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薛蕙(1490~1539年),字君采,号西原先生,明朝大臣。南直隶凤阳府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 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 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 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 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明浙江余姚人,字征甫。隆庆进士。授推官。历任江西副使、顺天府尹、刑部侍郎。万历三十三年(1605)官至刑部尚书。三十八年致仕。后病死于家。来源于《中国历史大辞典 上卷》
张贯(?-1414年)安徽灵璧县人,监生,永乐十年三月卅(1408年)上任顺天府知府,到了永乐十年(1412),升顺天府为正三品官制,升知府张贯为府尹。永乐十二年十一月廿年(1414年)卒。(来源:明实录)
刘若愚(1584—?)明永平延庆州(今北京延庆)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入宫为宦官,隶陈矩名下。以善翰墨为李永贞赏识,天启三年(1623)入内直房掌文书笔墨。思宗即位被劾,降为净军,发南京孝陵卫种菜。崇祯元年(1628)受李永贞案牵连,押回京论死,后著《酌中志》以辩冤,减罪被囚。(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郭造卿(一五三二-一五九三),字建初,号玉融山人、海岳先生,福建福清人。其父郭万程,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进士。(来源:郭造卿与《燕史》 北京师范大学 邱居里)
朱棣(1360—1425)朱元璋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朱棣长期在北方筑城兴屯,训练兵丁,多有建树。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病死,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惠帝采用削藩的办法,先废几个弱小的藩王,次及燕王。建文元年(1399),朱棣在谋士姚广孝的策划下起兵,号称“靖难”。经过四年的战争,打败惠帝,夺取政权,称帝于南京,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诛杀了建文帝臣属近三千人,史称“壬午殉难”。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下令将农器和耕牛发放给山东受兵灾的地区,对各地水旱灾害及时赈济,兴修苏松等地水利,疏浚大运河,使三千里运道畅通。同时继续推行屯垦和移民等政策。“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明成祖在政治方面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将握有兵权的藩王,或削其护卫,或废为庶人,基本上实现了削藩目的。在中央集大权于一身,正式设立了内阁,协助皇帝办理政事;重用宦官,以之为信臣、耳目,但也使他们开始干预国政。永乐十八年,又设立从事侦缉、搜捕臣民的特务机构一“东厂”,有特设的法庭和监狱,其权势比洪武中设置的锦衣卫还要大。为了宣扬国威,招致各国朝贡中华,也为了追寻“靖难”失国后去向不明的皇帝朱允炆的下落,派遣郑和六下西洋;从永乐八年到永乐二十二年,曾五次亲自率兵出击骚扰北部边境的鞑靼、瓦刺。公元1403年下诏改北平为北京,并派人营建北京城和紫禁城宫殿。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此举有利于抗击来自北边的蒙古骑兵的袭扰,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对于巩固边防以及维护全国的统一有积极意义。在位期间,命解缙等人以程朱为标准,编成《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诏颁天下,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同时编成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的《永乐大典》及《历代名臣奏议》等类书,保护了文化遗产。二十二年,明成祖在率兵出塞的归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东南),葬于长陵(今北京昌平天寿山)。朱棣有一后二妃。四子:高炽、高煦、高燧、高爔。五女”长女封永安公主。(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2006-02)
方岳贡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以后,任户部主事,虽为小吏,但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历典仓库,督水平粮储”,在当时的农耕社会,管理着粮食储备,绝对是一个“肥差”,但他没有因为手中有权,就丢失读书人的本色,而是“以廉谨闻”。 崇祯元年(1628年),方岳贡出任松江知府。那时,滨海防御并没有引起朝廷的特别重视,滨海多盗,严重扰乱了居民的安全。官府人手有限,难以全面清剿盗贼,方岳贡采取“重拳出击”措施,“捕得辄杖杀之”。 方岳贡深得人心的举措,是修建了石塘,并以此名垂青史,让上海人民至今铭记于心。 崇祯六、七年(1633—1634年)间,松江漴阙一带阻挡海潮的土塘连溃五次,海水涌进成片的农田使之成为“斥卤”,当地居民人心惶恐。灾难发生时,方岳贡觐见朝廷刚刚回来,一下轿子,即召集当地的士绅商量对策。方岳贡认为,必须重巩堤防,但仍然筑土塘的话,则等于把大量钱财丢到海里,提出仿照盐官的办法改建石塘。但在场的士坤害怕增加经济负担,强调筑石塘有三难:一是石塘费用昂贵;二是石塘在技术上比土塘要求要高;三是“海势不可与争”,主张内徙退筑土塘。方岳贡说,内徙等于让地于海,遂力排众议,决定建造石塘。 这是上海地区也是整个江南海塘的第一座石塘,方岳贡极端重视,亲自到溃塘处环塘审视,度量地势,召集本地石工听取意见。听说有个举人吴嘉允,是成化年间帮助巡抚毕亨筑海塘的工匠吴武的后代,自幼学得真传,对海塘颇有研究,方岳贡亲自到吴嘉允的家里拜访他,并聘其为塘董,全力支持他的合理设计。这还不说,他又派人从盐官那儿请来两名有经验的石工,亲自参与估算工费。 为了筹集经费,方岳贡每天驾一叶小舟,到处劝募,并制定“富户有田百亩者,一律劝输每亩银八厘,以供筑塘之用”的政策,这种办法以后成为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初。在筑塘过程中,方岳贡革除弊端,不许衙门、公差层层克扣,并随时访问督工人员,检查发出的银两是否全部给领,使石塘工程顺利完成。 普通上海人在博客上记载,方岳贡所筑石塘为大德塘,西起杨公庙,东至奉贤区漴阙,全长4.19公里。当地老百姓为感谢方岳贡修建石塘,专门建造了“报功祠”,一直到今天,还有村民祭拜方岳贡。 工程完成以后,有人挟私嫌诬告方岳贡贪污银子三千两,使他被捕入狱,许多老百姓拥至官府为他辩冤,最后朝廷查明确无此事,又恢复官职。 入狱一事,非但没有辱没方岳贡的名节,反而提高了他的声誉,当时的给事中方士亮,向崇祯帝推荐了方岳贡以后,方随即被提拔为山东副使兼右参议,负责江南的粮食储运。他督办漕运船只,如期抵达通州,给崇祯帝留下了深刻印象。 吏部尚书郑三俊推举全国五个廉能监司,方岳贡名列其中,这又一次引起崇祯帝的重视,他召见方岳贡,问:“为政何先?”方岳贡答对如流:“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崇祯非常赞成方岳贡的看法,大喜之下,赐玉宴于方岳贡,并一直吃到日落时分。六天以后,“即超擢左副都御史”。 新任官吏必须觐见皇上,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组织谈话,左副都御史方岳贡去见崇祯时,皇上正拿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这人挨了皇上的训,大气不敢出,只说:“臣正纠驳。”方岳贡插言道:“何不即题参?”这话又一次迎合了崇祯,仅仅隔了一天,即“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方岳贡开创了明代“阁臣带御史衔”的先河,由此也可以看出崇祯帝用人心切,振国家于危难的急切心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方岳贡提拔为正一品官吏,任户、兵二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漕运、屯田、练兵诸务。
方克,字惟力,号西川,明代桐城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先后知贵溪、桐乡二县,后升南京贵州道御史,因亢直敢言被迫乞归,后起复为泉州知府,升陕西苑马寺少卿。
成敬(?—1455),字思慕,永乐二十二年(1424)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后派为山西晋王府奉祠。 宣宗朱瞻基即帝位不久,晋王朱济熺派人和汉王朱高煦勾结,图谋不轨,被告发。内使刘信等数十人又告发朱济熺擅取屯粮十余万石,准备接应朱高煦。宣德二年(1427)四月宣宗把朱济熺废为庶人,关禁在凤阳,朱济熺属下官员,均被作为同谋,处死。但成敬刚到任不久,对那些事情并不知情,所以准备判他永远充军。成敬认为永远充军会遗累子孙,不如自己死,所以请求处死。宣宗便把他改为腐刑。后来把他派到王府,以典簿侍王朱祁钰讲读。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瓦剌也先入侵,英宗在权宦王振的挑唆下,仓促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溃败,被俘。九月,监国郕王朱祁钰即帝位,是为景泰帝。景泰帝立即升成敬为内官监太监,信用他。 成敬为人谦逊,虽然受到皇帝重用,但并不揽权,不乞求恩泽。景泰帝准备委任他的亲属做官,曾经多次问他有哪些亲属在京师。成敬都说亲属都在老家,而且全部是农夫,不适合做官。他儿子成凯的进士,是景泰三年(1451)时自己考取的。 景泰四年(1453),成敬回老家扫墓,景泰帝赐敕,并给祭费,又赐诗送行。成敬死,景泰帝派官护丧修坟,给葬祭。
徐学聚,明朝官员,兰溪人。万历进士。官至副都御史,万历年间上任福建巡抚,主要从事福建之军政事务,品等约为二品。著有《历朝珰鉴》、《国朝典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