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浮丘山南端峰巅,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后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渐具现今规模。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毓庆宫,古代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添建大殿1座并游廊、抱厦,嘉庆六年(1801年)继续扩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和二十三年(1897年)加以修缮。
云林寺,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城内西门南侧,俗称西寺,西大寺。据雍正七年(1792年)《阳高县志》载,云林寺是由皇帝下诏而建,系明代建筑。
云林寺,清光绪、宣统年间修葺扩建。
云林寺,本身的价值在主殿三面殿墙的壁画。1996 年1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桓侯庙又称张飞庙,是长江三峡中一著名景点,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位于云阳老县城的对岸——长江南岸飞凤山麓,离重庆市区382公里,是为纪念三国名将[[张飞]]而建的祠宇,据传,张飞头颅葬于此,而身体葬于四川阆中的汉桓侯祠,因此民间有说法张飞「身在阆中,头在云阳」。张飞庙一座文武合庙,庙里的建筑主要有七座,其中正殿、旁殿、结义楼、望云轩、助风阁是为纪念张飞而建,杜鹃亭和得月亭是为纪念唐代诗人杜甫在此客居两年而建。据史料记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已有1700多年历史。
因修建三峡工程,张飞庙的最低海拔只有330米,因此张飞庙整体搬迁至长江南岸的盘石镇龙安村,此地地理特征与原址相似,并仍然与新云阳县城隔江相望。张飞庙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地面文物搬迁项目,它的保护方案采用“原物搬迁”,就是尽可能地使用建筑物原物,另外也必然会补充一些辅料。新张飞庙的主体工程于2003年6月完工,2003年7月19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浴德殿是建筑物名。即重华宫之西庑, 位于紫禁城内西六宫之北。殿内匾额为“抑斋”。据清高宗《圆明园长春仙馆抑斋》诗注:“长春仙馆,予为皇子时居也,颜书室曰抑斋,与重华宫西厢同。
清高宗即位后,凡园亭行馆有可静憩观书者,率以抑斋为名额”。又据清高宗《抑斋记》内有:“予向居重华宫,洁治西厢为书室,而名之曰抑斋”  。
养云轩意为“养蓄云气之轩”。养云轩是颐和园中现存不多的乾隆时期的建筑,位于乐寿堂以西,排云殿以东,长廊以北。为一所四合院,正殿五楹,东厢房名“随香”,西厢房为“含绿”。是随慈禧来园时嫔纪、命妇、格格的休息之所。慈禧的女画师缪素筠曾住于此。养云轩门前有莲塘,俗称葫芦湖,上架一孔汉白玉石拱桥。过桥即是长廊。轩东有叠石洞穴及天桥通往乐寿堂的西花园扬仁风。
位于畅春园内。
宝峰寺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宝峰镇宝珠峰下。寺院初名为“泐潭寺”,又称“法林寺”,因坐落在石门山内,故有“石门古刹”之称。唐大中年间易名“宝峰寺”,沿用至今。宝峰寺自创建1200余年来,几度兴废,“文革”中列蒙厄运,香火中断。1993年兴工重建,每栋殿堂均由时任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亲自设计,所有资金亦由他向海内外募化。
宝峰寺是马祖道一的重要道场,自唐贞元元年(785年)起,马祖曾多次率徒来此弘法。随着马祖“洪州禅”的建立,宝峰寺道场文化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民族文化、道德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凝晖堂是北京故宫非开放区建福宫西花园建筑群中的一座古建筑。周围有敬胜斋、碧琳馆、延春阁等建筑。各建筑大小不一,高低错落,内以游廊相连,并配有山石树木,虚实得当,堪称融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特色于一体的佳作。 
延寿堂,位于故宫慈宁花园内西侧,吉云楼以南,紧邻花园西墙,东与含清斋相对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据史料记载,延寿堂与含清斋同时修建,含清斋亦为乾隆皇帝侍奉太后或丁忧守制之用;延寿堂亦为太后嫔妃们疗养、游憩之处,皇上及后妃有恙,即招太医于延寿堂望闻问切、开方奉药。
宋代太府寺下有“布库、茶库、杂物库”等。《宋史·职官志》:“茶库,掌受江浙、荆湖、建剑茶茗,以给翰林诸司及赏赉出鬻。”
剑山是五山家族中第三座山,山高87.33米,剑山因为山的形状像一柄出了鞘横放着的宝剑,又名剑脊山,因为山峰如刀刃,又称刀刃山。狼五山中,其他四座山都是纵向走势,惟独剑山呈横向走势。 
崇福寺,位于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旧城内东街北侧。是一处规模宏敞,殿阁群居的古寺庙。崇福寺坐北朝南,外观古朴、庄严,门前雄狮端坐,寺内,殿阁五重,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面积23400平方米。
崇福寺,创建于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将军、朔州人、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建造。到辽代,寺被改为林太师府衙,后又改为寺庙,取名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间,寺庙扩建,大兴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寺”。
无尽意轩位于颐和园养云轩之西,为一组四合院形式建筑,背依万寿山,门临荷塘,园西为国花台。院内墙上装饰有造型各异的什锦灯窗。院内正轩五间,东西各有3间厢房,东西北环闭,面南敞开,背山临水,极为幽静。
琉璃,是一种矿物质材料。半透明体,把它涂在陶质(坩子土)制成的筒瓦、板瓦、脊鲁等构件表面,然后放至陶窑内用火烧成一层细密的彩色釉,使之成为一体的彩陶器物。釉在陶表面,有耐磨、结实、坚硬、美观的优点,是中国富有民族色彩的建筑构件材料。
大佛堂,即慈宁宫后殿,为清代太后、太妃礼佛之所,可能因其是清宫众多佛堂中体量最大者,俗称为“大佛堂”。
故宫未开放区的1个建筑物。有2间屋子,配殿2间。兆祥所在清代是较低级嫔御的娘家人入宫期间的住处。
古华轩是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成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轩为敞轩,座北面南,正面悬挂乾隆帝御笔“古华轩”木匾。轩之内外还悬木雕龙匾4块,明间楹联一副,均是乾隆帝为轩前的百年古楸而题。倚树建轩,故名“古华轩”。
位于畅春园内。
绿云肪位于今香山饭店(虚朗斋旧址)北侧,周围老树参天,绿荫布地,乾隆年间仿热河避暑山庄之“云帆月舫”而建,形若舟舫,内设斋堂。
乾隆原诗序称:夫舟之用以水居无异陆处为利,而陆处者又以入室如在舟中为适。然而山居水宿,无事强生分别。况载舟覆舟,为鉴又岂独在水哉。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在原绿云肪遗址上修建了香山慈幼院图书馆,50年代改为小白楼。现被占用不对游人开放。
乾隆御制《绿云舫》诗曰:“园中水皆涓涓细流,不任舟楫,因仿避暑山庄内云帆月舫斋室而经舫名之。盖自欧阳氏画舫而后人多慕效之者,夫舟之用以水居无异陆处为利,而陆处者又以入室如在舟中为适。然则山居水宿,无事强生分别。况载舟覆舟,为鉴又岂独在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