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俗曲须子论云:“有个哥儿正少年,浑身佩带显多钱,南琴 双脸汉文式,洋绉单衫万字连,漂布袜桩偏喜窄,汤绸套裤总宜宽, 蓬松辫打青丝线,拧绕锅圈系捻缠,脖项儿后半露兜兜银锁链,二钮 儿上十八罗汉数珠悬,绿搬指翠碧晶莹惊肉眼,金圆镯光辉灿烂动奴 颜,擎着个粉定烟壶珠嵌盖,摇着把银纱团扇锦沿边,衬着那粉妆玉 凿白牙亮脸,大凡是世人见了无不垂涎。那几个衣履不如哥儿阔,但 见他们一身土气显难缠,尽都是绑胳膊的袖子将将儿伸出手,最得意 老鸹节衫望一水蓝,太阳上人各两张红膏药,大辫子盖严了脖梗儿才 两三编,撑手的鼻烟瓶儿是暖皮盖儿,可手心磕出足有半包烟”。 又须子谱云:“有个相公在年轻,家道余余无正宗,带一顶倭缎 厢边纺丝里儿的草帽,穿一件万字牡丹绸子衫儿鸭蛋青,浅颜色漂布 袜子包脚面,花儿洋绉油绿套裤贴撬是桃红,穿一双红里儿瘦鞋是蝴 蝶梦,天蓝的面子是洒绒三蜂,大花瓣儿的辫子打着丝线,辫顶儿的 周围把锅圈儿拧,脖项儿半露兜兜银锁链,开禊儿半露汗巾是大红, 胸坎儿半露数珠十八罗汉,手腕儿半露金镯绕眼明,手摇一把春罗的 纱扇,画的是翠帏锦帐的暗春宫,并露出荸菜绿的搬指是翡翠,拿着 个烟壶儿藕粉地儿套红,更衬着亮脸银盘模样儿俏,称得起是齿白唇 红目秀眉清,似他这等样人材穿戴就当自重,看形景若非富户的子弟 定是梨园相公,因何他合须子把儿的搅在一处?大凡人见也洗不清。 他两个衣履虽然不如哥儿的阔,但见得一派土气打扮的鲜明,毛三是 蹬倒山儿的缎鞋帮儿实纳,漆脸儿的紫花布袜子足下登,最得意是半 实半露的青纱套裤桃红里儿带子飘零,内套一件洗白半大布衫为得是 照的他那纱衫儿颜色青,辫子他故意儿打的不紧,根底下㧜着一根须 子绳,辫顶儿里藏着几朵晚香玉,平安散撒满鼻子都红,不用说也是 刷白牙来洗亮脸,手内还滴溜着个百翎笼,二钮上挂着那银三式,太 阳上贴药脑袋又不疼。勾四是绑胳膊的汗榻儿将伸出手,撒袋的裤子 要想蹲下都不能,六月里的天气穿着一双皮套裤,他倒说你们不懂虎 眼着风要腿疼,齐口儿宽腰儿明漆帮儿干跻缝,柳叶尖抓地虎儿的靴 子在足下登,五股三编的辫子打着一条蓝线,老大的抽子里面空花蓝 儿的裤条尺半穗,脖子后也露着一根兜兜绳,鼻烟壶儿拿出来可人一 厌,原来是暖皮塞的盖儿车上油瓶,手内架着个虎不拉,模样儿粗脖 儿小,辫顶儿怪肉横生”。(以上百本张钞本子弟书)
又鸦片烟大爷做阔云:“穿件衣裳要别致,牛敦儿为的是省袖子, 正芳斋去买领子,骚绒亚赛过小貂皮,和丰楼的广钮子,娇黄充作赤金的,三尖儿褡包桃红里,身后头拽着俩顺风旗,钥匙袋不过装手纸, 为的是好往小刀子两边儿配着,壶抽子蝴蝶扣儿牢牢系,滴拉答拉的 表钥匙,别子无非是玛瑙玉,一腰零碎哈拉哈七。本人虽则没品级, 帽头儿别号叫军机,脚底下穿鞋必是福字履,再不然内造靴子汉宫直, 浑身上有这些个吗儿逆,才算是阔须子”。(百本张钞本马头调)(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伶界团体,设机关于岳忠武庙,谓之“精忠庙会”。凡本界 中人,有公守条件,违者议罚,例以一老成掌之。(梨园佳话)(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唱档子云:“作使童男变童女,窄袖弓腰态容与,暗回青眼柳 窥人,活现红妆花解语,憨来低唱想夫怜,怨去微歌奈何许,童心未 解梦为云,客恨无端泪成雨,尊前一曲一魂销,目成眉语师所教,灯 红酒绿声声慢,促柱移弦节节高,富儿估客逞豪侠,铸银作钱金缕屑, 一歌脱口一缠头,买笑买嗔争狎亵,夜阑卸妆收眼波,明朝酒客谁金 多?孩提羞恶已无有,父兄贪忍终如何,君不见莺喉一变蛾眉蹙,斜 抱琵琶空场屋,不然去作执鞭人,车前自理当年曲”。 曩年最行档子,盖选十一二龄清童,教以淫词小曲,学本京妇人 装束,人家宴客,呼之即至,席前施一氍毹,联臂踏歌,或溜秋波, 或投纤指,人争欢笑打彩,漫撒钱帛无算,为害非细,今幸已严禁矣。 花档子散处前门左右,鲜衣美食,一无所能,色衰音变,则为弹手,教演幼童,若无资即执鞭赶车,否则入鸡毛房矣。 无为李小泉言,嘉庆初年,开戏甚迟,散戏甚早,大轴子散后,别有清音小队,曰“档子班,”登楼卖笑,浮梁子弟,迷离若狂,金钱 乱飞,所费不赀;今日虽有档子班,但赴第宅清唱,如打软包之例, 不复赴园般演矣。(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女子游街诗云:“游遍街衢阅遍人,是谁豪富是谁贫?风流女 遇风流子,一转秋波更有神”。(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一岁货声:“门神咧,挂钱来,达子香盘”,注云:“满人用以祭宗 祠”。(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予于京师见北馆伴使馆夫装车,其高至三丈余,皆鞑靼女真及天 方诸国贡夷,归装所载,他物不论,即瓷器一项,多至数十车。予初 怪其轻脆,陆行万里,既细叩之,则初买时,每一器内纳少土及豆麦 少许,叠数十个,辄牢缚,成一片,置之湿地,频洒以水,久之,则 豆夹生芽,缠绕胶固,试投之荦确之地,不损破者,始以登车,临装 驾时,又从车上,掷下数番,其坚韧如故者,始载以往,其价比常加 十倍,盖馆夫创为此法,无所承授。(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钓鱼台在阜城门外三里许,有行宫一所,南向,每届重阳,长安 少年,多于此处赛马。(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今农家煮穬(即大麦)为粥,夏月啖之,京师加糖,谓之“大麦 粥”。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五柳鱼,浙江西湖五柳居煮鱼最美,故传名也,今京师食馆仿为 之,亦名五柳鱼。(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菊花羹,近数年始盛行,其法先用鳜鱼作羹,杂以粉条麻花,和 白菊花食之,亦有加椒末胡荽者。(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严缁生忆京都词注云:“京都春蔬之妙,甲于天下,每晨乡人以 小车辇入城中,求市,种类繁多,不可名状,惟其价几与鱼肉等。南 中除青白二菜外,无其佳种,其故由北人勤而南人懒,除种稻外,不 讲求树艺也”。 京师人烟繁密,号称百二十万,日食猪六百头,羊八千头,年节 则倍之,鱼虾皆来自津沽,过一日即腐臭,而价特昂,售者渥之以冰, 故冰之用周四时。蔬菜瓜茄菘菰之类,每日自关乡入城者,小车相属 于道,丁巳、庚申、两次之变,九门昼闭,居民不得蔬食,平时园丁 皆能移植,四方名蔬异种,春初焙火坑,种瓜茄,故昂价十倍,富人争购之,说部称岁除日一王瓜值五十金,非过夸也。《骨董琐记》(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豌豆黄云:“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 屑里,十文一块买黄琼”。注曰:“以去皮之豌”豆入砂锅内,煮之成 粥,后人以红枣,俟水分渐干,即可成块,出锅,待冷后分切三角之 块,陈列售卖,橙黄之块,满嵌红枣,可观亦可食”。 菀豆黄:菀豆黄系以老菀豆煮烂过漏,用石灰点成的一种方形软 泥,香嫩可口,也是北平的名产之一。每年三四月间,各胡同里都可 以看到卖这种东西的独轮车。(北平的巷头小吃)(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国初尚沿明制,套袿有用红绿组绣者,先良亲王有月白绣花袿, 先恭王少时 犹及见之,今吉服用绀,素服用青,无他色矣。康熙朝 花样有“富贵不断”“江山万代”“历元五福”诸名目,又有暗纹蟒服, 如宫制蟒袍而却组绣者,余少时犹服之,袍袿皆用密线缝纫,行列如 绘,谓之实行,袖间皆用熨折如线,满名“赫特赫”, 今惟蟒袍尚用之,他服则无矣。又燕居无着行衣者,自傅文忠公 征金川归,喜其便捷,名“得胜袿”,今无论男女,燕服皆着之矣。色 料初尚天蓝,乾隆中尚玫瑰紫,末年福文襄王好着深绛色,人争效之, 谓之“福色”。近年尚泥金色,又尚浅灰色,夏日纱服皆尚棕色,无贵 贱皆服之。衬服初尚白色,近日尚玉色,又有油绿色,国初皆衣之, 尚沿前代绿袍之义,纯庙恶其黯然近青色,禁之,近世无知者矣。近 日优伶辈皆用青色倭缎漳绒等缘衣边,间如古深衣,然以为美饰。奴 隶辈皆以红白鹿革为背子,士大夫尚无服者。(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同治都门纪略马尾髻诗:“编成马尾髻如楼,老妇梳来少妇头, 顶秀翘然花乱插,古稀犹自爱风流”。(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肚兜今已鲜见,惟盛行小半臂。背作月牙形,紧贴香怀,寒暑不 废,或纱或绉,制作绝工。其色则纯白、鹅黄、苹緑、竹青,随心所 欲,而通行则以纷红为多。暑日添妆,轻罗薄縠中,徐映春色一钩, 雪肤绛襦,交映生色,正不必灭烛留髡,罗襦偷解,而鸡头新剥,始 称消魂也。(以上《京华春梦录》)(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