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民风民俗
全部 文化生活 祭祀年节 婚丧嫁娶 衣食住行

都中以绵羊为贱品,宴客无有入馔者,去皮者谓之冒羊,不去皮 者谓之汤羊,味较胜,价比冒羊倍之。(以上《燕京杂记》) 

汤羊肉:六七两月前门外深沟市汤羊肉,购食者争先恐后,盖一 日祇鬻半日也,连皮而烹,烂而不膻。《春明采风志》(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薯蓣即山药,冬月掘根,可蒸可炒,京师以猪油及白沙糖和之, 蒸烂,谓之山药泥。(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苏造肉云:苏造肥鲜饱老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 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注曰:苏造肉者,以长条之肥猪肉,酱汁 炖之,极烂,其味极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内食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异想意寻招摇清音儿童个齐 争买冰糖听琴京有一卖糖者不敲锣 喊,弦胡沿街拉,最能引诱小儿故生意颇不恶。(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沿马褂诗云褂大沿,襟男穿,袖迎 风时摆,令人惭愧令人(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都门新竹枝词: “布衫灰色重当时,须子于今竟有皮,钱取沾光夸快手,饥鹰饿犬共追随”。(见市井门)(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本地管着戏园子叫“戏馆子”,离开北京都叫“戏园子”,并且本 地叫作“听戏”,外省通叫“看戏”。(以上燕市积弊)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上之人文雅沉鸷而不狃于俗,感时触事则悲歌慷慨之念生焉,其 犹燕丹遗烈乎。以至闾巷佣贩之夫,亦莫不坚强不屈,硁然以急人为 务,无阘茸砦窳之习,此其善也矣。然而风会之趋,人情之化,始未 尝不朴茂,而后渐以漓,其流益甚焉。大都薄骨肉而重交游,厌老成 而尚轻脱,以宴游为佳,致以饮博为本业,家无担石,而饮食服御拟 于巨室;囊若悬罄,而典妻鬻子以佞佛进香。甚则遗骸未收则树幡叠 鼓,崇朝云集,德化陵迟,民风不竞,此讵可令贾太傅见也。(京都形 势说)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贿赂之盛,莫如此日,都下有“白变黄,黄变白”之谣,盖前此以黄镠代白镣,取其易于挟持;近又以美珠代精金,其挟持尤易,而 人不觉也。(寒夜录)  
外官之馈赠京官者,夏曰“冰敬”,冬曰“炭敬”。冰敬之说久不 闻,炭敬尚有送者。(风月谈余录)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北使每能诵三苏文,盖幽、燕之于苏氏父子,耳食其名,重其人 与文久矣。(香树斋诗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内外城向有酒馆戏园,酒馔价最贵,初南来者未悉,每受其累, 一夕几费十金,近奉禁止,诚善政也。(水曹清暇录) 衣冠相宴,殆无虚日,一宴所费,恒百数十金,小食馆连巷交衢, 至不可数,旧酒馆皆山东人,后则闽粤淮汴皆有之,美味尽东南矣。 将夕,樊廔灯火齐上,每家座头,数百皆满,烹烩刀砧之声,达于远 近,过午漏犹未已。(都门怀旧记) 东华录顺治初有某御史建言风俗之侈云:“一席之费,至于一金, 一戏之费,至于六金”。又无欺录云:“我生之初,亲朋至,酒一壶, 为钱一,腐一簋,为钱一,鸡凫卵一簋,为钱二,便可款留,今非丰 馔嘉肴,不敢留客,非二三百钱不能办具,耗费益多,而物价益贵, 财力益困,而情谊益衰”。此二说也:在当时已极口呼奢,岂知在今 日则羡为羲皇以上?今日一筵之费,至十金,一戏之费,至百金,而寻常客至,仓卒作主人,亦非一金上下不办,人奢物贵,两兼之矣。 故同年公会,官僚雅集,往往聚集数百金,供一朝之挥霍,犹苦不足。(天咫偶闻) 从前宴客,一席多不过十余金,近日豪士宴客,动踰百元。(京 华百二竹枝词注) 平圃遗稿云:“康熙壬寅,予奉使出都,相知聚会,止清席,用单 柬。及癸卯还朝,无席不梨园鼓吹,皆全柬矣。梨园封赏,初止青蚨 一二百,今则千文以为常,大老至有纹银一两者,一席之费,率二十 金,以六品官月俸计之,月米一石,银五两,两长班工食四两,马夫 一两,石米之值,不足饷马房金,最简陋月需数金,诸费咸取称贷, 席费之外,又有生日节礼,庆贺及公祖父母,交知出都,诸公分。如 一月贷五十金,最廉五分起息,越一年即成八十金矣,贷时尚有折数, 有轻秤低色,一岁而记,每岁应积债二千金矣习以为常,若不赴席, 不宴客,即不列于人数。昔人谓都门宴客为酒肉卯,予谓今日赴席为 啖债,良不诬耳”。又堂邑张凤翔疏云:“移风易俗,当自辇毂始,迩 来官员,非有喜庆典礼,每酒一席,费至二两,戏一班,费至七两, 宜饬令节省”。(见骨董琐记) 近日京师梨园,声价十倍,红氍毹上,清歌一曲,缠头辄费千金, 宴会一次,动需巨万。忆光绪庚寅辛卯间,余初至都门,每届新春, 各署各科皆有团拜,每宴费三四百金,名角皆可罗致,较诸今日,不 可同年而语矣。(觉花寮杂记)(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酒肆,无室不备弦索,二三知交,酒酣耳热,辄自操胡琴, 琅琅以歌。然亦有忌讳处,一不得称唱戏,仅曰消遣;二不得隔座臧 否;三不得于隔座未毕一折时,起而夺唱。(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猴解人言,耍做多异。又以红绿各采衣置木箱中,令猴看视后, 呼取其采衣,猴开取服之,演戏,一无所舛,穿衣形状颇奇。复令就 地翻筋斗,又作踏绳之戏,甚可解颐。鼠人出二鼠于笥,以索套鼠颈, 二鼠各负索盘绕,几疑成结,后竟走出,索仍挺直,其妙乃尔。(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故老言,京师九门皆有神物镇之。正阳门城楼有仙狐,常幻作白 衣老人,出而拜月。崇文门有灵龟,尝修理街道,探至崇文门下,深 丈余,忽露龟甲,急以土掩之。宣武门为神獒,每当西市刑人,夜深 出而吸其血,目光如星。余尝于夜半赴宴归,忽见群犬奔走,若有所伺,御者曰,神獒出矣,停车道左,然未睹其状 也。其余六门,不可考矣。(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都竹枝词:“但开南顶(五月初一日起十八日止)极喧哗,(纨 袴少年多于此地生事)近水河棚数十家,纨袴少年归更晚,天桥南面 跑新车”。(见游览门)
自喜闻过斋诗稿南顶竹枝词八首:“红墙御囿接长渠,隔岸人家 尽草庐;一望青帘浑似锦,买春客到总停车。戏水儿童体态轻,凫鹥 队里任游行;忽惊灭顶人何处,突起金钱手内擎。窄窄弓鞋楚楚裳, 故将纨扇掩容光;因何不许分明看,半是羞郎半怯郎。淡淡衫披薄薄 纱,妆成端不藉铅华;文君更比相如渴,也向松阴坐品茶。遇春坊里 绣軿排,争看王孙走马来;搴起珠帘呈笑脸,今宵订下合欢杯。紫貂 玉虎号飞鹏,总属王家一盏灯;上得鞍来争纵辔,一声“好”字万声 应。多少观优士女来,更从绝顶小徘徊;无端一阵狂风雨,争脱罗衣 衷笠回。归途暮霭已苍苍,马骤车驰笑太忙;却入禁城城牡下,天街 雨过水淋浪”。 都门打油歌南顶诗云:“席棚屋里沽烧酒,柳树阴边嗜冷茶;不 比城中贵公子,夕阳归路跑飞车”。 吴严游南顶诗:“柳映红亭水映桥,碧霞宫殿郁迢遥;年年五月 开香社,大 好风光慰寂寥。龙冈委宛似卷阿,披拂者风爽气多;一带苇棚临 水岸,酒徒豪饮姣童歌”。 南顶碧霞元君庙在永定门外五六里,西向,左右有牌坊二,左曰 “广生长养”,右曰“群育滋蕃”,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时御书。每至五 月,自初一日起,开庙十日,士女云集。庙虽残破,而河中及土阜上,皆有亭幛席棚,可以饮食坐落。至夕散后,多在大沙子口看赛马焉。(以上燕京岁时记) 永定门外碧霞元君庙,俗称南顶,旧有九龙冈,环植桃柳万株,南邻草桥河。五月朔,游人麕集,支苇为棚,饮于河上。亦有歌者侑 酒,竟日喧阗。后桃柳摧残,庙亦坍破,而游者如故。近年有某侍御 奏请禁止,遂废其事,与昔日金鱼池相彷佛。《天咫偶闻》
永定门外迤南,有积涝一区,名曰“南汀”,京音讹为“南顶”, 有庙市,每年五月初一日开市,至十五日闭止。市中茶棚栉比,履舄 交错,伊其相谑,比诸溱洧,实诲淫所也。旧有天桥跑飞车之习,近 更拓辟广场,供人跑马,竞夸身手,迭起争端。(新燕语)
南汀俗名南顶,在永定门外。向例五月有庙市,自朔迄望,喧异 恒时。城中少年,辄多往游,且有天桥跑飞车之陋习。今自汽车通行, 旧俗遂不复再举矣。《京华春梦录》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卖凉货者(即卖酸梅汤、玻璃粉、桃脯、果子干、玫瑰枣等),敲冰盏(二铜器如小碗,一手持之,互震作响),其声“叮擦叮擦叮叮擦 擦擦叮叮擦”。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食味杂咏北味烧小猪注云:烧炙,古制也,载在诗礼,火化之 始,法良味真,烧、燔、烹、炙、尽之矣。南人不习为之,市脯则不 精。其出自巨室家庖者,远胜南肴,而烧小猪为最(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刀豆,今京师盐小菜中有此。(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好热呀,豆腐脑儿热呀”,注云:“前笼上设方盘,后以布裹腐坛,浇高青咸,红根丁”。(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都中妇人,尚炫服之饰,如元旦、端午、各有纱苎新衣,以夸其 令节,丽者加绣文,然不为经岁之计,罗裙绣带,任其碧草朱藤,狼藉而已。每过元夕之日,中秋之辰,男女各抱其绮衣,质之子钱之室, 例岁满,没其衣,则明年之元旦,端午,又服新也。大抵京师前头诸 色人,供奉时少,是以明净新妆,但欲好取襄王之意,而士女不识所 由,争为东家之效,既已习惯,亦且为寻常衣服之事,不顾断尽苏州 刺史之肠矣。(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