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乾隆三十年(1765)八月二十日,根据黑龙江将军富僧阿等奏请,清政府定巡查与俄罗斯疆界例:自黑龙江至格尔必齐河口,计水程一千六百九十七里,自河口行陆路二百四十七里至头堪山;自黑龙江入精奇里江(今结雅河),北行至托克河口,计水程一千五百八十七里,自河口行陆路二百四十里至兴堪山;自黑龙江经精奇里江,入西里木第河口,复过英肯河,计水程一千三百零五里,自英肯河口行陆路一百八十里至兴堪山;自黑龙江入钮曼河(今布列亚河),复经西里木第河入乌默勒河口,计水程一千六百十五里,自河口行陆路四百五十六里至兴堪山。呼伦贝尔与俄罗斯接壤之额尔吉纳河,处处设有卡座,直至珠尔特地方。自珠尔特至莫里勒克河口,添设二卡;于索博尔罕添立鄂博。黑龙江城与俄罗斯接壤处,有兴堪山绵亘至海。以上地区,每年派官兵,于六月由水路与捕貂人同至托克、英肯两口及鄂勒布、西里木第两河间遍查,呈报将军;三年派副总管等于冰解后,由水路至河源兴堪山巡查一次,最后均报兵部备案。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帝开始第四次南巡。行前,诏免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历年因灾未完地丁、漕项银两。十六日,奉皇太后由京师发,免直隶、山东经过州县本年额赋十分之三。二月,渡河,阅清口东坝木龙、惠济闸。免江苏乾隆二十八年以前熟田地丁杂款旧欠,以及经过地方州县本年额赋之半。闰二月初一日,至苏州。谒文庙,免江宁、苏州、杭州附郭诸县本年丁银。免浙江经过地方本年赋税过半。初七日,奉皇太后至杭州。至海宁阅塘工,命将五百三十丈绕城石塘,全部筑成三层坦水,原来二层坦水内有桩残石缺处,查明更换,以收护城保塘长效。观潮后,回杭州。加沈德潜、钱陈群太子太傅。三月,幸焦山,奉皇太后驻跸江宁府,亲至明太祖陵奠酒,临视尹继善署。十一日,奉皇太后渡江。阅高家堰堤工,奉皇太后渡河。召尹继善入阁办事。四月十二日,驻跸德州,命简亲王丰讷亨等奉皇太后从水路回程。乾隆帝由陆路,于二十一日返京。二十四日,迎皇太后居畅春园。
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新疆乌什回民起义。清政府驻乌什城大臣素诚酗酒宣淫,“甚至留各伯克妻于署,令兵役裸逐为乐”,民众痛恨无处投诉。同时,他还任意加重当地的徭役和赋税,对回民朝廷种种科派和苦累。乌什城阿奇木伯克阿布都拉“暴戾无亲”,经常纵容属下强行抢买回民布匹粮食,夺去他们肥壮的马匹羊只,却将瘦弱的加倍抬高价钱卖给百姓。因此,乌什人民与驻地满回官员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乾隆三十年二月,素诚强征当地回民二百四十人运送沙枣树,派赖和木图拉负责护送,但却不告知运送地点。运送夫役向阿奇木伯克阿布都拉询问,阿布都拉不仅不告诉,反而用木棒责打询问者。回民忍无可忍,于二月十四日夜里,在赖和木图拉的率领下,拿起武器,进攻驻守乌什的清军,素诚和阿布都拉登山抗拒,被起义都包围。素诚自杀,阿布都拉被擒。乾隆三十年(1765)八月十五日,清军攻进乌什城,乾隆三十年八月十五日,明瑞督兵竖云梯登城,经过激战,城被攻陷。清兵入城,尽诛丁壮,将幼童与妇女发往伊犁。乌什城回民坚持七个月之久的起义终于被镇压。
乾隆三十一年(1766)七月十四日,在乾隆帝秋狝木兰期间,皇后那拉氏忧愤而死,年约五十。皇后那拉氏,佐领那尔布女。雍正时为皇子弘历的侧室福晋。乾隆二年(1737),册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进封娴贵妃。孝贤皇后死,又进封皇贵妃,摄六宫事。乾隆十五年(1750)册立为皇后,历次巡游,都随乾隆帝同行。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四巡江南,抵杭州,因皇帝宴游失度,皇后极力劝谏不听,遂怒而剪发,以此忤旨,乾隆帝以其犯国俗之忌,命人将她先送回京师,从此失宠。三十一年七月,乾隆帝得知皇后那拉氏去世消息后,命“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办理。后来被安葬在裕妃园寝,未能如孝贤皇后那样葬于胜水峪地宫之内。皇后那拉氏生二子:永璂、永璟。女一,早死。
乾隆三十一年(1766)正月初一日,乾隆帝以国家安宁,疆宇式辟,北庭、西域二万余里尽隶版图,外有耕屯之收获,内无粮饷之馈劳,而且连年丰收,仓有余粟。命所有湖广、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应输漕米,著照康熙年间例,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始,按年分省通行蠲免一次。各省蠲免次序为:山东、河南、江苏、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此次蠲免漕粮,总计约四百万石。
乾隆三十二年(1767)十二月,明瑞率军破蛮结之后,孤军深入,行至小猛育,粮尽援绝。乾隆三十三年(1768)二月初十日,战败自缢而死。清军在蛮结重创缅军后,本已人困马乏,粮饷不继,处境险恶。领队大臣扎拉丰阿、观音保劝明瑞乘胜回木邦,整旅再进。明瑞忿而不听,率军继进。行至象孔。离阿瓦仅七十里,但导引无人,迷失道路,粮食将尽。明瑞知道会攻阿瓦无望,又怕猛密军已至,自己身为将军退兵,依法当斩。其实,额尔景额进军猛密时,途次老官屯,为敌所阻,相持月余病死,诏命其弟额尔登额代替,战益不利,而明瑞不知。明瑞闻说猛笼有粮,且地近猛密,遂至猛笼就食,果得粮二万余石。时至岁暮,驻七日始行。因不得猛密消息,决定取道大山,转由木邦还师。此时缅人得知清军粮尽,派兵追击。明瑞等领兵且战且退,与诸将轮番与敌交战,故日行不过三十里。至大山附近之蛮化,清军扎营于山顶,缅军扎营于山腰。明瑞以敌军轻我太甚,决意设计回击。于是令兵士于次日五鼓,照往常吹号角三遍,而预伏大军于深箐,敌军闻号角之声,以为清军将退,争相上山。不料清军枪炮齐发,四面进逼,敌无去路,死者约四千人。自是,不敢再追,每夜在数十里外开炮轰击数声则止。清军留蛮化五日,以所获牛马犒师。后得波龙人导引,从间道退出。在明瑞军陷入困境的同时,原来留守木邦的珠鲁讷等五人千人,也在缅军攻击下,全军覆没。至此,明瑞军与内地联系全部断绝。乾隆帝得知明瑞军孤军深入,久无消息,多次下令额尔额援救木邦,而他却畏敌如虎,不敢径进,反而绕道退回宛顶,逗留不前。明瑞孤军奋战,退至距宛顶约二百里的小猛育,遇敌兵四五万人追击。清军分七营拒战终日,明瑞以援军不至,无法生还,遂分遣诸将率兵士乘夜退去。而自己与观音保等领亲兵侍卫数百人殿后御敌,终于力尽不支。观音保与遗矢刺喉而死;明瑞身负数伤,怕落敌手,力疾行二十里,割发授家人归报,自缢而死。乾隆帝闻报,以额尔登额屯兵宛顶,观望不救,逮至京师,凌迟处死。又命大学士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德为参赞,再征缅甸。
乾隆三十二年(1767)五月,明瑞以云贵总督兼征缅将军赶赴永昌,先后调集满汉官兵二万六千余人,议定两路出师,会攻缅甸国都阿瓦。九月二十四日,清朝大军分路出境,一路由明瑞统兵一万七千,由宛顶向木邦攻锡箔;一路由参赞大臣额尔景额领兵九千,由虎居关往才老官屯攻猛密,约于阿瓦会师。明瑞统军出发时,正值连日大雨,山路泥泞,人马阻滞,行进迟缓。至十月初十日,始到宛顶。十八日进入木邦,缅兵已经弃城而去,遂留兵五千,令参赞珠鲁纳统领驻守。明瑞率兵一万二千继续前进。十一月,造浮桥渡大垒江抵锡箔,缅兵千人退守大生桥南岸。清军绕道过江,击溃敌兵,斩杀五百余人。十一月二十九日,到达蛮结附近,缅兵数千突然从密林冲出交战,明瑞麾军厮杀,斩敌二百余人,敌兵退去。明瑞登山了望蛮结形势,见敌人甚多,所设十六寨,俱在险要处,密林之内,隐约见有埋伏,复列象阵。明瑞遂与诸诸商定先攻中坚之策。十二月初二日,领队大臣观音保领兵先据山左,哈国兴等分三路登山,向下俯冲,直逼大营;明瑞等率先冲击,兵士奋勇,先以刀砍伤大象,使其倒奔,冲突缅兵,敌军败退。黔兵十余人奋勇跳入大寨木栅内,众兵乘势攻入,缅兵披靡。一连又破三垒,战至二更,其余十二寨之敌乘夜遁去,蛮结尽破。这一仗计杀缅兵二千余人,明瑞督军作战,被击伤一日,犹自坚持指挥。捷报至京,乾隆帝十分高兴,嘉赏众将,授明瑞一等诚嘉勇毅公。
乾隆三十二年(1767)五月,蔡显《闲闲录》文字狱案发生。蔡显,字景真,号闲渔,江苏华亭人,雍正年间举人,在家乡教书为业,著有《闲闲录》、《红蕉诗话》、《宵行杂识》等书,自行刊刻流传。这些书中记载了一些地方官绅的不肖言行,被当地官绅怨恨。于是,他们摘取书中的一些诗句,诬指为怨望讪谤之词,又散发匿名揭帖进行陷害。蔡显自信无罪,便携带自己的书籍向当地官府自首,希望当事者为之剖白。不料这些官员竟将书内失志怨愤之语指为罪证,将蔡显定凌迟处死罪。乾隆三十二年(1767)六月初五日,乾隆帝以蔡显身为举人,造作书词,恣行怨诽,情罪重大,重新审理此案。先阅原书签出各案,多为侘傺无聊、失志怨愤之语,尚无诋毁朝政字句。及细检《闲闲录》等书未被签出之处,见有称戴名世以《南山集》弃市,钱名世以年羹尧案得罪;又有:“,风雨从所好,南北杳难分”;“莫教行化乌肠国,风雨龙王行怒嗔”。等诗句,乾隆帝认为这是“有心隐约其词,甘与恶逆为伍”,命将蔡显改为斩决,其子蔡必照改为斩监候,将蔡显书籍通行销书毁版,所有为书作序和帮助校刻的二十四名学者,分别遣戍边远地方。
乾隆三十三年(1768)四月,缅甸因与暹逻交战,不想再与中国构衅。遂放回清军被俘士兵,令其代为致书清军统帅,请求纳贡息兵。副将军阿里衮据以奏闻,乾隆帝不允,决计再次对缅甸大举进攻。他下令从东北、福建、四川、贵州等省调拔满汉水陆官兵四万余名,派往云南军营待命;又将各地贮存、制造的冲天炮、九节炮、火箭、火罐等军用武器,以及避暑祛瘴药物等送往军前备用,还拨银二百万两,备马五六万匹以济军需,至年底准备就绪。乾隆三十四年(1769)二月,正式授傅恒经略敕印,并设宴为诸将送行。傅恒于二月二十一日离京,三月二十四日至滇。四月,与阿里衮、阿桂等议定进兵方略。傅恒力排众议,决定提前于七月出兵,又定三路进兵计划:一路由傅恒统率自戛鸠江(又称槟榔江)出河西,经猛拱、猛养,取木疏,直捣阿瓦,是为正师。一路由阿桂率领自江东,经猛密南行,为偏师。一路由阿里戛等率福建水师由江顺流而下,以为策应。当年七月二十日,傅恒自腾越起程,率军渡戛鸠江西行,猛拱、猛养献象、牛、粮食而归服。时缅甸正值秋收期,不及迎战,所以傅恒军行二千里,兵不血刃。但途中雨多路滑,驮马倒毙,兵士食宿不易,再加天气炎热,生病的人很多。傅恒改变原定取木疏、攻阿瓦的计划,收兵回归。十月,再率师至蛮莫与阿桂等相会合。大军将出伊洛瓦底河,缅军已列舟扼住江口,又分兵两岸拒敌。于是,哈国兴将水师,阿里衮、阿桂将陆军,分别在两岸前进。东岸敌先至,阿桂令矢铳齐发,骑兵劲旅从左右冲入,敌兵大溃。哈国兴等率舟师乘风进攻缅军水师,敌船自相撞击,杀溺数千人,河水变赤。西岸阿里衮军也连破敌栅,其余敌兵逃去。清军三路大捷。此时,傅恒与阿里衮染时疫病倒,诸将商议不攻陛瓦,可就近攻取老官屯。不料老官屯依坡临河,寨栅构筑十分坚固严密。清军进攻旬日不得进,采用大炮轰击,以火药炸,均不能破其栅;用老藤拉勾,又被敌兵砍断。而其栅有水门可通舟,故运粮械不绝。后阿桂拨战舰五十艘截其运道,敌始惧,方遣使乞和。当时,清军因水土不服,病者极多,加上战斗中伤亡,四万多官兵,只剩一万三千人,减员过半。阿里衮于十一月病故,傅恒也卧病不起。在这种情况下,闻敌方求和,诸将皆争请罢兵。在乾隆帝允准后,傅恒遂派哈国兴等前往敌寨议和,经过谈判,议定:缅甸对清朝称臣纳贡,归还俘虏,交回侵占土司之地;清朝以木邦、蛮莫、猛拱、猛养诸部人口,付还缅甸。乾隆三十四年(1769)十二月和约既定,清军即焚舟、镕炮撤兵。傅恒还京后,不久即忧愧而死。这场历时四年、耗帑一千三百万两的征缅战争遂告结束。
乾隆三十三年(1768),著名学者齐召南去世,终年六十六岁。齐召南,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浙江天台人。乾隆元年(1736),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大清一统志》纂修官,武英殿校刊经史官,《明鉴纲止》馆纂修官。八年(1743)充日讲起居注官。乾隆十二年(1747)充《大清会典》及《续文献通考》纂修官。翌年,授礼部侍郎。十四年(1749),以母老已病辞官。归里后,主教蕺山、万松两书院。不久因同族齐周华文字狱,以循隐罪,拟流,抄家。乾隆帝念其年老赦免,给还部分财产,作为养赡之资。齐召南以病残之身,兼以恐惧抑郁,乾隆三十三年去世。齐召南性机敏,善考订,尤其熟悉史地掌故。所著有:《水道提纲》、《历代帝王年表》、《后汉公卿表》、《史汉功臣候第考》等。其《水道提纲》专考河流,以郦道元《水经注》,明于西北而暗于东南,且对域外水道未详;黄宗羲《今水经》知南而不知北,固作此书予以补正。书中以巨川为纲,以所汇众流为目,故名纲目,条理清楚,注解详明,足资研究史地者参考。齐召南精于经史,所作《尚书》、《春秋》、《三传》、《礼记》等注疏考证及《汉书考证》后序诸篇,于经传源流得失,史籍版本异同,原原本本,无不洞悉。齐召南与杭世骏同试词科,同官翰林,交情最密,相知最深。杭世骏称《一统志》内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云南六省,皆齐召南所强加。外藩属国,向无底本,为齐召南所创新稿。明史纲目前纪二卷,神、光、熹三朝,为齐召南所新辑。武英殿经史考证,齐召南立功尤多。齐召南一生为学,自天文、历律,以至山川、舆地,无不究习。其《宝纶堂文钞》八卷及《续集》十八卷,为门人及后人所编辑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