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民风民俗
全部 文化生活 祭祀年节 婚丧嫁娶 衣食住行
又名通讯过礼。男女规定迎娶之期,即纳大定礼。用食 盒两架,第一架之上层,装龙凤婚书,及活鹅一只或两只。龙凤书表 示“龙凤呈祥,”而活鹅即古礼贽雁之意。第二三层,则装衣服首饰 之类。第二架之上层,则装以蒸食及肉食品,如龙凤饼及肘子(猪腿) 之类。第二三层,则装水果,干果,各四盘。如枣儿栗子,代表早儿立 子。花生,则代表先生子,后生女,或子女双生。柿子表示事事如意。 苹果,表示平平安安。藕,则表示藕断丝连之意是。(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小炉匠注云:挑担,前箱上夹铜铁丝片,中匣藏各种家 具,旁挂弓钻等物,后带风箱、炉、上架悬小铜钲,铜坠,行则自击, 俗以多用其锔碗,盖谓之锔碗的(见工艺条)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食味杂咏北味烧小猪注云:烧炙,古制也,载在诗礼,火化之 始,法良味真,烧、燔、烹、炙、尽之矣。南人不习为之,市脯则不 精。其出自巨室家庖者,远胜南肴,而烧小猪为最(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壶芦器者,出于康熙年间,皇祖命奉宸苑取架匏而规模之,及熟, 遂成器焉,盌、盂、盆、盒、惟所命,盖其朴可尚,而巧亦非人力之 所能为也。(乾隆御制诗序)
壶芦器非民间所有,惟取瓠
贿赂之盛,莫如此日,都下有“白变黄,黄变白”之谣,盖前此以黄镠代白镣,取其易于挟持;近又以美珠代精金,其挟持尤易,而 人不觉也。(寒夜录)  
外官之馈赠京官者,夏曰“冰敬”,冬曰“炭敬”。冰敬之说久不 闻,炭敬尚有送者。(风月谈余录)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北使每能诵三苏文,盖幽、燕之于苏氏父子,耳食其名,重其人 与文久矣。(香树斋诗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余以乾隆、嘉庆间入都,见人家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今二十余 年来,此本亦无矣。(晒书堂笔录) 
都人士喜谈石头记,谓之“红学”。新政风行,谈红学者改谈经 济;康、梁事败,谈经济者又改谈红学;戊戌报章述之,以为笑噱。(四朝诗史注)(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都竹枝词:“但开南顶(五月初一日起十八日止)极喧哗,(纨 袴少年多于此地生事)近水河棚数十家,纨袴少年归更晚,天桥南面 跑新车”。(见游览门)
自喜闻过斋诗稿南顶竹枝词八首:“红墙御囿接长渠,隔岸人家 尽草庐;一望青帘浑似锦,买春客到总停车。戏水儿童体态轻,凫鹥 队里任游行;忽惊灭顶人何处,突起金钱手内擎。窄窄弓鞋楚楚裳, 故将纨扇掩容光;因何不许分明看,半是羞郎半怯郎。淡淡衫披薄薄 纱,妆成端不藉铅华;文君更比相如渴,也向松阴坐品茶。遇春坊里 绣軿排,争看王孙走马来;搴起珠帘呈笑脸,今宵订下合欢杯。紫貂 玉虎号飞鹏,总属王家一盏灯;上得鞍来争纵辔,一声“好”字万声 应。多少观优士女来,更从绝顶小徘徊;无端一阵狂风雨,争脱罗衣 衷笠回。归途暮霭已苍苍,马骤车驰笑太忙;却入禁城城牡下,天街 雨过水淋浪”。 都门打油歌南顶诗云:“席棚屋里沽烧酒,柳树阴边嗜冷茶;不 比城中贵公子,夕阳归路跑飞车”。 吴严游南顶诗:“柳映红亭水映桥,碧霞宫殿郁迢遥;年年五月 开香社,大 好风光慰寂寥。龙冈委宛似卷阿,披拂者风爽气多;一带苇棚临 水岸,酒徒豪饮姣童歌”。 南顶碧霞元君庙在永定门外五六里,西向,左右有牌坊二,左曰 “广生长养”,右曰“群育滋蕃”,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时御书。每至五 月,自初一日起,开庙十日,士女云集。庙虽残破,而河中及土阜上,皆有亭幛席棚,可以饮食坐落。至夕散后,多在大沙子口看赛马焉。(以上燕京岁时记) 永定门外碧霞元君庙,俗称南顶,旧有九龙冈,环植桃柳万株,南邻草桥河。五月朔,游人麕集,支苇为棚,饮于河上。亦有歌者侑 酒,竟日喧阗。后桃柳摧残,庙亦坍破,而游者如故。近年有某侍御 奏请禁止,遂废其事,与昔日金鱼池相彷佛。《天咫偶闻》
永定门外迤南,有积涝一区,名曰“南汀”,京音讹为“南顶”, 有庙市,每年五月初一日开市,至十五日闭止。市中茶棚栉比,履舄 交错,伊其相谑,比诸溱洧,实诲淫所也。旧有天桥跑飞车之习,近 更拓辟广场,供人跑马,竞夸身手,迭起争端。(新燕语)
南汀俗名南顶,在永定门外。向例五月有庙市,自朔迄望,喧异 恒时。城中少年,辄多往游,且有天桥跑飞车之陋习。今自汽车通行, 旧俗遂不复再举矣。《京华春梦录》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冬月,既以纸糊窗,格间用琉璃片,画作花草人物,嵌之,由室中视外,无微不瞩,从外而观,则无所见,此欧阳楚公十月渔家 傲词所云:“花户油窗”也,盖元时习俗已尚之。(莼魰词话)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都门好,簉室娶吴乔,弱比蜻蜓莲瓣窄,艳于 腮娇,香梦海门潮。《望江南词》(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道光都门杂咏富宦云:“解组归来买宅忙,亲朋欣庆碧华堂,看 他营造看他卖,多少官居积宦囊”。注云:“京师富宦,以置房为业 多”。《道光都门纪略》  

有闲钱的人,在都会地方置房产营利,自然是便宜事。地价房价, 逐年增高,愈置得早,愈得法。前清时代,几百两的小房,到民国十 年左右能值几千块,房租不但贵而且年年要贵。大约自民国初年起, 房东的预算,不是一年得租价二百元,十年得二千元。乃是第一二两 年得四百元,三四两年得五百元,五六两年得六百元,七八两年得七

 百元,九十两年得八百元。这样十年便可得三千元。但房客亦有一种 习惯上的保障,即除非房客欠租,或房东典卖,不能无故下逐客令。 斯时房东之刁恶者,必设种种方法,迫房客搬家,旧房客搬家之后, 后租者照例要比旧租大昂而特昂。且在彼时,决不愁无人出重价;故 房客租住稍久,虽月月按时付钱,房东的面孔还是愈来愈难看,好像 白住他的一般。因为他们的预算是“累进”的,不加租,或加租不如 其预期之数,就是妨害他的权利。所以民国十五年以前,可以说是北 京有房产者的黄金时代。《旧都百话》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翎子这行买卖,向来是山西人所作,以北京而论,共四十余家, 其性质也算是一种生意(有暗码儿),并且又算是手艺,专跟官迷打 交对。先前有海军的时候,买卖稍见起色,后来一开赈捐,二百银子 就戴一枝,这行买卖儿可就发财啦。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都中以绵羊为贱品,宴客无有入馔者,去皮者谓之冒羊,不去皮 者谓之汤羊,味较胜,价比冒羊倍之。(以上《燕京杂记》) 

汤羊肉:六七两月前门外深沟市汤羊肉,购食者争先恐后,盖一 日祇鬻半日也,连皮而烹,烂而不膻。《春明采风志》(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生菜注云:“即莴苣叶,此种堪生食,其抽心似笋者,别自一 种也”。 芑,即今莴苣菜,今京师呼此名。《晒书堂笔录》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食味杂咏北味香油注云:“脂麻油也,炒脂麻磨之出油,食咸赖 其用,在南中,值较贵,名麻油”。 菜油甚少,惟妇人市以润髪,余皆脂麻油。《光绪顺天府志》(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兆之食物:绿豆粥,京兆各县,暑日食之,亦有饮绿豆汁者, 市上所卖颇不洁。炸酱面,京兆各县富家多食之,旅行各乡镇,便饭 中以此为最便。荞麦面贯肠,用荞麦面粉,贯人猪肠,染成微红,节 节切之,炸以油,市脯之特品。发面,京兆发面,惟用碱不如山东, 用酒糟为引酵,当改良也。饽饽,本满洲语,京兆习用之,麻豆腐与 普通豆腐不同,亦绿豆制。(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逢亲打乡阵甜口内褂羽青可,布 绝妙。(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谈假阔诗西式摩车,兴丽奢,赁得 来谁又?居然充是富豪”(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北人呼长春花为土抹丽。(帝城花样)(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有谚云:“东富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而仓库皆在东城。 又云:“东风西雨”,盖逢东庙市日多风,逢西庙市日多雨。而今则皆 不尽然,盖富贵人多喜居东城,而风雨亦不复应期矣。(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