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和清,汉语词语,拼音hé qīng,温和清朗。
周铭恩[清]字克生,湘潭(今湖南)人。书法遒美。《湘潭县志,书林藻鉴》,还是小提琴演奏家。
周道登 苏州吴江人今江苏吴江,为宋朝理学的鼻祖周敦颐的后裔,明末大臣崇祯朝内阁首辅,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供职,天启元年升至礼部左侍郎旋即致仕崇祯初年复起,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国史馆正总裁。
周知裕(?-934年),字好问,幽州人也。少事燕帅刘仁恭为骑将,表为妫州刺史。久之,移刺德州。天祐四年,刘守光既平沧州,乃以其幼子继威为留后,大将张万进与知裕佐之。
吕罗汉(?~482年),本姓叱吕氏,字罗汉,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鲜卑族。北魏大臣,钜鹿太守吕显的孙子,上党太守吕温的儿子。 罗汉仁义笃厚,谨慎细密,少时以武才闻名。初随父吕温在秦州,氐人杨难当侵犯上邽,秦地百姓多有响应。镇将元意头知吕罗汉善于射击,便与他共登西城楼,让吕罗汉射杀杨难当将士二十三人,之后献计平定仇池杨难当叛乱,授任羽林中郎。随太武帝拓跋焘、琅琊王司马楚之南征,颇有军功,赐爵乌程县子。南安王拓跋余即位,掌禁卫军。拥戴文成帝拓跋濬即位,迁卫尉少卿,袭爵野王县侯。历任司卫监、散骑常侍、殿中尚书,晋爵山阳郡公,出任镇西将军、秦益二州刺史。 孝文帝太和六年(482年),吕去世,追赠秦州都督,谥号为庄。
吴习(Xi Wu),演员,主要作品《拔哥的故事 上集》。
吴国栋(1850~1907年),字景勋,广东省雷州府海康县(今雷州市唐家镇杜陵村)人。自幼身体强壮,品貌魁梧,气力过人,乡邻皆以武将之才视之。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考中了第八名武进士。殿试二甲第五名,钦点花翎四品侍卫。
司马悦(462~508年),字庆宗,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北魏外戚大臣,琅琊贞王司马楚之孙子, 琅琊康王司马金龙第三子。 初以门荫,起家司空(元禧)司马,历任建兴郡太守、司州别驾、太子左卫率、河北郡太守。宣武帝元恪即位后,配合中山王元英攻破义阳,略定随陆,拜郢州刺史,大败梁武帝萧衍军队,拜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封渔阳县开国子。将女儿司马显姿,嫁给宣武帝,为第一贵嫔夫人。永平元年,遇害于豫州,追赠平东将军、青州刺史,谥号庄侯。 
刘稹(?-844年),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区)人。唐朝藩镇将领,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之侄,右骁卫将军刘从素之子。初为昭义军都知兵马使。会昌三年(843年),刘从谏去世后,秘不发丧,自领留后。上书揭发宦官仇士良之恶,不敢归朝。会昌四年(844年),宰相李德裕调遣成德、魏博、河中等八镇兵力攻打昭义军,史称“唐平刘稹泽潞之战”。刘稹兵败,被部将郭谊、王协杀死,全族被屠,传首于京师。
刘歆(约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骏,后改名刘秀。西汉宗室、大臣、经学家,楚元王刘交五世孙,经学家刘向的儿子。汉成帝时,刘歆以通《诗》《书》,能属文而被召为黄门郎。河平元年(前28),奉命与父刘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举凡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后为中垒校尉。汉哀帝初,大司马王莽荐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又领校《五经》,完成父亲未竞事业,总群书而类别为《七略》。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建议立《周礼》《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于学官。遭今文学博士反对,因移书太常博士责之,语甚激切。由此触犯执政大臣,出为河内太守。后历任五原、涿郡太守、安定属国都尉。汉平帝时,王莽执政,征入为右曹太中大夫,迁中垒校尉、羲和、京兆尹,封红休侯。使治明堂、辟雍,典儒林史卜之官,考定律历。又与甄丰、王舜等称颂王莽功德,议立安汉、宰衡之号。王莽代汉,拜刘歆为国师,封嘉新公。后谋诛王莽,事泄自杀。 著《三统历谱》,计算出圆周率为3.1547,世称“刘歆率”。原有著作已佚。明张溥辑有《刘子骏集》收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