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臣又好吃牛驴不典之物,曰“挽口”者,则牝具也;曰“挽手” 者,牡具也;又“羊白腰”者,则外肾卵也;至于白牡马之卵,尤为 珍奇,曰“龙卵”焉。(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虎骨烧,按能活血,舒筋,去风,老年人最宜,盖取烧酒用虎骨 煎之,为正阳门外乐家药铺专门之物。(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蜜渍果脯,按有杏脯,桃脯,频婆脯。(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满洲妇女,近乃皆改汉装,后此满汉种族之不分,亦犹昔时汉、 胡、羌、戎、契丹、女真、之不能别也。(以上《蕉盦随笔》)
时尚新谈改装妇人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脚 根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南方煮饭,以米入竹篱,至水次淘之,以手揉搓,屡漾之,糠粃 浄尽,少选,入锅,掩盖,爨以稻草,米胀水收,沸甚停火,俟米伸 腰,逾刻,再举火,不过一二秉秆,谓之还火。饭香从锅盖出,锅底 微有爆声,锅底者南方谓之饭滞,北方谓之锅巴,铲食之,香燥,和 以糖,可作糗糒,老幼皆宜,皆煮饭良法也。而北地少水,煤火性烈。
无另灶烧草,作饭但以米入滚水,谓之泡米,米泡软,沥出其汁,以 代浆粉,涤衣衾,老米固然,即玉田米亦然,米之菁华,不在饭内矣。(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素饭馆诗注云:“包办素席,佛前素供”。(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熏鱼儿炸面筋来哟呕”,注云:“熏一切猪头、肘子、肥肠、 绕肠、粉肠、肝、心、肺、口条、小鸡、螃蟹、鱼、鸡子、宝盖、什 件、带片火烧,肩挎小红柜,或云用药洗过,虽伏天,蝇不集。又有 吆喝烂肉者,货多不全”。(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肥套裤诗云:“英雄盖世古来稀,那似如今套裤肥?举鼎拔山 何足论,居然粗腿有三围”。(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捐输强半少年郎,楚楚衣冠是档房,冷署久沉无兴致,堂 期俱用矮提梁”。(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朝市丛载印花洋布诗:“印花洋布制精奇,颜色鲜明价又低,可 惜一冬穿未罢,浑身如蒜拌茄泥”。(见服用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旧都人民,习见官仪,礼貌是尚,故宾客往来,应对周旋,虽中 下社会,亦无不适中程式,他处人往往嫌其虚伪,而以“油子”嗤之, 然本性多近质实,凡故家老辈,接见子弟后进,礼倨而辞直,貌严而 情亲,仍不失先民矩范也。(旧都文物略)(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干爹爱吃南边菜,请到儿家仔细尝,每味上来夸不绝,那 知依旧庆云堂”。 又:“席前戏价不嫌多,分子原来只为他,循例一杯空尔尔,连 声犹说费张罗”。(以上见街市门)(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御河西岸尽南,名达子馆,蒙古年例入都所居,携土货于此贸迁
焉。贾肆栉比,凡皮物,(裘褐之属),毳物,(毡绒之属),野物,((鹿
+色)鹿之属),山物,(雉兔之属),荋物,(茹茵之属),酪物,(乳饼 之属),列于广场之中而博易焉,冬来春去,古之雁臣也,此为里馆, 安定门外为外馆,更巨于此。(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蒸锅铺的买卖儿,发明最早,凡在北京开设的,全是山东人多, 早先他门口儿,还摆着个斛食楼子(就是木头做的小酆都城儿),遇 有买斛食的,(俗名施食饽饽),得架弄上那个玩艺的,(两家儿买, 就赶不及啦),配合着仿佛透火炽。后来人越来越机灵,谁都不上那 个当,所以近年这种楼子,算是消灭啦。并且这个买卖儿,切摹儿是 真不少,(似乎近于生意),他必得在窗户上或幌子上,写点子戏出儿, 远远儿一看,直同前几年彩票行一样,也是红一条儿,黄一条儿,上 头写点子甚么牧羊圈咧,四郎探母咧,辕门斩子咧,走马荐诸葛咧, 其实说的可是江米人儿,并有个放生大桃商标,我可没见谁做过(不 开眼)。(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脐齐鲁燕赵之种蚕收茧讫,主蚕者簪通花银椀,谢祠庙,村野称 为“女及第”。(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蜂糕来哎,爱窝窝。”清真回教,挎长方盘,敲小木梆,必 于初一日开张,红白蜂糕,枣窝窝,糖窝窝,白糖、芝麻、澄沙三样, 爱窝窝,江米黏糕。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