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民风民俗
全部 文化生活 祭祀年节 婚丧嫁娶 衣食住行

内外城向有酒馆戏园,酒馔价最贵,初南来者未悉,每受其累, 一夕几费十金,近奉禁止,诚善政也。(水曹清暇录) 衣冠相宴,殆无虚日,一宴所费,恒百数十金,小食馆连巷交衢, 至不可数,旧酒馆皆山东人,后则闽粤淮汴皆有之,美味尽东南矣。 将夕,樊廔灯火齐上,每家座头,数百皆满,烹烩刀砧之声,达于远 近,过午漏犹未已。(都门怀旧记) 东华录顺治初有某御史建言风俗之侈云:“一席之费,至于一金, 一戏之费,至于六金”。又无欺录云:“我生之初,亲朋至,酒一壶, 为钱一,腐一簋,为钱一,鸡凫卵一簋,为钱二,便可款留,今非丰 馔嘉肴,不敢留客,非二三百钱不能办具,耗费益多,而物价益贵, 财力益困,而情谊益衰”。此二说也:在当时已极口呼奢,岂知在今 日则羡为羲皇以上?今日一筵之费,至十金,一戏之费,至百金,而寻常客至,仓卒作主人,亦非一金上下不办,人奢物贵,两兼之矣。 故同年公会,官僚雅集,往往聚集数百金,供一朝之挥霍,犹苦不足。(天咫偶闻) 从前宴客,一席多不过十余金,近日豪士宴客,动踰百元。(京 华百二竹枝词注) 平圃遗稿云:“康熙壬寅,予奉使出都,相知聚会,止清席,用单 柬。及癸卯还朝,无席不梨园鼓吹,皆全柬矣。梨园封赏,初止青蚨 一二百,今则千文以为常,大老至有纹银一两者,一席之费,率二十 金,以六品官月俸计之,月米一石,银五两,两长班工食四两,马夫 一两,石米之值,不足饷马房金,最简陋月需数金,诸费咸取称贷, 席费之外,又有生日节礼,庆贺及公祖父母,交知出都,诸公分。如 一月贷五十金,最廉五分起息,越一年即成八十金矣,贷时尚有折数, 有轻秤低色,一岁而记,每岁应积债二千金矣习以为常,若不赴席, 不宴客,即不列于人数。昔人谓都门宴客为酒肉卯,予谓今日赴席为 啖债,良不诬耳”。又堂邑张凤翔疏云:“移风易俗,当自辇毂始,迩 来官员,非有喜庆典礼,每酒一席,费至二两,戏一班,费至七两, 宜饬令节省”。(见骨董琐记) 近日京师梨园,声价十倍,红氍毹上,清歌一曲,缠头辄费千金, 宴会一次,动需巨万。忆光绪庚寅辛卯间,余初至都门,每届新春, 各署各科皆有团拜,每宴费三四百金,名角皆可罗致,较诸今日,不 可同年而语矣。(觉花寮杂记)(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都人以小琉璃瓶畜红鱼作供。(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春台三庆四喜和春为四大徽班,其在茶园演剧,观者人出钱百九 十二,曰座儿钱,惟嵩祝座儿钱与四大班等,堂会必演此五部,日费 百余缗,缠头之彩不与焉。下此则为小班,为西班,茶园座儿钱,各 以次递减

有差,堂会则非所与闻。西班诸伶,则捧觞侑酒,并所不习。 近日亦有出学酬应者,然召之入酒家则可,茶园则众人属目之地,有相识者,亦止遣傔仆,诸伶仍不登座周旋也。(以上京尘杂录) 当时各园散座,每人收京蚨一千三百文,即在当十铜元十三枚也。包棹六千。又有所谓官座,系平连三棹,间以木板,每座售京钱 二十四千,绅商请客,必先日定官座。今日戏价,较当时贵十倍不止。(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渔利人诗云:“愚人偷利狠心肠,远别门庭去故乡,十载京师 生意好,全忘妻子与爷娘”。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都戏馆,倶于元旦开市。是日各部梨园,扮元坛登场,呈金书 “开市大吉” 四字为贺,各馆咸以先至为荣。除夕子夜,即张灯火 以待。(虫鸣漫录)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赵翼戏咏火判官诗注:“京师人于上元节,以泥塑鬼判,虚其肠, 燃火于中为戏。”(瓯北诗钞)(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每遇上元节,五城各设灯棚,宝马香车,极承平岁华之丽。 是夕三鼓后,步军统领于正阳门城上,以灯绳曳取城外武营官名帖, 谓之“调将”,二百年来旧例也。(壬癸藏札记)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卖烧饼油炸鬼者(油炸鬼以香油炸发面条,西城外城呼为麻花), 吆喝声,油炸鬼烧饼,或烧饼大油炸鬼,或热的来……大油炸 鬼,芝麻酱来……烧饼,或麻花……烧饼(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北方食物,有南方所未有者,如腊八粥,水饺子之属,又以面裹 榆荚,蒸之为糕,拌糖而食之;以豌豆研泥,间以枣肉,谓之豌豆黄; 以黄米面合小豆枣肉,蒸而切之,名切糕;以糯米饭夹芝麻糖为凉糕, 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好热呀,豆腐脑儿热呀”,注云:“前笼上设方盘,后以布裹腐坛,浇高青咸,红根丁”。(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檀天禄尝于酒座遇秋芙沈醉,侧戴花边小毡帽,蟠大髪辫于顶, 披衣趿鞵,作软棚装。(以上《京尘杂录》)(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本地管着戏园子叫“戏馆子”,离开北京都叫“戏园子”,并且本 地叫作“听戏”,外省通叫“看戏”。(以上燕市积弊)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北平俗曲时道人云:“够着脚交几个顶带荣身客,一步登高枝儿 上了鬼门,也学穿长袍短褂才出门去,也学那戴帽穿靴就把品敦,雇 车也学教赶车的将那缨帽戴,听戏也学教跟役的把马褥铺陈,也学唤 从人「来呀!来呀!」的胡叫,也学闲谈论「妙哇!妙哇!」的甩贫, 也学看报知道些朝廷律例,也学观书记住些妙论明文”。(百本张钞本 子弟书)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长安宴会方小彻,长班即燃提灯满前除以促之,此亦宴会中一煞 风景事。(西河诗话) 西河又谓长安宴会方小彻,长班即燃提灯满前除以促之,今无此 习。(藤阴杂记)(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以歌侑酒,欢场旧例也,而近时日下,微有不同,必其可以奏技, 方能强之,若仅熟口头语,不足入高人之听者,虽情有难却,亦终面 頳音涩。其为乱弹名色,虽不吝其技,然亦视交之浅深,非贸然自献 也。(以上侧帽余谭) 京师宴集,非优伶不欢,而甚鄙女妓,士有出入妓馆者,众皆讪 之,结纳雏伶,征歌侑酒,则扬扬得意,自鸣于人,以为某郎负盛名, 乃独厚我,伶恃娇憨,饰风雅,闻有书画名者必索之。(金壶遁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门杂诗云典衣戏是谊重朋莫辞,斋戒日,算来还占便(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下处诗云场策勋,敌力分, 道摧军,又遇一班娘子(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打胎药云:“近来药室更胡为,包打生胎法自奇,服下果然离 母腹,闺房暧昧更谁知?” 

票黏心裁传出化胎利辈知阴 事,孙报应暗。(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时俗多以是日祀其先世。《水曹清暇录》 十五莲花灯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传地官赦罪之辰,人家上冢奠先人,如清明仪。僧家建盂兰盆会,诵经斋醮,焚化纸船,谓之“法船,”以为 度幽冥孤独之魂。市中卖各种花灯,皆以纸作莲瓣攒成,总谓之莲花 灯,亦有卖带梗荷叶者,谓之荷叶灯。晚间,小儿三五成群,各举莲 花荷叶之灯,绕巷高声云:“莲花灯,莲花灯,今天点了明日扔。”或 以短香遍粘蒿上,或以大茄满插短香,谓之蒿子灯茄子灯等名目,此 燃香之灯,于暗处如万点荧光、千里鬼火,亦可观也。《京都风俗志》 中元黄昏以后,街巷儿童,以荷叶燃灯,沿街唱曰:“荷叶灯,荷 叶灯,今日点了明日扔。”又以青蒿粘香而燃之,恍如万点流萤,谓
之蒿子灯。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纸制成莲花莲叶花篮鹤鹭之形, 谓之莲花灯。《燕京岁时记》
中元不为节,惟祭扫坟茔。初间,街头便有以彩纸作莲花及各种 花篮鹤鹭之形卖者,自十五日黄昏后,各巷儿童皆以纸莲荷叶,燃灯 其中,群行喊之:“荷叶灯,荷叶灯,今日点了明日扔。”众口一词。又以巨蒿粘香,遍垂而燃之,如万点萤。又有好事者,糊棺材,屎桶 各灯,假锣鼓行敲之,有哭舅舅者。《春明采风志》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鱼藻池俗称金鱼池,其民仍畜金鱼为业焉。《日下旧闻考》 鱼藻池在今崇文门东,即俗呼金鱼池,居人界池为塘,岁种金鱼以获利,内庭池沼临幸,则取给焉。《水曹清暇录》 京师金鱼池,相传土人以市金鱼为业,鱼种不一,只可畜以为玩,生捣服解生鸦片毒。《光绪顺天府志》(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