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乾隆二十六年(1761)八月,清政府将回部三十一城,分为三等: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和阗为四大城;乌什、库车、英吉沙尔、辟展为四中城;沙雅尔等为二十三小城。准各城俱设阿奇伯克,依城等级,颁给分寸不同印信。
乾隆二十六年(1761)六月,以黔省民、苗错处,往来密切,通婚以来,数十年相安无事,一旦复申禁令,转致迟疑,且恐兵役借端挟诈,更滋烦扰,清廷准黔省汉苗结亲,概免查禁。
乾隆二十六年(1761)正月二十四日,御史吕光亨奏请京员于察典之外,照外省督抚分别属员贤否例,令该堂官各行密陈。乾隆帝以为这样可以循例考察外,得各抒所见,以备参考,不独有裨于校核人材,即大臣之衡鉴公私,亦了然可睹,于辟门达聪之道,不无裨益。但每岁入告未免太繁,应定于京察前一年举行一次。又部院属员众多,主事、笔贴式等以下,尚在造就储才之列,可不列入。不久,清廷定如下章程:各部院郎中、员外郎以上,俱令各堂官详加察看,填注切实考语,分一、二、三等,于京察前一年十月内,具折密奏,不得会商附和。至内阁侍读与员外郎一体较俸升转,虽秩止六品,应由内阁具奏。科、道由都察院密奏;宗人府副理事官以上,由宗人府密奏;赞善以上,由詹事府密奏;编修、检讨以上,由掌院密奏。其坐补原部及在部办事候补人员,应一体列入,使知惩劝。盛京各部及内务府各衙门,凡有员外郎以上等官者,均照此办理。
乾隆二十六年(1761)正月初一日,以紫光阁落成,乾隆帝命画大学士公傅恒等诸功臣像于阁。又赐大学士、画像诸功臣,并文武大臣,蒙古王公、台吉等一百七人宴,回部郡王霍集斯等,叶尔羌入觐伯克萨里等,哈萨克汗阿布赍来使苏勒统卓勒巴喇斯等十一人与宴。
乾隆二十七年(1762),学者江永去世,终年八十二岁。江永,字慎修,安徽婺源人,学问渊博,对经学、音韵学、算学均有较深造诣。江永少年时就学乡塾,见明丘浚《大学衍义补》,书中多征引周礼,感到惊奇,便借抄《周礼》,朝夕讽诵。此后努力治经,凡《十三经注疏》,古令制度及名目律、声音舆地无不探颐索隐,追本朔源,而对天文、地理亦甚留意。乾隆间诏举明经之士,人欲举荐,他辞谢不就,寄书弟子戴震说:“驰逐名场,非素心也。”江永著作宏富,有:《七政衍》一卷、《金水二星发微》一卷、《冬至权注》一卷、《历辨》一卷,《岁实消长》一卷,《历学补论》一卷、《中西合法拟草》一卷、《推步法解》五卷、《乡党图考》十一卷、《律吕阐微》十一卷、《律吕新论》一卷、《春秋地理考实》四卷、《古韵标准》六卷、《四声切韵》四卷、《音学辨微》一卷、《周礼疑文举要》六卷、《仪礼释宫增注》一卷、《深衣考误》一卷、《礼书纲目》八十五卷、《读书随笔》十二卷、《考订朱子世家》一卷、《河洛精蕴》九卷、《近思录集注》十四卷、《四书典林》四十卷等数十种之多。江永治学成就可分为礼学、音韵学与乐律学、历算学三个方面。礼学以《周礼疑义举要》最精,其书融会郑注,参以新说,于经义多所阐发,解释《考工记》尤为精赅。至《礼书纲目》,因以朱熹晚年所作《仪礼经传通解》未成书,故作此书完成朱子未竟之绪。天文历算之书,则推阐梅文鼎之学说,而使之愈加详明,间亦纠正其疏漏。音韵学方面,其《古韵标准》一书,以诗三百篇为主,谓之诗音,而以周秦以下之近古者附录谓之补韵。清初音韵诸书,除顾炎武外,这是最有系统的著作。其《四声切韵表》,考究切韵,对入声分析尤详。至于音乐之作,如《律吕新论》、《律吕阐微》,运用算学知识,考订推算,分析入微。礼学、算学、音学,在清代形成专门学问,江永对此均有相当贡献,故受到乾嘉诸大师的尊敬。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初二日,乾隆帝决定奉皇太后开始第三次南巡。行前,诏免江南三省积欠钱粮。十二日,离京启銮,免经过直隶、山东地方本年额赋十分之三,受灾地方十分之五。赈顺天、直隶、文安等二十八州县上年水灾,免山东惠民等十五州县卫历年民欠银谷。二月,赈江苏高邮、安徽太和等十六州县水灾。初八日,奉皇太后渡河,阅清口东坝、惠济闸,登舟巡视河堤。十五日,免两淮灶户从前带征未完折价银两,对两淮盐商原有加衔至三品者,加奉宸苑街,未至三品者,加按察使衔,其余按原衔俱加一级,以示奖励。又准自壬午纲始,二年内,纲盐、食盐每引加赏十斤,不在原定成本之内。十七日,至焦山阅京口水师。至苏州,谒文庙行礼。三月初一日,奉皇太后至杭州。次日,至海宁阅海塘,命岁修老盐仓一带百余里柴塘,增坦水石篓,以资拥护,并命修尖山、塔山之间石坝。免江、浙当年未完地丁、屯饷、漕项,又灶户课银。旋登观潮楼,阅福建水师。赐浙江诏试贡生沈初等二人举人,进士孙士毅等二人并授内阁中书。初十日,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加钱陈群刑部尚书衔。二十六日,祭明太祖陵。幸两江总督尹继善官署。赐江南诏试诸生程晋芳等五人举人,与进士吴泰来等三人并授内阁中书。二十九日,渡江。四月,阅高家堰、谕令济运坝至运河口五百余丈土堤一律接建砖工,并规定高堰五坝水志,“上坝增一尺之水,下坝开一丈之门,”以解除下游水灾。回銮至河,命庄亲王允禄等奉皇太后,由水路回程。自登陆由徐州阅河工。以黄河淤沙渐积,经常爆涨,各处闸坝宣泄无节,致下游被灾,命于徐州水志长到一丈一尺五寸时,方准将毛城铺以东唐家湾引河开放,水落即行堵闭。洪泽湖清口并照此例行。旋阅峄山湖,至邹县祭孟子庙。再至孔庙行礼,谒孔林,登泰山,至玉皇顶拈香。免山东齐河等四十四州县卫所上年水灾额赋。至德州行宫,迎送皇太后登舟,命刘统勋会勘景州疏筑事宜。五月,至涿州,赈长芦所属仓州七县及严镇等七场上年受灾灶户,免赋不等。初四日,回京住圆明园。初八日,至黄新庄迎皇太后回銮,居畅春园。
乾隆二十八年(1763),《皇清职贡图》书成。该书是清代官修地理书,从乾隆十六年(1751)开始编辑,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完成七卷,乾隆二十八年(1763)续成一卷,合卷首共为九卷。第一卷载朝鲜、英国、法国、日本、荷兰、俄罗斯等二十余国。第二卷以下分载西藏、新疆、东北、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各民族,绘有男女图像,并附简短说明,叙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历史,生产、生活和风俗等情况。
乾隆二十八年(1763)十一月十四日,东阁大学士梁诗正病逝,终年六十七岁。梁诗正,字养仲,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及第,授编修,迁至侍讲学士。乾隆帝即位,召命南书房行走。乾隆三年(1739),补侍讲学士,升户部侍郎,曾上疏说:八旗生齿日繁,不设法令其自力更生,全由国家供养,势难久长。东北兴、盛二京地,沃野未能尽辟,可以酌派旗人前往屯种,使其世享耕牧之利,以时讲武,还可实边。至绿营兵饷,岁用钱粮之半,冗额浮支岁不下数十百万。其增设兵额可以酌量裁汰,以后遇有开除空缺,即令停止募补。乾隆十年(1746),升户部尚书,又上奏疏说:每岁租赋,扣除兵饷和各项经费后,所余仅有二百余万,实不足备水旱兵戈之用,请以节俭为要,不大兴土木,要避免进行战争。此后,梁诗正转任兵部、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乾隆十五年(1750),调吏部尚书。乾隆十七年(1752),梁诗正以父年高乞回籍奉养。乾隆二十三年(1758)丁父忧,召署工部尚书。乾隆二十五年(1761)服阕,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乾隆二十八年(1764),授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死后谥文庄。著有《失音集》、《西清古鉴》等。
乾隆二十八年(1763)十月初十日,吏部议定州县官员无故赴省参处例。主要内容有:各省官员缺出,需要派人代理,该管督抚可在试用人员及邻近府、州、县佐杂人员内拣选委任,而不得委任相距太远的人员署理公事。至于紧要员缺,人地相需,仍听任督抚斟酌。如果有人擅离职守,无故赴省,逗留不归者,照移官员恋居城邑,不即移驻例,处以革职。如果督、抚、司、道不进行揭参,督、抚降一级留任、司、道、府降一级调用。
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果亲王弘瞻被革爵停俸。弘瞻是雍正帝第六子,因为果毅亲王允礼死后无子,庄亲王允禄等请以弘瞻为其嗣,承袭王爵。弘瞻善于诗词,雅好藏书。御下极严,遇有不法之人,立加杖责。崇尚节俭,喜欢居积,曾开设煤窑,占夺民产。随从乾隆帝南巡时,私托两淮盐政高恒售卖人参牟利,又令织造、关差以贱价代买绣缎、玩器,占公家便宜。圆明园失火时,他居住最近,而到得最迟,并且与诸皇子谈笑如常,对火灾毫不戒意。乾隆帝为此很不高兴,又闻知他在大臣选拔官员时,为门下私人向阿里衮请托。于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十三日,乾隆帝宣谕发其罪状,痛加训饬说,果亲王弘瞻,为朕幼弟,从小教养,冀其成才。但弘瞻却屡蹈諐尤,不知绳检。奉命到盛京恭送玉钅呆,谩奏先赴行围等候,种种谬戾乖张,不可胜举。又其家赀岁赢巨万,不能厚养母妃,反倒时常索取,又在外面交结浸渔,不顾颜面,目无法纪。如不加惩罚,则劣风难止。于是弘瞻被革去王爵,永远停俸,以观后效,并解除一切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