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乾隆二十八年(1763)四月初十日,乾隆帝阅看刑部本章,内有瑞昌县知县刘景福疏纵革职千总朱振清脱逃事由,便勒令查阅原参治罪本奏。发现该千总先因侵用旗丁粮米被革职,后又畏罪潜逃,而刑部仅引用平民犯罪脱逃律例,加等定案,然后又援赦减为流徒。乾隆帝认为这样执法,殊未明允。他指出:职官与常人地位身份不同,常人因罪逃跑,加等惩处,于法已足;若身为命官,一但犯罪,只有束身归罪而已,竟悍然潜逃匿迹,行同鬼蜮,蔑视刑章,若不分别差等,加以惩儆,则君子怀刑之义何在?且既为职官,自然不应当与常人一例看守,致其轻易逃脱。于是,刑部遵旨定职官犯罪脱逃治罪例,主要内容有:嗣后职官负罪逃脱,除罪应斩决、绞决者毋庸议外;斩候、绞候,改为斩决、绞决;军流改绞候;徒改军流;杖笞改杖一百,徒三年。
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十四日,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史贻直病逝,终年八十二岁。史贻直,字儆絃,江苏溧阳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由检讨五迁至侍讲学士。雍正初年,在南书房行走,迁吏部侍郎,奉命至河南按治总督田文镜劾信阳知州黄振国等事。雍正七年(1729),再次受命到福建,按治巡抚朱纲劾按察使乔学尹等事。雍正九年(1731),征准噶尔,受命协理陕西巡抚办输饷事。雍正十年(1732),以湖广转饷艰难,上奏请在河南府陕州傍河诸州县积谷,实行转搬之策,为雍正帝嘉纳。不久授户部尚书,总理陕西巡抚。七月召还。乾隆帝即位后,署湖广总督,贻直令属员勘筑长江、汉水堤,一千三百余丈;又会同巡抚高其倬平定湖南城步苗乱。后被召回京师,历任工、刑、兵、吏部尚书。乾隆九年(1744),授文渊阁大学士。乾隆二十年(1755),令致仕回籍。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南巡,史贻直迎驾,令在家食俸。不久召还京,仍授大学士。史贻直去世后,入祀贤良祠,谥文靖。
乾隆二十九年(1764),秦蕙田病逝,终年六十三岁。秦蕙田,字树峰,号昧经,江苏金匮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居官勤谨,深为乾隆帝所倚重,在朝二十余年,公余之暇,闭门谢客,专力经术,自谓:“儒者舍经以谈道非道也,离经以求学非学也,故以穷经为主。”生平尊崇学者,奖励后进。所著有:《周易象日笺》、《昧经窝类稿》、《五礼通考》。其中,《五礼通考》最具学术价值,亦因此书而确立他在经学中的地位。该书仿照徐乾学《读礼通考》体例,将五礼分为七十五类,凡乐律、天文、推步、勾股、割圆、古今州国、都邑、山川、地名无不收载,体大物博,历代典章具备,保存中国古代礼制史材料极多,使用价值可与《文献通考》相匹。
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代杰出的书画家金农去世。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平生以“布衣”为乐,好古力学,能为诗与古文,精于鉴赏金石、书画。喜游历,客居扬州。工隶书,笔法朴厚;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篆刻,得秦汉法。五十岁后,始作画,凡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花鸟、山水,俱造意新奇,苍劲朴拙,风格高逸,尽脱时俗。其号甚多,因画而异。画竹号稽留山民,梅号昔涯居士,画花鸟号龙梭仙客,画人物号耻春翁,画马号冬心先生,画佛号心出家盦粥饭僧,画山水号曲江外史。有《冬心先生集》等行世。金农与汪士慎、李鱓、黄慎、罗聘、高翔、李方膺、郑燮合称为“扬州八怪”。
乾隆二十九年(1764),著名小说家曹雪芹逝世。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是著名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其先世为汉族,后为内务府正白旗包衣。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父曹寅能诗文、善词曲,很受康熙帝信用,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康熙帝六次南巡,有四次住在他的府内。接驾办差耗银数十万,加上平日生活奢华,造成极大的亏空。雍正初年,整顿财政经济,曹家受到追查;又受继位政争的牵连,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父曹頫被革职抄家,仅留北京部分财产,作为养赡家属之资。雍正六年,曹雪芹随父母由南京迁居北京。乾隆初年,雪芹十五六岁时,曹家又遭祸变。从此,这个赫赫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便彻底败落。以后,曹雪芹迁居北京西郊,过着瓮牗绳床,举家食粥,卖画沽酒的贫困生活,在贫病交迫,穷愁潦倒中,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缍写成八十回《石头记》手稿。小说《石头记》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族的兴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生动地反映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批判了封建制度的黑暗与腐朽,提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因此,人称《红楼梦》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和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书中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找不到出路的悲观情绪。
乾隆二十九年(1764)三月,清政府决定驰禁蚕丝出洋。此前,因内地丝斤、绸、缎等物价值渐昂,经御史李兆鹏等先后条奏,请定出洋禁令,以裕民用。但实行时间已久,内地丝价不但未减,有的地方反而更贵。可见生齿繁衍,需用增多,丝价上涨,是人口增长的自然结果,并非因出洋造成。此外,出洋的丝斤,都是土丝及二三类粗糙丝,非腹地绸、缎必用的精好物料。而禁止出洋,则江浙所产的粗丝,反不能得到,既无益于外洋,更有损于民计。况且,所产粗丝不准出洋,势将搀杂在头等好丝之内,一体售卖,这对民间织造尤多未便。当时,英吉利、加喇巴等国,曾先后以丝织业缺料为由,向清朝恳请贷买,已得到旨准。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决定出洋丝斤驰禁,准予限量出口。
乾隆三十年(1765),丁敬去世。丁敬,字敬身,号钝丁,别号龙泓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丁敬的篆刻吸取秦汉及前人长处,善用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一格,为浙派“西冷八家”之首。他爱好金石文字,工书能诗。著有《武林金石录》、《砚林诗集》等。
乾隆三十年(1765),明安图去世。明安图,蒙古正白旗人。幼年即选为官学生,入“钦天监”学习,后任钦天监监正,与修《御定历象考成后编》、《御定仪象考成》。因法国传教士杜德美用连比例演周径密率(即计算圆周率)及求正弦、正矢之法,“藏匿根数,秘而不宣”,“故作繁难,以炫异欺愚”。明安图遂发奋钻研割圆术和求圆周率的新方法,积思三十余年,著《割圆密率捷法》初稿。该书不仅独立地论证了杜德美秘而不宣的三个公式的“立法之原”,而且创造了十个新公式,合前总称为割圆十三术:圆径求周、弧背求正矢、弧背求正弦、弧背求弦、弧背求矢、通弦求弧背、正弧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矢求弧背、余弦求正弦正矢,余矢余弦求本弧、借弧背求正弦余弦、借正弦余弦求弧背。第一次突破了用几何方法求圆周率近似值,采用解析方法计算圆周率,用连比例归纳法证明割圆术。明安图的《割圆密率捷法》,被清代学者称为“明氏新法”,明安图被誉为“弧矢不祧之宗”。
乾隆三十年(1765),郑燮去世。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县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他出身贫苦,颖悟好学,蔑视权贵,同情人民,赋性旷达,人以为狂。弃官后,居扬州卖画度日。他能诗、工、书、善画,世称“三绝”。他主张作诗应反映社会生活,不同意王士祯的神韵说和沈德潜的格调说。他写的《私刑恶》、《悍吏》、《孤儿行》、《潍县竹枝词》等诗,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与同情。他的书法,以画法入笔,折中行书和隶书,创造出一种自称“六分半书”的书体,纵横错落,飘洒有致。绘画方面,擅长花卉木石,尤工水墨兰竹。笔墨劲秀,风致潇洒,自然清新,独具魅力。其笔法效法石涛,兼得徐渭等笔意。但他自述画竹无所师承,主要是通过观察自然,细心体验和构思,幻化创作而完成。他说:“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又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他的画格调清新,为人喜爱。他还主张绘画艺术,要“慰天下之劳人”,反映其情趣。他的一首题画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把文画的涵义,引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乾隆三十年(1765)十月十九日,据吏部议奏,清廷定举人铨选例。嗣后各督抚于接到部文日,定限一年内,行文调取各举人据实验看。其年力尚健,堪膺民社者,给咨赴部候选;原就教职者,准在本省具呈。若年在七十岁上,不堪供职,免其调取验看。该督抚题请赏衔。举人已经拣选,原系候选知县,应从优以中书科中书、大理评事、太常寺博士等衔,由吏部掣定,奏请赏给;其已经截取,愿得职衔者,亦照此办理。举人应选班次,有知县、直隶州州同、监库等大使三项。知县双月用五甲、五举、四捐、三升;单月用四补、四捐、四甲、四举。捐班无人,以举人抵补。捐例人员用完后,其抵捐举人,改为举人抵班。直隶州州同,双月用四举、一捐,单月用一应补、一举。两班后,用捐纳一人,如应补无人,以举人抵选。盐库等大使缺出,一补、一捐、一举,如应补无人,以举人抵用。拣选举人发往各省试用者,不拘升调缺,概准题补。举人分发各省试用者,止准题补升调遗缺,至挑选人员。以教职铨补者,学政、教谕,双月,用挑选举人二员,将班内应用人员,选用一人;单月将挑选举人,与应补人员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