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过滤您的搜索...
出版年份
排序结果
出版时间--最近
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
搜索结果:西顶
按相关性查看13个结果中的1-10
1/2 每页显示10|20|50|100
  • ISBN:7-5300-0207-4
    作者:汤用彬等编著
    出版社:北京古籍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分章介绍北京市的宫殿、名胜古迹、寺庙、公园等文物古迹。书中主要部分为“文物志略”,介绍各处文物古迹的历史沿革、建置、地理位置、历史规模与现状等。(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 ISBN:11205.9
    作者:(清)震钧
    出版社:北京古籍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清震钧(1857—1920)撰。十卷。钧字在廷,姓瓜尔佳氏,汉名唐晏,字元素,自号涉江道人,满洲镶红旗人,长居北京。曾官知县。著有《渤海国志》等。震钧网罗北京文献,走访调查,信手条记,追溯旧事而成是书,时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后又有所补记。约十一万余字。按皇城、南城、东城、北城、西城、外城东、外城西、郊坰、琐记、自叙排卷。主要内容有四:重大史事的纪实述略、典章仪礼的沿革变迁、地方故实的记录考证、名人佚事的调查记载。于清代北京的城建、名胜、交通、商业、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天灾、人祸无所不记,保存许多有价值的史料。是一部重要的城市专志。有1982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根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甘棠转舍刻本校点铅印本。顾平旦《震钧和人〈天咫偶闻〉》(载《北京史研究通讯》1981、4)可供参考。(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1991-08)
  • ISBN:12205.7
    作者:(清)励宗万撰
    出版社:北京古籍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京城古迹考》:清励宗万撰。励宗万(1705—1759),字滋大、号衣园,直隶静海人。康熙六十年(1721) 进士。是书为他奉乾隆帝命,对北京古迹作了一番调查后写成的。书不分卷,是将北京划分为东西南北城四区加以介绍的。共列东城的东岳庙、碧霞元君庙、宋仁宗篆书针炙经石刻、于少保忠肃祠、泡子河、吕公祠、月河梵院,南城的万柳堂、三忠祠、鱼藻池、天庆寺、崇真宫、丰台、晋阳庵、报国寺、昆庐阁、三忠祠,西城的团殿、白塔寺、弘慈广济寺、元佑圣王灵应庙、护国寺、鹫峰寺、天宁寺塔、慈寿寺、土城、元福宫、万寿寺、高粱桥、卢沟桥、题应寺、圣感寺、元灵福寺、寿安寺、潭柘寺、戒坛寺,北城的石鼓、文丞相祠、彝伦堂古松、定武本《兰亭序》、延祐二年进士题名记、唐火神庙、莲花池、古墨斋、满井、古蓟门等46处,每处先引证前人记述,再叙当时目睹情形,记录了 “向时名迹,或升为禁地,或湮为荒野,或变迁于兵燹,或埋没于尘嚣” 的种种景况。有的则不但叙古迹的沿革,且辨史传的正误,如团殿条,参证多种史书,确认团殿是金章宗为李宸妃建的添妆之所,就是不但与北京史地有关,且与帝王和后妃生活有关的考证文字了。是书196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标点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又重新排印此书。(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日下尊闻录》:不著撰者姓名,由文中内容推知,作者大约为清中后期时代的人。是书5卷,记载了清代宫廷苑囿的许多情况以及辑录了乾隆皇帝的诗句。其中有乾清宫、坤宁宫、斋宫、景福宫、寿康宫、雍和宫、重华宫、建福宫、安佑宫、瑞应宫、元灵宫、寿皇殿、圆明园殿、勤政殿、大光明殿、祈年殿、南薰殿等分布在皇宫、景山、圆明园以及城中各处宫殿的所在、由来、用途和匾额题词。如雍和宫条,就介绍其在皇城东北,原为世宗宪皇帝藩邸,登极后命名曰雍和宫,宫之东为书院……书院正室悬世宗宪皇帝额曰太和斋,又额曰为善最乐。另外是书还记录了多处景观因皇帝题词而得名或由帝王御书匾额的史事,提供了不少北京故都名胜古迹名称的由来和因帝王题咏而更加出名的资料,可为参考。是书的编排是摘取宫苑斋馆品称、匾额和诗题作为标目,按末字分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声排列,体例颇为特殊。但也有御门、亲耕等典礼内容的编排,异于上述体例,需要阅读时注意区别。是书有清咸丰三年 (1852) 安和轩刻本,1964年,北京出版社据此本排印此书,并和《京城古迹考》合订出版。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1964年的本子重新排印此书出版。(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12205.2
    作者:(明)刘侗,(明)于奕正著
    出版社:北京古籍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帝京景物略,明刘侗(1593—1637)、于奕正(1596—1636)撰。八卷。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北麻城人。崇祯进士,官至知县;奕正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北京)人。崇祯秀才。二人曾合撰《南京景物略》。为续补《燕史》、《宛署杂记》、《长安客话》、《长安可游记》诸书,广征旧史,穷搜见闻,于崇祯八年(1635)成书。正文约二十二万字。按城池方位内外依次记叙,西山分上下,殿以“畿辅名宦”。冠二序与略例。计一百三十余目。内容以北京名胜园林为主,如写北京寺观之首的香山寺和香山,详记其名胜古迹和四季景观。他如卧佛寺婆罗树、李园、米园情况,记叙细腻。对明代北京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记载尤详。是研究北京历史和游览的重要资料。有1980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明崇祯八年(1635)刻本标注铅印本。张次溪《〈帝京景物略〉的著者和它的版本》(载《北京史论文集》第二辑)可供参考。(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200-16989-8
    作者:(清)何道增等修;(清)张惇德纂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以光绪七年(1881)刻本《光绪延庆州志》为底本,对延庆的历史地理、官制沿革、名山大川、村落田产、诗文碑刻等领域做了记载。(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光绪延庆州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共十四卷。屠秉懿、何道增修,张惇德纂。《光绪延庆州志》初创于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续修、光绪七年(1881)《光绪延庆州志》由河北栾城张惇德编纂完成。张惇徳号称“清末直隶省纂修方志第一人”,他对该书的刊刻出版功不可没。这部州志,是帝制时代延庆方志中卷数、字数最多的一部,也是延庆现存古籍文献学术价值较高的一部地方志书。全书体例较完备,编排合理,对旧志讹误多所纠正。以表格形式来反映延庆事务是《光绪延庆州志》这本书的一大特色,如沿革表、职官表、选举表、田赋表、村镇表等,在沿革表下又分朝代、统部、州郡、州境;在村镇表下又列村名、四至、八到、街道、户口、田赋、井泉、山川、庙宇;在田赋表下先分朝代,再分纪年、实在地、夏地、秋地、谷草,各类分别记载。层次清楚,一目了然,既清楚又简洁,故有“网罗旧闻,搜讨载籍,订讹辨疑,补阙增新”之说。《光绪延庆州志》在延庆诸志中是较好的一部,为延庆人了解乡情或研究延庆历史提供了翔实的史料。 (来源:延庆志书的里程碑——点校本《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出版发行 郭东亮)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佚名撰。光绪末年,全国各府州县厅,根据《奏定学堂章程》,应京师编书局之咨请而编纂的地方志。有的学者指出乡土志具有教科书和地方志两重特性,它既是一种体例特殊的地方志,又是处于转型期的教学课本。《延庆州乡土志要略》是北京十六区唯一留存的清末地方教材,是按光绪三十一年(1905)学部颁《乡土志例目》标准写成的;尽管体例简略,但其独到之处和史料价值不可低估。第一,《延庆州乡土志要略》补充了光绪七年(1881)至三十三年(1907)年间延庆地区的历史,特别是保存了义和团运动时期延庆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珍贵史料。第二,概述详细记述了晚清最后几位知州在任期间大力植树的功绩,为当代延庆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比较详实的文献资料。第三,该书将延庆州分为中区、东区、西区和南区四个区域,按古跡、寺庙、坊表、学堂等类别分别记述,并附各区村庄,今人可以从中了解晚清时期延庆地区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第四,该书记述了清末延庆地区工商业的发展变化。可以说,《延庆州乡土志要略》是《光绪延庆州志》的姊妹篇,加之其篇幅短小,不易单独刊印,故而将这两部地方志书合并出版。 (来源:延庆志书的里程碑——点校本《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出版发行 郭东亮)

  • ISBN:978-7-200-10454-7
    作者:崇彝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民国崇彝撰。崇彝,姓巴鲁特,字泉孙,号巽庵。别署选学斋主人。清末官户部文选司郎中。是清道光、咸丰间大学士柏葰之孙。是书原为8卷,分诸帝、宗支、朝局、朝士、外吏、世家、章制、收藏、宅第、市肆、风俗 (婚丧附)、寺庙胜迹、令节、酒食、车马、游戏、顼闻等若干子目。以笔记形式记载清道光、咸丰以来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北京的掌故旧闻。举凡帝系、宗支,政局典制、园林第宅、寺庙古迹、节令游览、里巷顼闻、市井风俗、人物轶事以及北京居民的饮食起居、服饰车马、婚丧礼仪、市肆贸易、戏曲技艺等等均有涉及。其中有仁宗皇帝五子、宣宗皇帝九子的情况; 有文宗体弱,为皇子时坠马伤股,终身行路不便的记述; 有宫妃和各亲王子弟倚仗宫廷势力饮酒狎妓、横行不法的描写; 有帝、后的游幸之所京西御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和圆明园的由来、得名、变迁、扩建等的介绍; 这些都为了解清后期的宫廷历史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作者在清末吏部作过多年部郎,得以对那里的典章制度耳闻目睹,所记的文官保奖、题缺格式、选缺格式、京察大典、引见仪注等,多为第一手材料,有些可补官书的不足。是书以前少有传本,其本书手稿,原藏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先生五石斋。中华书局曾作过抄录,石继昌迻录一份,进行标点,并对其中明显错字作了校正。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北有点校的抄本印行。(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9787200135268
    作者:(明)刘若愚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刘若愚
    摘 要:刘若愚撰。刘若愚 (1541—?),万历年间太监。万历二十九年 (1598) 入选司礼监,初隶陈矩名下,后为魏忠贤的心腹李永贞选入内直房,掌管文书笔墨。崇祯即位,刘若愚被廷臣纠为魏党,曾坐罪被处斩监候。以后得到赦免。作者于狱中所写是书,即为辨明自己不属魏、李一党面作。是书共24卷,虽本意在喊冤,却记述了晚明对皇帝、后妃、太监、宫女诸多宫内之事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书为一卷一题,计有《忧危竑议》前后两记、《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大审平反纪略》、《两朝椒难纪略》、《正监蒙难纪略》、《逆贤擅政纪略》、《客魏始末纪略》等23卷,并附《黑头爱立纪略》 1卷。其中16卷记内府职掌、17卷记大内规制18卷记内板经书、19卷记内臣佩服、20卷记饮食好尚,对北京宫苑的规模,太监们的职掌,内廷日常生活和饮食服装、娱乐嗜好等等有详细记录,是研究明代宫廷的重要资料,并为明人吕毖所选,题名 《明宫史》 而刊行。是书作者身为太监,长期生活在宫内,所记多为自己的耳闻目睹。但书中盛称太监陈矩,则为是书瑕疵。是书有《海山仙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和《明季野史汇编》23卷本。台北成文图书出版社有影印本。以后又有 《酌中志余》2卷行世,不知撰人《一说为刘若愚续作),可为阅读是书的参考。(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9787200134148
    作者:(清)吴长元辑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吴长元著。吴长元,生卒年不详。字太初,浙江仁和人。乾隆年间久住北京,为公卿仇校文艺。所作是书16卷,记载北京的史地沿革和名胜古迹。其卷1介绍天文,卷2介绍大内,卷3、卷4介绍皇城,卷5至卷8介绍内城,卷9、卷10介绍外城,卷11介绍苑囿,卷12至卷15介绍效坰,卷16为识余。是书根据康熙时朱彝尊所编《日下旧闻》 和乾隆钦编的《日下旧闻考》两书增删重写而成。作者为饱学之士,又在京城生活多年,他依靠自己的实地考察和耳目所闻见,并参考史乘记述和碑帖所载,对上述两书中的史料爬梳删节、诠释补充,还对其中错误不实之处,提出了质疑和纠正,这样就使是书不仅可作为 《日下旧闻》和《日下旧闻考》 的简略本来读,而且其中内容与两书互异或有补充的地方,也为参证考史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此外是书原附有地图18幅,可增加对各卷介绍的感性认识。各图乾隆版本分置各卷内,光绪时的本子则将图都总置卷首。1964年,北京出版社根据光绪时的本子和乾隆戊申年(1788) 刻本以及另外一种本子整理此书,并也将附图置于卷首点校出版。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又重新出版此书。(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978-7-200-13589-3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一百一至卷一百二十,内容包括郊坰、京畿。(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200135831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八十一至卷一百,内容包括国朝苑囿、郊坰。(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