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开封,随徽宗南逃。宋钦宗即位,童贯被处死。
徐阶(1503—1583)明政治家,学者。字子升,号存斋,松江华亭(今上海淞江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延平推官、黄州府同知、浙江按察佥事、江西按察副使、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礼部右侍郎、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后代严嵩为相,主国政。赠太师,谥文贞。徐阶当国,有名相之风,《明史·徐阶传》说他“立朝有相度,保全善类。嘉、隆之政多所匡救”。他为政期间,提倡讲学,曾在延平府毁淫祠,创乡社学。后设讲会于灵济宫,聘请聂豹、欧阳德主讲,并就学于聂豹,得传王氏心学。认为人最主要的是心,心就是理。做学问要先从心做起,即是要克己,克己便能清心,清心方能去物欲存天理。与聂豹不同的是,他认为心是动物,即“心不可放者,不是要使顽然不动,只看动处如何。若动在天理,虽思及四海,虑周万世,只是存;若动在人欲,一举念便是放也。人心之虚灵,应感无方,故心只是动物。”(《存斋论学语》)至于先世圣贤强调静功,他认为“说圣人之心静者,乃形容其常虚常灵,无私欲之扰耳,非谓如槁木死灰也。吾辈今日静功,正须于克己上着力。”(同上)进而强调人心本来是清的,有时之所以陷于昏忘,乃是为物欲所迷之至,如在克己上着力,则可是心时时保持清醒。正如人在未饮酒前,事事清楚,酒醉即事事昏忘,醒后复有清楚。所以“克己”乃是醒酒的良方。他认为知和行本是一回事,是互为依存的一个整体。知可以运用在行中,而行则可以不断地充实知。就好比“人言千蹊万径,皆可适国,然谓之蹊径,则非正路矣。由之而行,入之愈远,迷之愈深,或至于榛莽荆棘之间,而渐入穷山空谷之内,去国远矣,况能有至乎?故学须辨路径,路径既明,纵行之不能至,犹不失日日在康庄也。”(同上)所以,读书做学问,应用心去理会,即是要思考,思考方能有所得。正所谓“默识是主体,讲学是工夫。”(同上)如果只是听老师讲,从书本上看,再在嘴上讲,这并不能认为已经从心上去领会,而只是泛然于口耳,必不能有所得,即使有所得也不能不忘。只有从内心领会圣人的处世之道,才能存有天理,也就是知。如果不能做到知,就不能行。因为知指导着行。他说:“有言学只力行,不必谈说性命。”(同上)《明史》卷213有传。著作有《少渊文集》7卷。(来源:诸子百家大辞典, 1996-06)
周元理(1706年-1782年),字秉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大臣。周元理于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人,八年后任直隶蠡县知县。此后历任广东万州知州、霸州知州、易州知州、宣化知府、广平知府、保定知府、直隶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工部尚书等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周元理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脱脱(传统蒙文:ᠲᠣᠭᠲᠠᠭᠠ,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 、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四年(1344年)因病辞职。至正九年(1349年),复出为中书左丞相,次年改任中书右丞相。为应对危局,更改钞法,发行“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镇压抗元红巾军,暂时将其镇压。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遭朝中政敌弹劾,被革职流放于亦集乃路、云南等地。至正十五年十二月(1356年1月)在中书平章政事哈麻矫诏下饮鸩自尽,终年四十二岁。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 脱脱在四年多时间的改革中,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转为清明,取得了不少成绩。《元史》称其“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际,始终不失臣节,虽古之有道大臣,何以过之” 。
钱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江苏太仓州嘉定县望仙桥河东宅(今属上海市嘉定区望新乡)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乾嘉学派代表人物。 钱大昕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向乾隆帝献赋被提督学政庄有恭选为一等。后在召试中被评为一等,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月,中进士,经御试后改翰林院庶吉士。其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右春坊右赞善、武英殿纂修官、功臣馆纂修官、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期间还出任过会试同考官及山东、湖南、浙江、河南等地乡试考官。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父丧归里,从此引疾不仕。归田三十年,潜心著述课徒,历主钟山、娄东、紫阳书院讲席,出其门下之士多至二千余人。 嘉庆九年(1804年),于苏州紫阳书院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钱大昕是18世纪中国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其学以“实事求是”为宗旨,其治学范围广博精深,在史学、经学、小学、算学、校勘学及金石学等学术领域,均有建树和创见。 有《十驾斋养新录》,后世以之与顾炎武《日知录》并称。一生著述甚富,后世辑为《潜研堂丛书》刊行。 概述图来源:叶衍兰、叶恭绰编《清代学者像传》,黄小泉绘 
明代散曲作家。字仲修,号念庵。原籍滨州(今山东惠民),移居京师,故又称宛平(今属北京)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历任卫辉府推官、户部主事,官至陕西按察副使。因怀才不遇,于时不合,故而罢官,隐居林泉,寄情词曲,吟咏为事,借以抒发抑郁的愤懑之情。他创作的词曲当时就很有名,曾传入宫中。诗文内容多反映退隐生活,散文多未能传世。他写了不少通俗小曲,成就较高,内容有反映社会现实的,讽刺有力;也有写男女风情的,揭示得淋漓透彻。风格率真风趣,诙谐生动,时人爱诵。著作有散曲集《都邑繁华》、《闲中一笑》、《混俗陶情》、《裁冰剪雪》、《良辰乐事》、《空中语》、《云林稿》、《莲步新声》等8种,当时就多已散佚,后由他的子孙搜集残卷,编为《词脔》1卷,收小令112首,套数1篇等。诗文集《云林稿》已不传。
王国,狄道人也,自称合众将军,汉末凉州军阀之一。 [1] 公元187年,联合韩遂反叛于西州,被马腾、韩遂推举为首领。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二月,王国首领地位被废。
汪道昆(1525年~1593年),明代文学家。字伯玉,号南溟,又号太函。明嘉靖二十六年(1548)进士。明南直隶徽州府歙县西溪南松明山(今属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人。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云南安宁人 。明代名臣。 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自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另有一说李自成死亡地点为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