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溥报国寺市诗:“书画多名笔,闲寻认宋唐;携归三两册,客 至酒杯长”。(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蒸云豆云:“云新豆蒸贮满篮,白红两色任咸甘。软柔最适老 人口,牙齿无劳恣饱餤”。注曰:“云豆者,即扁豆之种子,蒸之极烂, 或洒椒盐,或拌白糖均可。豆分红白两种,每在晨间售卖,老人多以 之为点心,因其烂已如泥,不费咀嚼也”。(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羊肚汤云:“纵使荤腥胜苦虀,充饥何必饮灰泥。清贫难得肥 甘味,莫笑卫生程度低”。注云:“羊肚汤肮脏无比,汤与羊肚,乃羊 血灌肠,均作灰色,尘土飞扬中,食者颇多,此亦生计艰难有以致之 也”。(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衣帽等物,视诸王府以为式,谓之“内造样”。外省效之为 新样,然行至苏松,必须数年以外,而京师往往又变样矣。(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押髪、如意、鬓钗、荷花瓣,及珠翠头面之类,北里中今已罕见。 时行者惟耳环、项圈、指戒、臂钏、别针、表链之属,故虽俗趋奢侈, 而实力则远逊于前,徒务外表,不究实际,君子于此,足知世风浇薄 之所由渐矣。(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今人称谓,敝县,敝郡,敝省,昉于左传之“敝邑”,盖谦词也, 唯京师至尊所在,不敢称敝字。(灯窗丛录)(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都门好,海甸泛轻舠,扶醉客游春柳岸,浣衣人语夕阳桥,一朵 妙峰遥。(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油菜本名芸薹,京师专名油菜,枝茎细小,炒食甚佳。(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伶装小脚,巧绝天下,燕兰小谱云:“始于魏三”,至今日尤盛 也。(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北地胭脂诗:“彩烛光遥嘴脸红,胭脂北地古遗风,南朝金粉 惟清淡,雅艳由来迥不同”。(见时尚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