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明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嘉靖二十三年(1544)嗣世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被荐升署都指挥佥事。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赴浙御倭寇,充参将,守宁波、绍兴、台州,后改守台州,金华、严州。召募金华、义乌农民、矿工,严加训练,建“戚家军”。四十年破倭于台州。次年援闽,连破横屿、兴化诸倭。四十二年再度入闽,获平海卫大捷,歼倭寇两千余人。因功进都督同知、福建总兵官。后赴粤,助俞大猷抗倭。隆庆元年(1567)被张居正调往北方,镇守蓟州,因设防严密,蒙古诸部不敢进犯,进左都督。万历十年(1582)居正死,受排挤,旋调广东。十三年请病归。后卒于贫病之中。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刘仁恭(?—914)唐末五代初深州乐寿(今河北献县)人。早年事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善掘地道攻城,军中号为刘窟头。后附晋王李克用,为幽州节度使。旋与克用反目,兼并沧(今河北沧县东南)、景(今河北东光)、德(今山东德州)州等地,图谋吞并河北。据幽州,选将练兵,乘秋焚契丹草场,使其不敢犯边。又与后梁争战,尽黥境内男子为兵,称定霸都。既得势,于幽州城西之大安山营馆宇,聚美女艳妇,穷极侈丽。天祐四年(907),为其子守光所囚。乾化三年(913),父子均为晋军所俘。次年,被杀。(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徐达(1332年-1385年),明凤阳临淮(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字天德。初务农。元至正十二年(1352)投郭子兴起义军。 次年,率二十四人从朱元璋取定远。渡江、下集庆(今江苏南京),皆为军锋,由镇抚升至枢密院同知、中书右丞。鄱阳湖大战,身先士卒,败陈友谅前锋,进左相国。二十七年统军征吴,破平江,擒张士诚,封信国公。复拜征虏大将军,同副将常遇春率步骑二十五万北伐。平山东,破潼关,克元大都(今北京),转战山西、陕西。洪武三年(1370)授中书右丞相,改封魏国公。奉命镇守北平(今北京),徙民实边,大兴屯田。善抚军,严号令,士卒皆乐为用。长年在外征守,有“谋勇绝伦”之誉,为开国第一功臣,与太祖有布衣兄弟之称。病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王士翘,字民瞻,江西安福人,嘉靖十七年(公元一五三八年)进士,曾任直隶监察御史,右副都御史,太仆、大理少卿,总理河道右佥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来源:西关志 出版说明)
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 ,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 )人 ,粟特族。唐朝时期藩镇、叛臣。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精通九蕃语言。 开元初年,逃离突厥,成为幽州(范阳)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迁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天宝年间,安禄山经义父张守珪举荐,受唐朝当局信任,从此平步青云,兼任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天宝十四载(755年),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伪燕政权,年号圣武。晚年失明,宠爱幼子,引发晋王安庆绪不满。至德二年(757年),为嫡次子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所害,谥号为剌。史思明杀死安庆绪后,成为大燕皇帝,追谥光烈皇帝。
赵德钧(?-937),本名赵行实,幽州人。后唐庄宗赐姓名曰李绍斌,累迁沧州节度使。同光三年移镇幽州。明宗即位,归本姓,始改名德钧。天成中加侍中,授东北面招讨使,累官至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北平王。儿皇帝石敬瑭造反晋阳,后唐末帝以德钧为诸道行营都统,时范延光领兵于辽州,德钧欲并其军,奏请不从,乃遣使契丹,求立为帝。晋祖入立,契丹锁以入蕃,天福二年卒於契丹。
程敏政(1446年1月7日—1499年7月11日),字克勤,中年后号篁墩,又号篁墩居士、篁墩老人、留暖道人,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人,隶沈阳中屯卫籍 ,出生于河间。后居歙县篁墩(在今屯溪),故时人又称之为程篁墩。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程敏政于成化二年(1466年)殿试中榜眼,授翰林编修。此后历官侍讲、经筵讲官、左春坊左谕德、东宫讲读官、少詹事兼侍讲学士、直经筵。弘治元年(1488年)冬,因雨灾被弹劾而致仕。弘治五年(1492年)被起用,改太常卿兼侍读学士、掌院事。三年后,守孝期满还京,转詹事兼翰林学士,进礼部右侍郎,侍皇太子讲读。弘治十二年(1499年)春,为会试主考官时因被举报泄题而下狱。出狱后,被勒令致仕,不久逝世。后赠礼部尚书。 程敏政善谈论,性疏爽,于书无所不读。所作文章,为同辈所推崇。著有《皇明文衡》《咏史诗》《宋遗民录》《程氏统宗谱》《程敏政贻范集》《篁墩稿》等。 概述内图片来源:明·程敏政《篁墩程先生文粹·作者小影》明武宗正德元年刻本 
周德威(?-919年),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唐末五代时期晋国名将。周德威早年便在河东从军,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历任骑督、铁林军使、代州刺史、振武节度使、卢龙节度使等职,领蕃汉马步总管,加检校侍中荣衔。他在梁晋争霸期间屡破梁军,以骁勇著称。后率军攻灭桀燕,镇守幽州,抵御契丹。天祐十五年(918年),李存勖征调诸镇军队,大举伐梁。周德威率幽州军参战,结果于是年十二月(919年1月)战死于胡柳陂。后唐建立后,追赠太师。后晋时期,追封燕王。
郭药师(生卒年不详),渤海族遗裔。武将。一身仕辽、宋、金三朝。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徙置铁州(治今辽宁营口县东南汤池)。辽末,天祚帝为抵抗女真阿骨打进攻,于辽东募兵,名为“怨军”,以其为统帅。与金将斡鲁古战于显州,兵败。天祚帝亡保天德后,耶律淳自立,改“怨军”为“常胜军”,拜诸卫上将军。辽保大二年(1122)淳死,萧妃称制,药师以涿、易2州降宋。率师攻辽燕京(今北京市),大败。金天会三年(1125),与金将完颜宗望战于白河,兵败,降金。翌年正月,金太宗赐姓完颜氏,命为燕京留守。是年八月,从宗望攻宋。因深知宋虚实,多所建言,使金军深入至汴城(今河南开封市)从配合完颜宗翰军,虏宋徽、钦二帝,迫宋纳币、割地,获全胜而归。史称之为“辽之余孽,宋之厉阶,金之功臣”。(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
明代将领。字天锡,河北迁安人。身材魁伟,骁勇有谋,习通兵法,好《左氏春秋》。初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德初因功进都指挥同知,守备遵化。十三年(1518年)进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蓟州,后又镇守辽东,因功进左都督。在镇期间,善用兵,厚抚间谍,每战必胜;识人善任,所拔卒校后多至将帅。及卒,州人洒泣,两镇立祠为祀。(来源:军事大辞海·上, 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