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脱脱(传统蒙文:ᠲᠣᠭᠲᠠᠭᠠ,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 、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四年(1344年)因病辞职。至正九年(1349年),复出为中书左丞相,次年改任中书右丞相。为应对危局,更改钞法,发行“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镇压抗元红巾军,暂时将其镇压。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遭朝中政敌弹劾,被革职流放于亦集乃路、云南等地。至正十五年十二月(1356年1月)在中书平章政事哈麻矫诏下饮鸩自尽,终年四十二岁。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 脱脱在四年多时间的改革中,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转为清明,取得了不少成绩。《元史》称其“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际,始终不失臣节,虽古之有道大臣,何以过之” 。
欧阳玄(1283年-1358年2月7日 ) ,字原功,号圭斋,又号霜华山人、平心老人。原籍居庐陵,至曾祖辈迁潭州之浏阳。中国元代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欧阳玄自幼博学,延祐元年(1314年)为湖广省试第一。延祐二年(1315年),登左榜一甲进士第三名,成探花。初授承事郎,历任平江州同知、芜湖县尹、武冈县尹等职。在地方颇著治绩。后召入朝为任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于两都之战及元文宗登基之初为其草拟诏檄,因而在奎章阁任艺文少监,参与纂修《经世大典》。后升艺文太监。元顺帝时改佥太常礼议院事,拜翰林直学士。曾负责编修《四朝实录》,并担任《宋史》《辽史》《金史》的总裁官。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晚年多次因病乞休,最终以湖广行省右丞致仕。至正十七年(1358年),欧阳玄逝世,享年七十五岁 。获赠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国、楚国公,谥号“文”。 欧阳玄“三任成钧,两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常负责起草各种诏书,朝廷高文典册,多出自他的手笔。在史学、文学、书法等方面均有造诣。其文章、书法极负盛名。当时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墓隧之碑,都以得其手笔为荣。后世将其与吴澄、虞集、揭傒斯并称为“元四学士” 。
元代雕塑家。字秉元。蓟州宝坻(今天津)人。先为道人,后忽必烈赐文阁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监卿,时称“刘正奉”。精于雕塑。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载:“元都胜境在弘仁寺西,建于元,相传为刘元塑像。飞殿乃玉皇大帝,右殿塑三清,仪容肃穆,道气深沉,左殿塑三元帝君,上元执簿侧首而问,若有所疑,一吏跪地而答甚战慄,一堂之中;皆若悚听,真称绝艺。”1317年,刘元奉旨塑青塔寺山门内四天王,1318年,塑香山寺四天王,阁下毗卢佛两旁各加塑菩萨一尊。曾随阿尼哥学两天梵相。为元大都(今北京市)东岳庙塑仁圣帝像及旁立侍女、中侍、丞相、介士、炳灵公、道士、仙官、武士、将军等。传宝坻广济寺的三大士像及诸天神也是刘元手塑。(来源:中国历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 1994-01)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 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 洪武十五年,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少师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佛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元代色目人,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至元四年(1338年)卒,年六十,赠摅忠宣宪协正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护军、魏郡公,谥“文贞”。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元代诗文家。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金朝亡国后,徙居顺天(河北保定)。郝经的祖父郝天挺是元好问的老师,元好问曾对郝经说:“子貌类汝祖,才器非常,勉之!”守将张柔、贾辅待郝经以上宾礼,郝经得便博览了两家的丰富藏书。元世祖在潜邸,召见郝经,郝经又随元世祖南下攻宋。元世祖即位后,拜郝经为翰林侍读学士,并充任国信大使,出使南宋。南宋权相贾似道曾谎称大捷,怕郝经入朝后泄漏底细,就把他软禁在真州,长达16年之久。在软禁期间勤于著述,曾系帛书于大雁,并题诗:“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孤臣有帛书。”元世祖在大举南下时,派人问拘押使臣之罪,他才得以北还。还朝不久就去世了。谥文忠。郝经之文丰蔚豪宕,长于议论,他的诗以奇崛为特色。一生留下数百卷著作,今存《陵川集》39卷。 郝经的诗文作品中,以诗作最受评论家推重。《元诗选》初集曾选入其诗154首,在顾嗣立撰写的郝经小传中,对郝经作了较全面的评价。写于拘押在真州时期的诗篇,如《冬至后在仪真馆赋诗以赠三伴使》、《仪真馆中暑一百韵》等,都是宏篇巨制,内涵比较丰富,无论谋篇布局,还是选择视角,均显示出不同凡俗的工力。其《幽思》是一组多达60首的组诗,读之有些沉闷感,但诗人力图承继阮籍《咏怀诗》及陈子昂《感遇》诗风的初衷,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七言律诗《秋兴五首》,则无论从题目到写作契机,都受到杜甫的影响。总之,郝经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是元初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律绝则又因缺乏个人特色,而时露模拟的痕迹,而长诗较直露,有些段落也给人以枯涩之感。 郝经另撰有《续后汉书》90卷,是写于被拘于真州的时期,今有传本。(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 1991-10)
即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代皇帝。公元1311—1320年在位。答剌麻八剌次子,元武宗弟。母弘吉剌氏答己。早年师事李孟,习儒学。大德九年(1305),奉诏与母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赴丧至大都,与右丞相哈刺哈孙合谋,挫败阿难答等图谋自立的阴谋。兄海山(武宗)领兵南返即帝位,受封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弟死传侄。至大四年(1311)武宗死,继位为帝。次年,改元皇庆。力矫武宗弊政,罢尚书省,杀尚书省诸臣,任用李孟等汉人儒臣,提倡儒学。延祐元年(1314),创行科举;在江浙、江西、河南经理田产。出兵西北,连败察合台汗也先不花。出武宗子和世㻋于云南,立己子硕德八剌(英宗)为皇太子。蒙古语尊号普颜笃皇帝。庙号仁宗,谥圣文钦孝皇帝。(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明初诗文作家。字太仆,一字云林。金溪(今属江西)人。少通五经,师从于吴澄、范梈。元至正间以荐授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累迁至翰林学士承旨。元亡,例徙南京。洪武二年(1369),授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与修《元史》。洪武三年,兼弘文馆学士,备顾问,论说经史。后因御史王著等论危素不宜列侍从,故谪居和州。洪武五年卒。本有文集50卷,明时已散佚,后经归有光搜集,辑存文集有《说学斋稿》4卷,诗集有《云林集》2卷。另著有《草庐年谱》。他善于属文,人称“其文演迤澄泓,视之皆平易,而实不可几及。”因而深得古文大家归有光的欣赏。其诗园润朗爽,尽管不够含蓄,却清新可诵。(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 1991-10)
张九思,字子有,燕宛平人。父滋,蓟州节度使。至元二年,九思入备宿卫,裕皇居东宫,一见奇之,以父廕当补外,特留不遣。江南既平,宋库藏金帛输内府,而分授东宫者多,置都总管府以主之,九思以工部尚书兼府事。(来源:百度百科)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裕宗真金之孙、顺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铁穆耳之侄。母亲是昭献元圣皇后答己,弟弟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海山早年在宫中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学教育,1299年受命出镇漠北,平息海都之乱。1304年被封为怀宁王。1307年元成宗无嗣而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除掉了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鲁罕及她试图拥立的安西王阿难答,海山则自漠北率军南下,取得皇位继承权,并登基于上都。作为报酬,他册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却实施了许多改革。他标榜“溥从宽大”,大范围地封官赏赐,在中书省外另立尚书省,兴建元中都,推行理财政策,发行“至大银钞”和“至大通宝”,强化海运,增课赋税。文化上,在崇信藏传佛教的同时延续宗教自由政策,并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1311年初,海山驾崩于大都,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海山的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海山去世后,庙号武宗,谥号仁惠宣孝皇帝。蒙古汗号是曲律汗。(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