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民风民俗
全部 文化生活 祭祀年节 婚丧嫁娶 衣食住行
北京俗呼御者为“把式,”南边人叫他们车夫,要据我看,叫他 们为把持,倒是名副其实。鱼有鱼把持,鸟儿有鸟儿把持,顶难用的, 就是车把持。这行人通通没有一位好惹的,谚云:“跟谁不对,劝谁 拴车走会”。虽是这么说,只要一敷余俩钱儿,先就得讲究拴车,不 知“一家拴车,三家吃饭”(把持伙计店),要不认头咬苦子,除非你 老去雇车。若论拴车的难处,六天也说不尽,不过择其大概,略微的 说说:要按玩车马儿的派头儿,向分三等,有耍车儿,坐车,买卖车, 先拿耍车儿说吧,未从拴车,必然先得找把持喽(从这儿认命起), 凡一切打车,罩围子,垫子褥子,甚么夹板儿鞍子,套包搭腰嚼帽儿, 后秋肚带掳绳等等,先得叫他倒爬沟,(跟各铺子往回里要钱),然后 再说买牲口,先由贱的买起,自然是不受使,你打算卖了再买,那算 没听见提,有个顶高的法子,就是你跟人家换,每换一回,他剩一回 钱,(由一百银子的牲口能换到五百),只要你钱折的够数儿啦,就是 个磨转儿,都算是好快走儿。套着套着,再夹幙你买驹子,你再认头, 这才算吃准了你,也不论行家,力笨儿,花脖子,他们是相空(念控) 一齐拿,立刻就三个人排,五个人溜,除去饭账之外,那位都得带俩 钱儿。譬如一百五买个骡驹子,净排排就得四百五,不定多喒排好, 才请大爷闭眼吧,(坐车)。宽绰地方儿慢慢儿的走,(快了也不显)。 越是小胡同儿越要走车,(显快豀着干),故意唏哩哗啦,一路乱撞,(大爷赔的起),这荡要平平安安儿的回了家,就念“弥陀佛”。从此 大爷可就别想坐啦,不信要套车,把持是一定找不着啦,(压骡子呢)。预先他还告诉明白你,不准堂客坐,一来牲口怕车橙子,二来又怕吓 着小孩儿,净等山场庙际儿去露脸,(不怎么样)。及至下道一看,连 蹦带跳,把持还觉着得意洋洋,(这俩钱儿就值),若是平常坐车的找 项,左不是钉掌,挑锏换家伙,给牲口嘴上抹点儿黄酱,(就算灌药), 店里的干草,七斤算十斤,如果要坐的起就坐,坐不起可想着把他连 鞭儿递(就是卖)。要让他拉买卖,可不如白送给他,别听说明三七, 暗四六,那还是行家行儿的事,外行不过三钱两吊的零交。他们绕人 的法子,就在净交车分儿,老不跟你提喂养,赶到多咱一算账,刨去 这个车,还得找给他钱。现在马车兴阳儿,人力车又沿街塞道,眼看 着这碗饭儿,就要吃不成啦,细细儿的打算打算吧,哦嘿!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四王府,京西香山,甜酱暨小菜甚佳。(《京师地名对》注)(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满身金珠婢子态殊不遇丧皆 马褂,中也烟壶。(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南城妆束甚苗条,元宝头梳致太妖,(元宝头似十二三姑娘 之髻,施于妇人头上,太觉妖冶)。小小弓鞋虽一揑,谁知足下也蹊 跷?”(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今人削为履师妇人高底至七八布,证俗文)(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曲院中衣饰妆置,往往表率时俗。宽袖彩裾,既等告朔饩羊,而 狭襟高领,亦已不合时宜。今则博袖短襟,颇有大脚步便出丰度。迹 其丕变,可得而言。鼎革初元,崇尚纤瘦,领作元宝形,纽扣密布, 作种种式样,紧缚芳肌,无稍余地。有玉环躯胖者,则怀中双峰,隐 隐隆起,而后庭肥满,又时觉春色撩人也。丁戊以后,忽更旧观,力 趋扩大,一洗往之积弊,然长不逾腰,桃源胜景,依稀微露,满园春 色,难禁红杏之出墙矣。时姬炫奇,每喜巾帼乱须眉,颀立亭亭,如 玉树临风,扑朔迷离,几疑郑樱桃复入尘世。又有燕翅高置,长袍方 屐,作旗装者。亦有严束纤腰,博冠革履,效夷服者。近有缟裳素服, 澹若梨雪,名曰“孀妆”,则尤生面别开者也。戊午夏间,忽盛行纱外 套,雾縠轻披,春色暗藏,盖外套之内,虽衬有薄罗穷袴,而于方寸 妙区,配以珠罗,于思毵毵。透自罗孔,春色骀荡,见者鲜不轩渠, 服妆至是,足当“妖”称。未几为有司所闻,以其攸伤风纪,饬警取 缔。(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络髪成辫,光可鉴人,北里娇娃,行之者十居八九。徐娘老去, 尚诩少艾,青丝告竭,则乞灵假鬓,效太真故事焉。间有团成圆髻, 众形毕具,麻花、风凉、元宝、坠马,推陈出新,式样纷呈,前人妆 台记髻鬟品所载,犹病遗漏。雏姬年未及笄,团髪作双环髻,或垂脑 尾,或悬耳端,左右各分,其或唐宫不走落之遗意欤。而额次鬖鬖, 短鬑压黛,初尚燕尾式,今行平形,谓之“前留海”,鬓枣徐拨,亦自 楚楚有致。时姬多倡异妆,青丝数缕,松缓不栉,如轻云笼月,名曰 “东洋髻”,盖昉自扶桑也。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奄竖多于缙绅,妇女多于男子,倡伎多于良家,乞丐多于商 贾,谚曰:“天无时不风,地无处不尘,物无所不有,人无所不为”。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官话有带儿字言者,儿字与上一字合为一音,不能分作两字,如“一块儿”,“原文儿”,“后边儿”,等语,其儿字皆与上字相连不分。(京音简字述略)(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属僚对于上官之称谓,称人与自称,京外不同。对于管理各部院 之亲郡王,称之为“王爷”,对于部院之尚书,侍郎,则称之为“大 人”,而冠以姓,以尚、侍、不止一人也。其自称则不论郎中、员外、 主事、均称“司官”,亦有称“章京”者,(章京初为将军之满洲称, 谓世祖入关时,盛京将军自称章京是也,继而转为委员之满洲称,谓 如军机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属员,皆称章京是也)。虽京堂道府为 章京,亦自称“章京,”尚、侍、对于司官,章京,之无戚友私谊者, 则曰“某老爷”,某,姓也,此就京曹官言之也。(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初、燕太子丹宾养勇士,不爱后宫美女,民化以为俗,至今犹然。 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后颇稍止。(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上之人文雅沉鸷而不狃于俗,感时触事则悲歌慷慨之念生焉,其 犹燕丹遗烈乎。以至闾巷佣贩之夫,亦莫不坚强不屈,硁然以急人为 务,无阘茸砦窳之习,此其善也矣。然而风会之趋,人情之化,始未 尝不朴茂,而后渐以漓,其流益甚焉。大都薄骨肉而重交游,厌老成 而尚轻脱,以宴游为佳,致以饮博为本业,家无担石,而饮食服御拟 于巨室;囊若悬罄,而典妻鬻子以佞佛进香。甚则遗骸未收则树幡叠 鼓,崇朝云集,德化陵迟,民风不竞,此讵可令贾太傅见也。(京都形 势说)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曲院中多烹调名手,荟萃南北,山珍海馐,罔不备列,而北班供 备,尤殊精美。惟通例用酒,牌饭仅给一壶,宴席倍之,所置者乃山 阴花雕,客如多需,增一器即须增一金。近顷习染夷俗,多屏花雕, 代以啤酒白兰地,则价较昂,妄学时髦,不辨正味,实花月场中饕餮 耳。宴席设置,上者多纹银器皿,古磁盌盏,每与红颜绿鬓,辉映成 春,对酒看花,尽尘世之乐事矣。(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聚赌拿与宿一律入弹,裆扯当堂底事 便(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绿脰子又呼竹叶青,又有略大于竹叶青而毛杂黑文者,好食苏 子,土人即以苏子名之,亦同类也,皆可笼养为玩。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青年堪伤背井见郎轻薄子看 中目,时欢凉房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 端阳涂雄黄 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蒋士铨京师乐府词泼水卒云:城内天街净如拭,老兵泼水有常 职。软尘不飞带余润,风伯扬之无气力。汛扫反道见礼经,负土抱瓮 兼守更。司寤掌夜比都候,宵行夜游分以星。街心除扫如镜平,驱驰 但许官车行。微风细雨真堪乐,坐对军持怕久晴(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余煌卖饽饽诗:“卖饽饽,携柳筐,老翁履敝衣无裳;风酸雪虐 冻难耐,穷巷跼立如蚕僵!卖饽饽,深夜唤,二更人家灯火灿,三更 四更睡味浓,梦里黄粱 熟又半,数文交易利几何?家有妻母弟与哥。 一夜街头卖不得,归去充饥还自吃。张灯忽见朱门开,一声高唤老翁 来;中堂杯盘馔狼藉,主人门前正送客”。《京师新乐府》(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薯蓣即山药,冬月掘根,可蒸可炒,京师以猪油及白沙糖和之, 蒸烂,谓之山药泥。(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