢复。魏州百姓建夏王庙,每岁祭祀。 
张守珪(?—739)唐边将。陕州河北(今山西平陆东北)人。体貌魁伟,慷慨善节义,善骑射。初以战功授平乐府别将。从郭虔堈镇北庭。突厥侵轮台,遣其援救。中道遇敌,苦战获胜,斩首千余级,俘其首领一人。开元初,突厥再寇北庭,虔堈令其间道入京奏事,遂上书陈言利害,请引兵出蒲昌、轮台夹击突厥,及破敌,以功特加游击将军,转幽州良杜府果毅。开元十五年(727年),王君郰死,河西震惧,以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领余众修筑州城,板堞才立,吐蕃又至城下。城中人相顾失色,略无守御之意。乃为计,于城上置酒作乐,大会将士。吐蕃疑其有备,不敢攻城而退,立即令军击败之。于是修复廨宇,收合流亡,皆复旧业。寻改瓜州为都督府,以其为都督。令民修复渠堰,以利灌溉。开元二十一年,转幽州长史、营州都督、河北节度副大使,加河北采访处置使。时契丹、奚连年为边患,前幽州长史不能拒,及其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二十三年,入朝,玄宗赋诗宠之,加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诏于幽州立碑纪功。二十六年(738年),复讨契丹余党于捺禄山,掠获不多,其裨将赵堪、白真陀罗强使军使乌知义渡湟水邀叛奚,且蹂其稼。知义败,他隐其败状,仍上表邀功。事泄,逼白真陀罗自杀,厚贿朝使牛仙童,还奏如状。后仙童以脏败,事及于守珪,以功贬括州刺史,疽发而死。(来源:中国古代军事大辞典,1991-12)
明(1438 - ?)本姓徐,名端本,字廷直。十七岁方能言,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因号痴翁,又称痴仙,又号痴痴道人,金陵(今南京)人。善画,似方人义,长于云山图,潇洒不群。其山水树石,纵笔挥写,不拘家数。兼善人物、花木、竹石,亦有奇趣。尝访沈周于吴门,沈他出,堂中有素绢,泼墨成山水巨幅,不通名姓而出。沈曰:必金陵史痴也。要之归,留三月而别。正德元年(一五o六)作人物山水册,时年六十九。卒年八十外。《江宁志》、《画史会要》、《金陵琐事》、《无声诗史》、《明画录》、《图绘宝鉴续纂》(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