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得鼎甲省分,是日同乡京官,开会馆,设宴演戏,遍请以前各 科鼎甲,迎新状元,其榜眼探花亦如之。鼎甲传胪,用大红长条贴门, 与得试差同。(南宫旧事)(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唱窑调诗云:“爱唱淫词窑调歌,街头信口任开河,错听疑是 读家谱,或者出身履历多”。(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初立警部,奏收妓捐,于是,南妓日多,旧中城所巡陕西巷韩家 潭一带,尽属妓家,与胭脂百顺石头等名八大胡同。初妓家所在,朝 士必回车避之,恐遭疑谤,至是平康之车,十九皆朝士,相觅必所欢 妓室,罕待于宅中者。 娼寮定章,至夜十二钟,一律闭门,而冶游诸君,每终夜奔走花 丛,不知何术出入。 从前娼寮,偶触人怒,即辗转藉势封门,花界畏之,甚于狼虎。 自纳花捐后,不得复作强暴之行。丁酉戊戌间,南城娼寮颇卑劣,视韩家潭之伶馆,不如远甚,其 规制大抵一果席二金,又当十钱四缗,其次则不设宴,不歌曲,但可留宿,费当十钱二十缗耳,费既少,妓之程度亦甚卑下,仆御走卒, 得一金即可强邀一宿,群妓亦欣然就之,蜀南萧龙友谓黔卒里使,窟 穴其中,非虚言也。 道光以前,京师最重像姑,绝少妓寮,金鱼池等处,特舆隶溷集 之地耳。咸丰时,妓风大炽,胭脂石头等胡同,家悬纱灯,门揭红帖, 每过午,香车络绎,游客如云,呼酒送客之声,彻夜震耳,士大夫相 习成风,恬不知怪,身败名裂,且有因之褫官者。(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脐齐鲁燕赵之种蚕收茧讫,主蚕者簪通花银椀,谢祠庙,村野称 为“女及第”。(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畿民家,羡慕内官富贵,私自阉割幼男,以求收用,亦有无籍 子弟,已婚而自阉者。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幽州岁不登,人以枣椹为粮,谷一石十万钱。(汉末英雄记)(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厨作绿豆粥,工而速办。(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虎骨烧,按能活血,舒筋,去风,老年人最宜,盖取烧酒用虎骨 煎之,为正阳门外乐家药铺专门之物。(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豆渣糕云:“豆渣糕儿价值廉,盘中个个比鹣鹣。温凉随意凭 君择,洒得白糖分外甜”。注曰:“豆面蒸球,外黏豆瓣,担挑叫卖, 有凉热两种,随意选买,每以箸一双叉糕二枚,故有有比鹣之语”。(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猪头肉云:“猪头不叫叫燻鱼,巧手切来片纸如。夹得火烧堪 大嚼,夕阳红柜走街衢”。注曰:“有卖猪头肉者,煮而燻之,兼有燻鱼,实非主品,而叫卖者,每于夕阳时,身负红柜,偏喊“燻鱼”而 不以猪头肉称,切时肉薄如纸,多夹其带卖之火烧(饼类)中食之”。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苏造肉云:“苏造肥鲜饱老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 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注曰:“苏造肉者,以长条之肥猪肉,酱汁 炖之,极烂,其味极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内食 之”。(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镶沿马褂诗云:“时兴马褂大镶沿,女子衣襟男子穿,两袖迎 风时摆动,令人惭愧令人怜”。(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肥套裤诗云:“英雄盖世古来稀,那似如今套裤肥?举鼎拔山 何足论,居然粗腿有三围”。(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满洲妇女,近乃皆改汉装,后此满汉种族之不分,亦犹昔时汉、 胡、羌、戎、契丹、女真、之不能别也。(以上《蕉盦随笔》)
时尚新谈改装妇人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脚 根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有谚语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大姑娘满街跑”。(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