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王鏊(ào)(1450年9月22日   —1524年4月14日   ),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名臣、文学家。   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他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为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明孝宗时历侍讲学士、日讲官、吏部右侍郎等职。明武宗时任吏部左侍郎,与吏部尚书韩文等请武宗诛刘瑾等“八虎”,但事败未成。旋即入阁,拜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次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王鏊在任上尽力保护受刘瑾迫害之人,并屡次劝谏刘瑾,终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此后家居十六年,终不复出。嘉靖三年(1524年)去世,年七十五。追赠太傅,谥号“文恪”,世称“王文恪”。王守仁赞其为“完人”   ,唐寅赠联称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王鏊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善书法,多藏书   。为弘治、正德间文体变革的先行者和楷模。   他黜浮崇古的文学观和尚经术、去险诡的取士倾向,影响了一代文风。有《震泽编》《震泽集》《震泽长语》《震泽纪闻》《姑苏志》等传世。 (来源:百度百科)
谢迁(1450年1月11日-1531年3月6日),字于乔,号木斋,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中期著名阁臣。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状元。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内阁参与机务,进詹事。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人秉节直谅,见事明敏,善持论。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政绩卓著,时人云“李公谋(李东阳的谋略),刘公断(刘健的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的能言善辩)”,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武宗嗣位,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时宦官刘瑾专权,排斥忠良,谢迁上奏请诛刘瑾,不纳,遂与刘健同致仕归。 后遭刘瑾报复,夺诰命。刘瑾死后,复职,致仕。嘉靖六年(1527年),复入阁,居位数月,力求去。嘉靖十年(1531年)去世,赠太傅,谥号文正。 著作有《归田稿》八卷,《湖山唱和诗》二卷传世。
明朝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左都御史。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官至刑部尚书,洪总督川、陜、湖广、河南四省军务,与四川巡抚林俊,镇压农民军。正德元年(1506年),洪钟召督漕运兼巡抚江北。七年(1512年),告老还乡。嘉靖二年(1523年)洪钟在家中逝世,嘉靖帝三次派使者谕祭,赐葬于钱塘西溪之东穆坞。墓碑王守仁撰写,吏部尚书董圮篆额。王守仁还撰有《祭洪襄惠公文》。有子洪澄、洪涛。(来源:百度百科)
明永乐时期将领。孝感(今属湖北省)人。建文二年(1400年),燕兵攻蔚州(今蔚县), 与李远同时降。每战,帅精骑为奇兵,屡立功,累迁都督佥 事,封靖安侯。七年(1409年)本雅失里杀明使臣,朱棣命 其以左参将佐丘福出塞。由于丘福轻敌冒进,于胪朐河全军覆没,王忠亦阵亡,时年五十一。爵除。(来源:中国古代军事大辞典, 1991-12)
于奕正(1594—1636)明代诗文作家。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属北京)人。他好古,崇祯五年(1632)编纂《天下金石志》。崇祯七年,游金陵,谋辑《南京景物略》,未果。崇祯八年,与刘侗合著《帝京景物略》8卷成。崇祯九年,与刘侗、谭元春、万寿祺等集淮安张致中的符山堂,不久死在金陵客舍。他还著有诗集《朴草》。诗学竟陵,清韵铿然,如《从戒坛至凌碧峰下》:“一峰耸奇秀,数里引人行。石碎不受履,下步声铿铿。路愈境屡换,苍翠难定名。深洞限秋阳,峭壁挂飞甍。寂不闻众响,万壑自成声。岩下坐老衲,古澹含山情。归去失前径,处处暮云生。”其诗多幽深孤峭的意境,如《雨宿潭柘》:“山空不易眠,忽听千峰雨。汹涌欲崩屋,与山相吞吐。百千万亿声,奇诡不可数。深虑阻游屐,起坐窥宇。凌晨急启扉,雨细不湿土。乃省夜来声,风叶交相怜。”他是一位善学竟陵的诗人,他与刘侗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也体现着竟陵派的文风。(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 1991-10)
彭泽(1459-1529年),字济物,号幸庵,今汨罗高家坊藤树屋人。出生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临洮府兰州。体貌轩昂,笃志力学。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工部主事、刑事郎中,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两度“削职为民”。
李裕(1426-1513),字资德,号古澹,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唐朝崇贤馆直学士李善后代,明朝中期大臣。 景泰五年举进士,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天顺年间,巡按陕西,上安边八事。历任山东按察使,调陕西布政使。后入朝担任顺天府尹,授右都御史,累官至工部尚书。正德八年,去世,年八十八,赠光禄大夫。
张忠,开封人。初隶龙骑备征,选为教骏。有军校恣掊敛,忠欧杀之,坐配鼎州。既遁去为盗,复招出。隶龙猛军,以材武补三班借职、陕西总管司指使。数攻破堡砦,杀剧贼张海、郭邈山。从平恩州,功第一。累迁如京使、资州刺史,历真定府、定州、高阳关、京东西路兵马钤辖。
雷礼(1505年-1581年),字必进,号古和,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来源:百度百科)
左光斗(1575年10月12日—1625年8月30日),字遗直,一字拱之、共之,号浮丘,又号苍屿。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横埠镇)人。明末东林党人,水利专家,“东林六君子”之一。 左光斗自小勤奋好学。其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及第,授中书舍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被举任为浙江道监察御史。 之后历官左佥都御史、直隶屯田事、大理寺左寺丞。天启五年三月十九日(1625年4月25日),因对抗权宦魏忠贤而下狱。七月二十六日(8月30日)在狱中被折磨而死,享年五十一岁。南明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左光斗为官清正、磊落刚直,被誉为“铁面御史”,为挽救明王朝做出了许多努力,出任屯田监察御史期间,在天津实施“三因十四议”的屯田方案。 还主持了西北水利空间范围内的京东、畿辅的水利屯田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后人辑有《左忠毅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