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端方(1861-1911)清末大臣。满洲正白旗人。托忒克氏。字午桥,号匋斋。由荫生中举人,后为郎中。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直隶霸昌道。因上《劝善歌》标榜维新,被光绪帝赏识,擢任陕西布政使,护理巡抚。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时,因追随慈禧得宠,升湖北巡抚。二十八年(1902),晋湖广总督。三十年,调江苏,并先后摄湖广、两江总督。任内曾资遣出国学生甚众。三十一年(1905),擢闽浙总督,继受命作为五大臣之一出国考察政治。及还,上《请改定官制以为预备立宪折》。三十二年,移督两江。设官学,办警察,造兵舰,练陆军,定《长江巡缉章程》,声闻益著。宣统元年(1909),任直隶总督时,贪墨横暴。因在东陵拍摄慈禧葬仪被劾罢任。三年(1911),以侍郎衔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将赎回的修筑权重新出卖给帝国主义。同年,率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并劾川督赵尔丰操切。至四川资州(今资中),所部鄂军起义,被士兵处死。著述辑为《端忠敏公奏稿》、《匋斋吉金录》等。(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1995-12)
朱筠(1729—1781)清代诗文家。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侍读学士。曾先后提督安徽、福建学政,充福建乡试正考官、顺天乡试同考官以及乾隆二十六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会试同考官。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文人,如陆锡熊、程晋芳、洪亮吉、武亿、黄景仁、戴震、汪中、王念孙、章学城等,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爱才之名,盛传一时。朱筠博闻多识,尤好金石考古和文字、声韵、训诂之学,曾著《十三经文字同异》一书,未成。亦善书法,工诗文。 朱筠诗歌以登临览胜之作为多。艺术上深受李贺、韩愈影响,用语古朴拗折,取境奇崛幽峭,尤以古体诗表现最为明显。如五古《天齐庙》、《大定桥圯舟泊其下》、《龙翻石》,七古《瀛台和高东井韵》、《姚家门头舟行沙中作》、《登莲花峰绝顶见云城之异歌以记之》等等,都可见出这些特点。其近体诗也多经苦思锤炼,写得瘦硬峭拔,如:“鸺啼入夜知连树,虎迹侵晨候打钟。”(《打钟岭》)“隔年滩发青如滴,傍砢山桃红欲喷。”(《七星桥》)“蚴虬螭断滩中石,璀璨沙希岭上枫”。(《枫岭出福建界》)都给人以奇警不凡的印象。 朱筠古文深厚奥博,也取得一定的成就。《说文解字序》、《汉西岳华山庙碑跋尾》以及邵廷采、汪绂等人墓表均可为代表。著有《笥河文集》16卷、《诗集》20卷。(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 1991-10)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字广厦,号长素(因孔子称素王,取长于孔子之意,即取孔而代之。署见1916《大中华》),应试用名祖诒,戊戌变法失败后改号更生(署见《清议报》、《新民丛报》、《丙辰》等刊),参预复辟失败后又改更甡(署见《不忍》),别号、别署不忍、不忍生(见1915《宗圣汇志》,疑是)、长孺、天游化人(晚号),天游居士(见《亚东时报》)、西樵山人(自号)、西樵生(见《大陆报》3:8,疑是)、西樵樵子(见《清议报》4,题《哭烈士康广仁》)、延香馆主(见《选报》,存疑)、明夷(见《女报》2:2)、明夷子(见《清议报》)、两浑(1917年复辟案,内有康有为致张勋密函一件,署名两浑)、南海先生(门人、党徒及学者,以其籍南海而称。有《南海先生上书记》等),亦称康南海、南海(自署。见《欧洲十一国游记》)、南海老人(晚年给后辈之信常署)、素广、素庵、康工部(有《康工部五上书稿》)、甦生、游存老人(晚号)、康圣人(1913年任孔教会会长后被时人讽称),又称“圣人为”。在日本用名榎木森,或作夏木森。故居小蓬仙馆(广州市芳村区。近已在区内醉观公园异地重建。重建后发展成为历史博物馆)。室名一天园、人天庐、万木草堂(广州长兴里讲学处。有《万木草堂诗集·丛书》及《藏画目》,载1918《中华美术报》)、大庇阁(有《大庇阁诗集》)、天孝堂、天游学院、天游阁、天游堂、长兴学舍(长兴里讲学处)、云衢书屋(藏书处名。后移署于府学孝弟祠,又更名万木草堂)、石老云荒馆、汗漫舫(有《汗漫舫诗集》)、劳我庐、劳念劬、劳念蔚、延香老屋(有《延香老屋诗集》。另有序,载1913《庸言》)、沁园(有《沁园六十自寿诗》)、纳东海亭(有《纳东海堂诗集》)、明夷阁(有《明夷阁诗集》。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一,康氏曾率梁启超等在北京明夷阁内遥向光绪帝叩首拜年)、明瑟亭、南兰堂(有《南兰堂诗集》)、须弥雪亭(有《须弥雪亭诗集》)、美森院(有《美森院诗集》)、美森馆(有《美森馆居幽诗集》)、幽饮亭、逍遥游斋(有《逍遥游斋诗集》)、游存庐(有《游存庐诗集》)、寥天室(有《寥天室诗集》)、鹤归亭(有《鹤归亭不忍记》)、憩园(有《憩园诗集》)、澹如楼(有《澹如楼笔记》)、莹园(1921年建于沪之别墅名)。影射名唐犹辉,字常肃(见曾朴《孽海花》)、康有守(见龙公《江左十年目睹记》)。早岁受业于名儒朱九江。1888年赴京应试,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图存,未能上达。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讲学。1895年偕弟子梁启超赴京会试,时将签订《马关条约》,遂与梁会同在京应试举人一千三百多名,上书要求拒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同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未就。在京创办《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复在上海设立分会,出版《强学报》。1898年在京成立保国会,得光绪帝召见,授为总理衙门章京,促成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后组织保皇会,对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由日本回国,在上海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1917年和张勋策划清帝复辟,后告失败。病逝于青岛。生前徐悲鸿曾为其画像。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戊戌奏稿》及上例等。父达初,原配夫人张云珠(1922年去世),夫人何旃理,侧室何金兰,遗妾张阿翠。女同薇、同璧。(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朱国祚(1559-1624),字兆隆,号养淳。秀水人。少时孤贫,明万历十一年(1583)举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又进谕德。万历二十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兵攻占朝鲜,中国疆土受到威胁。朝臣沈惟敬怂恿兵部尚书石星奏请加封丰臣秀吉为王,朱国祚向石星指斥沈惟敬是“乡曲无赖”、“因缘为奸利”,责问石星:“公独不计辱国乎?”石星不纳其言。万历二十六年,丰臣秀吉死。明朝水军大将邓子龙和朝鲜水官大将李舜臣击败侵朝日军,朱国祚被超擢礼部右侍郎。不久代理尚书。为定皇储上疏数十次,终于被采纳。在内忧外患之际,朱国祚提出“安人心,收入望,通下情,清监狱”等主张。不久转为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弹劾朱国祚“纵酒逾检”,于是引疾回乡,家居18年。泰昌元年(1620),光宗朱常洛因朱国祚曾是教他的谕德官,故拜朱国祚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与大臣刘一、叶向高等同心辅政。同年9月光宗死,熹宗朱由校即位,当时连续发生“红丸”、“移宫”等大案,朝廷动荡。朱国祚素行清慎,力持大体,被称为长者。天启元年(1621),朱国祚升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大学士,翌年任会试总裁,选拔出倪元璐、卢象升、黄道周、吴鳞征、徐石麒、张国维等一批名士。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大学士。是年太监魏忠贤勾结熹宗乳母客氏、提督东厂,专权乱政。朱国祚向熹宗密陈阉党之害,魏忠贤甚为顾忌。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王纪曾因事得罪过国祚,但他不计较个人恩怨,联合朝臣,上疏力救。他叹息说:“撤免一大臣如小吏,国事不可为矣。”遂上疏请求辞官回乡,至13疏始获允,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次年去世,赠太傅,谥文恪,赐祭葬。朱国祚著有《介石斋集》,文章醇雅宏畅。擅书法,笔力遒劲。朱国祚墓原在城区塘汇乡百花庄村,今已毁。(来源:《嘉兴市图书馆》)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为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其母为叶赫那拉·婉贞(慈禧太后之妹)。 同治十三年(1875年),同治帝病死,4岁的载湉被慈禧太后立为皇帝,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至18岁。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亲政,但朝中大权仍操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光绪帝载湉主张抵抗,派刘永福到台湾布防,下令停止继续移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次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连续上书,请求变法。光绪帝载湉受到启迪,7月,发布一道命令,列举一系列应革事项,由于慈禧太后阻挠,未能实施。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德国占领胶州湾,中国危机四伏,康有为再次来到北京,上书指陈时局紧迫。光绪帝载湉力排众议,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进行“戊戌变法”。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下“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开始。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的反对。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推翻新政,将光绪帝囚禁,整个变法维新不过历时103天,称“百日维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光绪帝载湉被慈禧挟逃亡西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暴死于宫中,终年38岁。 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葬清西陵之崇陵。
字伯熙,亦作伯希、伯羲、伯兮,一字伯蕴,号韵莳,所居意园为其祖协办大学士敬徵旧邸,故世亦称“盛意园”;姓爱新觉罗氏。满族。满洲镶白旗。清宗室,肃武亲王豪格七世孙。母博尔济吉特·那逊兰保,有诗名,有《芸香馆遗诗》二卷。少慧,以博识能诗显名。光绪三年(1877)进士(一说二年,误),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益奋于学,讨测经史及中外舆地,尤详于本朝掌故沿革。历充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翰林院侍讲、文渊馆校理、国史馆协修等,累迁至右庶子,充日讲起居注官,敢言事,数劾大臣,与张之洞、张佩纶等一时被目为清流。十年,授国子监祭酒,乃探求教士之法,大治学舍,奖勤励学,士习为之一变。十四年,典试山东。次年引疾归。居家考订古籍,品赏书画,并耽医理。甲午之役,欲复出,有所赞划,受阻。益郁郁寡欢,由是寄情山水。平生崇尚风雅,所交多一时文章魁杰,又喜奖掖后进,张謇、杨锐贡太学时皆出其门。与王懿荣交最密,同以精鉴赏名于时。又与缪荃孙、沈曾植探掌故,时号“谈故三友”。诗与宝廷齐名。每有撄心时艰,自伤失意之作,亦多归心园林,放情山水之诗。杨钟羲称其五古“奇伟警拔,雅似姜白石纪游诗,沉郁处亦复近杜”,近体“浏亮隽逸,倜然不群”,词则“雄放似辛稼轩”(《意园事略》)。陈琰亦谓“近体意味有极隽永者”(《艺苑丛话》)。陈衍则以为其诗“兴趣不及偶斋(宝廷),书卷时复过之”(《近代诗钞》)。有《郁华阁遗集》四卷,凡诗三卷,词一卷(词亦名《白山介词》);《意园文略》二卷,又撰《蒙古世系谱》。辑有《郁华阁金文》、《雪屐寻碑录》等。与表弟杨钟羲合辑《八旗文经》五六卷,附《作者考》三卷。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四四,杨钟羲《意园事略》(《续碑传集》卷一七)。(来源: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1997-02)
杨钟羲(1865—1939)原名钟广, 字慏庵;一字子晴,又字子勤, 亦作 芷晴,号留垞,晚号圣遗居士。正黄 旗汉军籍。出身世宦之家,为盛昱 表弟。少随父宦居武昌。光绪十一 年(1885)应京兆试,中举人,出翁同 龢、潘祖荫门下。十五年,成进士, 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二十 年顺天乡试、二十一年会试考官。二 十五年,保送知府,分发浙江,在杭 州与谭献交,旋丁父忧,服阙,赴京, 二十九年荐试经济特科,不应。返 湖北,权襄阳、安陆知府。三十四 年,补授淮安知府,又授江宁知府。 清亡后,居上海租界,闭户著书,时 与沈曾植、李宣龚、陈曾寿、金蓉镜 等相唱酬。1923年,与王国维等同 被任命为溥仪南书房行走,返北京。 1933年东游日本,归国后受溥仪命 任奉天(沈阳)“国立博物馆”馆长。 1936年后息影北京。生平留意满 族文学。先与盛昱同辑《八旗文经》; 后撰《雪桥诗话》、《白山词介》,所论 甚广,而辑存满族作家诗、词尤富, 且备有清一代掌故,“皆有功满洲文 献之书” (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 录》。亦工诗、词。“诗以韵胜,故不 为奇倔,亦不貌袭唐贤,称心而言, 自然意远”,“气体清隽,措意婉约” (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词亦 俊雅,而往往讽议隐约,叶恭绰所谓 “深心托豪素”者(《广箧中词》),盖 今存诗词多1911年后所作,每关清 季故实,亦时寄遗老之思。有《圣遗 诗集》五卷,《雪桥词》一卷;撰《雪桥 诗话》一二卷、《续集》八卷、《三集》 一二卷、《余集》八卷;《白山词介》五 卷;与盛昱合辑《八旗文经》五六卷。 另有《留垞丛刻》八卷,《日知荟说讲 义》三卷等。生平事迹见《雪桥自订 年谱》(《中和月刊》1940年第一卷第 十至十二号、1941年第二卷第一、 二号)。(来源: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1997-02)
满洲正黄旗人(原为镶蓝)。姓叶赫那拉。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三老爷(因排行三而称)。咸丰二年(1852)被选入宫(慈禧原籍山西省长治县上秦村人,姓宋,名龄娥,汉族。13岁时,因家乡遭受大灾荒,被父卖与县太爷,转送与知府惠征为奴婢。因其长得俊俏、聪明伶俐,被收为义女,改籍满族,姓叶赫那拉,名玉兰,小名翠妞儿。咸丰二年被选入清宫),封为兰贵人。1856年生载淳,封懿妃。次年进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死,其子载淳6岁即位,年号祺祥,被尊为皇太后,又上徽号慈禧,全称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居丧时住行宫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故被称为西太后。后伙同恭亲王奕䜣发动宫廷政变(史称北京政变,或称祺祥政变),杀死辅政大臣肃顺、载垣与端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以后实施“借洋兵助剿”政策,镇压太平天国等起义。1875年同治帝病死,策立其5岁侄载湉为帝,改元光绪,仍行听政。对内举办洋务,开办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军,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则屈膝献媚,签订丧权辱国条约。1887年,表面“撤帘归政”,仍操内政外交大权。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六人,废除新政。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逃往西安,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空喊“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欺骗舆论,同时加紧镇压人民。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与光绪帝前后弃世。(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号体元主人,满洲人。世祖第三子,八岁继位,年号康熙,庙号圣祖,谥仁皇帝。著作有《御制耕织图诗》2卷、《御制避暑山庄诗》2卷、《御制避暑山庄诗》1卷、《御制避暑山庄诗》4卷、《御制诗集》10卷二集10卷、《御制诗》第三集8卷、《御制诗集》26卷、《御制文选》40卷、《御制文集》第二集50卷、《御制文集》22卷二集20卷、《御制文集》第三集44卷、《御制文集》第三集50卷总目6卷、《御制文集》第四集36卷、《康熙御制文》初、二、三集28卷、《御制诗文集》。(来源:“国图规范档:000423313”) 姓爱新觉罗氏。清顺治帝福临第3子,清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其在位61年 (1662—1722),年号康熙。8岁登基,四大臣辅政,其中鳌拜专权跋扈,继续推行圈地令、逃人法等项苛政,社会矛盾加剧。康熙八年(1669)亲政,逮捕鳌拜,停止圈地,修订逃人法,制止投充,以缓和民族矛盾。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反,旋即发兵镇压,历时8年平息。二十二年统一台湾,并派兵驻守。二十五年击败侵入黑龙江流域之沙俄匪徒,与俄国签订 《尼布楚条约》,确立中俄东段边界。三十至三十五年3次率兵亲征噶尔丹之叛乱。五十六年至五十九年遣将击败准噶尔部反动势力对西藏之侵扰。还在治理黄河、疏通运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奖励垦荒,实行 “更名田”,多次蠲免赋税,自五十一年以后决定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开海禁、矿禁,促进了海上贸易与矿业之发展。开博学鸿词科、明史馆,留意典籍,编定群书。又倡导尊孔读经,宣扬程朱理学。扶植廉吏,惩治贪官。晚年称治平盛世,然为废立太子所困扰。(来源:满族大辞典.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