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小炉匠”注云:“挑担,前箱上夹铜铁丝片,中匣藏各种家 具,旁挂弓钻等物,后带风箱、炉、上架悬小铜钲,铜坠,行则自击, 俗以多用其锔碗,盖谓之锔碗的”。(见工艺条)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食味杂咏北味烧小猪注云:“烧炙,古制也,载在诗礼,火化之 始,法良味真,烧、燔、烹、炙、尽之矣。南人不习为之,市脯则不 精。其出自巨室家庖者,远胜南肴,而烧小猪为最”。(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道光都门杂咏富宦云:“解组归来买宅忙,亲朋欣庆碧华堂,看 他营造看他卖,多少官居积宦囊”。注云:“京师富宦,以置房为业甚 多”。《道光都门纪略》
有闲钱的人,在都会地方置房产营利,自然是便宜事。地价房价, 逐年增高,愈置得早,愈得法。前清时代,几百两的小房,到民国十 年左右能值几千块,房租不但贵而且年年要贵。大约自民国初年起, 房东的预算,不是一年得租价二百元,十年得二千元。乃是第一二两 年得四百元,三四两年得五百元,五六两年得六百元,七八两年得七
百元,九十两年得八百元。这样十年便可得三千元。但房客亦有一种 习惯上的保障,即除非房客欠租,或房东典卖,不能无故下逐客令。 斯时房东之刁恶者,必设种种方法,迫房客搬家,旧房客搬家之后, 后租者照例要比旧租大昂而特昂。且在彼时,决不愁无人出重价;故 房客租住稍久,虽月月按时付钱,房东的面孔还是愈来愈难看,好像 白住他的一般。因为他们的预算是“累进”的,不加租,或加租不如 其预期之数,就是妨害他的权利。所以民国十五年以前,可以说是北 京有房产者的黄金时代。《旧都百话》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都中以绵羊为贱品,宴客无有入馔者,去皮者谓之冒羊,不去皮 者谓之汤羊,味较胜,价比冒羊倍之。(以上《燕京杂记》)
汤羊肉:六七两月前门外深沟市汤羊肉,购食者争先恐后,盖一 日祇鬻半日也,连皮而烹,烂而不膻。《春明采风志》(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生菜注云:“即莴苣叶,此种堪生食,其抽心似笋者,别自一 种也”。 芑,即今莴苣菜,今京师呼此名。《晒书堂笔录》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食味杂咏北味香油注云:“脂麻油也,炒脂麻磨之出油,食咸赖 其用,在南中,值较贵,名麻油”。 菜油甚少,惟妇人市以润髪,余皆脂麻油。《光绪顺天府志》(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兆之食物:绿豆粥,京兆各县,暑日食之,亦有饮绿豆汁者, 市上所卖颇不洁。炸酱面,京兆各县富家多食之,旅行各乡镇,便饭 中以此为最便。荞麦面贯肠,用荞麦面粉,贯人猪肠,染成微红,节 节切之,炸以油,市脯之特品。发面,京兆发面,惟用碱不如山东, 用酒糟为引酵,当改良也。饽饽,本满洲语,京兆习用之,麻豆腐与 普通豆腐不同,亦绿豆制。(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相逢亲友打乡谈,阵阵甜香口内含,马褂羽纱青可爱,布 衫绝妙是头蓝”。(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时尚新谈假阔诗:“欧西新式摩托车,衣服时兴丽且奢,雇赁得 来谁又识?居然充是富豪家。”(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北人呼长春花为“土抹丽”。(帝城花样)(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