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元代雕塑家。字秉元。蓟州宝坻(今天津)人。先为道人,后忽必烈赐文阁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监卿,时称“刘正奉”。精于雕塑。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载:“元都胜境在弘仁寺西,建于元,相传为刘元塑像。飞殿乃玉皇大帝,右殿塑三清,仪容肃穆,道气深沉,左殿塑三元帝君,上元执簿侧首而问,若有所疑,一吏跪地而答甚战慄,一堂之中;皆若悚听,真称绝艺。”1317年,刘元奉旨塑青塔寺山门内四天王,1318年,塑香山寺四天王,阁下毗卢佛两旁各加塑菩萨一尊。曾随阿尼哥学两天梵相。为元大都(今北京市)东岳庙塑仁圣帝像及旁立侍女、中侍、丞相、介士、炳灵公、道士、仙官、武士、将军等。传宝坻广济寺的三大士像及诸天神也是刘元手塑。(来源:中国历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 1994-01)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 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 洪武十五年,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少师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佛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元代色目人,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至元四年(1338年)卒,年六十,赠摅忠宣宪协正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护军、魏郡公,谥“文贞”。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厓、槐荫山人,陕西蒲城人。清朝中后期政治家。王鼎为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自编修累官内阁学士。以大考优异、学识品行超群,擢工部、吏部侍郎,兼署户部、刑部,兼管顺天府尹事等职。 道光中,先后察办河南仪封河工、两淮、长芦盐政、督办祥符河工,署理直隶总督、河道总督,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鸦片战争时,力主抗战,并为林则徐等辩诬 。战事失败前夕去世,一般认为系取古人尸谏之意,自拟遗疏,参劾大学士穆彰阿误国,自缢而死。 清廷追赠太保,谥文恪,入祀贤良祠。王鼎为官,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颇有政绩; 又以清正刚直闻于时,死后家无余财。 著有《淮河源流考》。 
王都(?—929年),原名刘云郎,陉邑人,五代十国初期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的义子。921年,王处直秘密联络耶律阿保机,背叛李存勖,定州将领不愿勾结契丹,遂推举王处直义子王都囚禁王处直,王都归降李存勖。李存勖以其子李继岌娶王都的女儿,任命王都为义武军节度使。明宗李嗣源即位后,厌恶王都,和安重诲商量除掉他。王都获悉后,联络契丹反唐。李嗣源派大将王晏球讨伐王都的驻地定州。王都坚守一年多,天成四年(929年)二月,定州城破,王都与家属皆自焚而死。
明代诗人。字安中。闽县(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已不详。少时曾到处游历,中年归隐于七岩山、自称皆山樵者。永乐四年(1406),以儒士被荐修大典。书成,授翰林典籍,旋投牒归。写诗甚多,有《白云樵唱》、《凤台清啸》、《草泽狂歌》。他喜爱徜徉山水丘壑。有时借山水以抒写情怀:“平生好幽玩,尽日惬佳兴,山水发清机,风泉淡初性。日夕徐徐归,云间响孤磬。”(《松石峰天王寺》)有时就古迹生发感慨:“姑苏城下刺兰桡,却忆吴王古市朝。香辇路边春寂寂,馆娃宫外草萧萧。 千年往事空啼鸟,半夜疏钟自落潮。明发不堪回首处、瞑烟秋雨过枫桥。”(《吴城怀古》)在其抒发的情怀和生发的感慨的诗作中,多凄怨之音,如《塞下》:“嘶马边尘黑,鸣笳陇日昏。”《昭君》:“身随胡地远,心是汉宫怨。”《寒村》:“古路无行客,闲门有白云。”《鹧鸪》:“长沙有迁客,莫向雨中啼。”《老马》:“只今弃掷寒郊路,犹自悲鸣向主人。”其诗皆弹奏出这样悲凉的音符和旋律。(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 1991-10)
明代将领。字天锡,河北迁安人。身材魁伟,骁勇有谋,习通兵法,好《左氏春秋》。初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德初因功进都指挥同知,守备遵化。十三年(1518年)进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蓟州,后又镇守辽东,因功进左都督。在镇期间,善用兵,厚抚间谍,每战必胜;识人善任,所拔卒校后多至将帅。及卒,州人洒泣,两镇立祠为祀。(来源:军事大辞海·上, 2000-05)
夏言(1482年7月14日-1548年11月1日),字公谨,号桂洲,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今江西省贵溪市)人[1-2] 。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赠少师夏鼎的儿子。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及第,授行人司行人。迁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闻名。明世宗继位后,上疏奏陈先朝弊政,奉命裁汰冗员,清查皇族庄田,迁少詹事兼任翰林学士。推动“大礼议”事件,大获圣宠,累迁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加位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嘉靖十八年(1539年),成为内阁首辅。完备内阁,抑制宦官,整顿吏治,巩固边防,颇有政绩。内心耿直,豪迈强直,逐渐失去宠爱。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支持收复河套地区,受到严嵩诬陷,坐罪处死,时年六十七岁。明穆宗继位,得以平反昭雪,追谥“文愍”。 诗文宏整,以词曲擅名,著有《桂洲集》及《南宫奏稿》传世。 (来源:百度百科)
①明永平滦州(今河北滦县)人,字登之。万历进士,授临颍知县,历湖广参政。天启五年(1625)晋兵部尚书。因不附魏忠贤,令经略蓟辽。尽撤关外右屯、大凌河之兵,未数月,即遭劾落职。卒年八十二。著有《籁真集》、《蓉溪书屋续集》等。②考试成绩优等。汉代博士弟子、贤良文学皆有高第。博士弟子每年考试,能通一经以上,补文学掌故;其高第则可为郎中。又,官吏考课成绩列为第一亦称高第。《后汉书·邓晨传》:“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李贤注:“中山属冀州,于冀州所部郡课常为第一也。”(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清代诗文作家。字子雍。一字胥庭,号慕斋,一号瞿庵。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十七年官礼部尚书。康熙二十一年(1682)授保和殿大学士,在相位达20年之久。政务之暇,喜招聚文士,切磋诗文。其所撰诗文篇章甚富,取材却不够宽广。文章中多的是碑版之文,没有多少价值。最有名的文章当推为顺治帝撰写的遗诏。诗歌中多的是应制和题赠之作,一般缺乏深切的生活感受,只有少数写景小诗较有诗味。如《小楼冬月》和《紫竹院》,前者用“霜静高旻流素籁,风微小阁敞新晴”刻画月光的皎洁,后者用“钟梵闲清昼,池塘遍野泉”表现环境的清幽,都写得较有氛围。著有《王文靖公集》24卷,今存康熙四十六年精刊本。(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 19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