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①(1617—1684)清山西永宁(今离石)人,字北溟,号于山。顺治十八年(1661)由副榜贡生授罗城知县。康熙十七年(1678)官福建按察使。十九年晋直隶巡抚,旋迁两江总督,卒于任。执法决狱不徇情面,被圣祖称为“今时清官第一”。著作有《于清端政书》等。②(1638—1700)清汉军镶黄旗(一作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号如山。荫生出身。康熙七年(1668)任乐亭知县,有善政,拔为江宁知府。历安徽按察使、直隶巡抚、河道总督。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以左都御史衔督运中路军粮。三十七年修浑河,筑永清、固安等堤,圣祖遂改河名“永定”。(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王杰(1725年-1805年2月9日),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清朝状元、名臣,有清一代陕西第一名臣。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吏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嘉庆帝即位,仍为首辅。 王杰在朝四十余年,忠清劲直,老成端谨,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子太师,谥号文端,祀于北京贤良祠。
裘曰修(1712—1773)清代大臣。字叔度。南昌新建县双港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3年后为进士,官至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四库全书馆总裁。生平政绩以治水闻名,曾组织民工开挖了贾鲁河、惠济河、涡河、丰乐河等河道67条,总长3000余里。先后疏导了山东伊家河,安徽肥河、宋阳河、十字河、武家河、霍邱城西河、东水关河,河南永定河、北运河等。曾任《大清令典》、《四库全书》总裁。奉敕撰《热河志》、《大学志》、《西清古鉴》、《钞录》、《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书。为官纪律严明,乐于助人,常把薪俸施赠给贫困的人,自己则俭衣节食,甚至典当衣物度日。留有“畏其明而乐其宽”之称,卒后谥文达,有《奏议》和诗文等10余卷传世。(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上, 1998-10)
那彦成(1763年-1833年),章佳氏,字绎堂,号韶九、东甫,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阿桂之孙,工部侍郎阿必达次子,清朝大臣。 那彦成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随后不久担任翰林院编修。此后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户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工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礼部尚书、陕甘总督、直隶总督、理藩院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 道光十三年(1833年),那彦成去世,享年七十岁,谥号文毅。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文贞”。雍正元年(1723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来源:百度百科)
梁国治(1723—1786),清代书法家,字阶平,号瑶峰,一号丰山,又号梅塘,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殿试头名状元。由修撰累官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以经术勤吏治,清俭自守,好学爱才,治事敬慎缜密。有《敬思堂文集》。曾充任《四库全书》副总裁。卒谥文定。
何凌汉(1772-1840)清大臣、书法家,字云门,号仙槎,道州(今湖南永州道县)东门乡东门村人。嘉庆十年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先后典广东、山东、福建、浙江、顺天府乡试;曾先后担任顺天府尹、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朝廷要职;曾先后担任山东学政、浙江学政、经筵讲官等重要职务,为中华民族培养出了众多历史俊杰。(来源:百度百科)
冯铨(1596年—1672年),字伯衡,又字振鹭,号鹿庵,顺天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中国明清贰臣、收藏家。明万历进士,授检讨。 天启五年(1625),谄事魏忠贤,以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不久即晋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次年因得罪崔呈秀而被罢免。崇祯初以谄事魏忠贤,赎徙为民。顺治元年(1644年)降清,令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次年,授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顺治十三年(1656年),加太保致仕,仍留备顾问。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设内阁,命以原衔兼中和殿大学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卒于涿州。谥文敏。(来源:百度百科)
藏族,齐浸 (今金川县) 人,大金川土司郎卡之子。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四月,郎卡死后,主土司事,少年勇武,欲吞占邻近土司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四月初五,革布什咱土司色楞郭多布赴丹巴热水塘洗温泉浴,被属下所杀,索诺木发兵攻占革布什咱各寨落,六月,小金川土司偿格桑也发兵再攻鄂克什及明正土司地。清廷命阿尔泰率军进讨小金川,第二次金川战役遂起,偿格桑以献地为饵,请求索诺木助兵。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十二月,清军抵美诺,小金川为清军攻占,偿格桑入大金川与索诺木会合,清廷檄索诺木缚献偿格桑,不应,索且暗地派兵助小金川抵抗清军。乾隆皇帝以“两金川土司同恶相济”,决心一举并灭,命温福为定边将军,阿桂、丰伸额为副将军,合兵攻大金川。索诺木率兵民凭险筑碉,层层设防,壁垒森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夏,温福以索诺木全力抗守不得进,屯兵大金川之东木果木,索诺木指使小金川头人七图葛拉尔思甲布及诸土司聚兵数千人,攻陷清军提督董天弼的底木达(今小金县扶边)营地,切断粮运,突袭木果木,夺清军炮台,土兵四面攻入,清营无备,万余人一轰而溃,温福仓皇失措,中枪而死。各碉卡守兵望风溃散,清军惨败,损失军资器械无数。乾隆皇帝旋命阿桂为定西将军全力进攻,索诺木曾偿格桑首级,献尸请降,阿桂不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初四,索诺木在清军强大军事的打击下,于噶拉依 (今安宁乡) 官寨出降,旋被押解至北京,于是年九月处死。(来源:藏族大辞典, 2003-02)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清康熙二年(1663)举人,六年进士,十二年,授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内廷设南书房,奉命入直,得康熙器重。二十年,因葬父乞假归里,居4年召回京师,迁兵部侍郎,调礼部兼管詹事府,充经筵讲官。二十八年,擢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仍管詹事府。再调礼部尚书,兼官如前。后因祭文“未详审”被革尚书之职,仍掌翰林院、詹事府,教习庶吉士。三十一年复官,相继任国史馆《国史》、《大清一统志》、《渊监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晚年归里,卒谥文端。世宗即位,赠太子太傅。乾隆初年,加赠太傅。著有《笃素堂诗集》、 《笃素堂文集》、《笃素堂杂著》、《存诚堂诗集》、《南巡扈从纪略》、 《易经衷论》、 《四库著录》、《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行于世。(来源:安徽人物大辞典, 19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