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过滤您的搜索...
出版年份
排序结果
出版时间--最近
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
搜索结果:阜成门
按相关性查看25个结果中的1-10
2/3 每页显示10|20|50|100
  • ISBN:9787200135268
    作者:(明)刘若愚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刘若愚
    摘 要:刘若愚撰。刘若愚 (1541—?),万历年间太监。万历二十九年 (1598) 入选司礼监,初隶陈矩名下,后为魏忠贤的心腹李永贞选入内直房,掌管文书笔墨。崇祯即位,刘若愚被廷臣纠为魏党,曾坐罪被处斩监候。以后得到赦免。作者于狱中所写是书,即为辨明自己不属魏、李一党面作。是书共24卷,虽本意在喊冤,却记述了晚明对皇帝、后妃、太监、宫女诸多宫内之事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书为一卷一题,计有《忧危竑议》前后两记、《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大审平反纪略》、《两朝椒难纪略》、《正监蒙难纪略》、《逆贤擅政纪略》、《客魏始末纪略》等23卷,并附《黑头爱立纪略》 1卷。其中16卷记内府职掌、17卷记大内规制18卷记内板经书、19卷记内臣佩服、20卷记饮食好尚,对北京宫苑的规模,太监们的职掌,内廷日常生活和饮食服装、娱乐嗜好等等有详细记录,是研究明代宫廷的重要资料,并为明人吕毖所选,题名 《明宫史》 而刊行。是书作者身为太监,长期生活在宫内,所记多为自己的耳闻目睹。但书中盛称太监陈矩,则为是书瑕疵。是书有《海山仙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和《明季野史汇编》23卷本。台北成文图书出版社有影印本。以后又有 《酌中志余》2卷行世,不知撰人《一说为刘若愚续作),可为阅读是书的参考。(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9787530000526
    作者:陈宗蕃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本书记述了北京城区宫殿苑囿、坛庙衙署的建置沿革,重点记述了近四千条街巷胡同的变迁,包括它们的名称、位置,其中重要的衙署、王府、名人故居、祠庙、会馆、古迹,以及有关的轶闻掌故等。(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 ISBN:9787200134117
    作者:(明)张爵著;(清)朱一新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张爵编写。张爵,为嘉靖时人。他“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胡同亦书元”,而采辑成篇,于嘉靖三十九年 (1560) 后刊行。书分五城: 正阳门内皇城两边为中城,崇文门内街东往北至城墙及东城外为东城,宣武门内街西往北至城墙及西城外为西城,正阳、崇文、宣武门外为南城,地安门往北至安定、德胜门内为北城加以介绍,对这五城的三十三坊的名称、方位以及各坊的胡同都作了记述,同时还附载了京师八景、古迹、山川、公署、学校、花囿、仓场、寺观、祠庙、坛墓、关梁的名称。是书记载简明、条理清晰,书前并附有总图一幅,查看起来十分方便。是书为了解明代京师情况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并可作为研究当时皇城规模、建置和用途的参考,从而想见当时帝王和京师百姓们绝然不同的生活。是书曾为朱彝尊编纂的 《日下旧闻考》所引用,光绪《顺天府志·世文志》也予以记述。今天北京旧城已经过了很大改造,发生了诸多变化,是书作为认识北京地理历史的作用,已很珍贵,但是书出版后,极少单行本流传。196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此书。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将是书与 《京师坊巷志稿》 合订再次行世。(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京师坊巷志稿》:清朱一新编写。朱一新,生平事迹不详。清光绪十一年 (1885) 重修《顺天府志》,朱一新缪荃孙为此合纂《京师志·坊巷》上下卷。以后朱一新又重新整理是书,以现书名出版单行本,分上下两卷刊行。书中把明清以来京城各坊巷胡同的变化记录下来,对各处的名称、位置、沿革等作了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作者并根据许多有关著述的记载,对一些问题作了考证,如“灵清宫” 条,作者就引录了 《明成祖实录》、《帝京景物略》、《明史·礼志》、《明史·方技传》、《春明梦余录》、《世庙识余录》、《燕都游览志》等多种史籍中的文字,将该宫的由来、沿革和明以来作为祭礼庙宇的情况一一开列,并说明灵济宫即灵清宫,因读音讹误而呼济为清。通过这些资料,可以人中看到该庙的兴衰: 从一个普通的小祠逐步演变为 “明代凡大朝会,百官习仪于此” 和 “灵济宫讲学,莫盛于癸丑甲寅间,是时大学士徐阶、礼部尚书欧阳德、兵部尚书聂豹、吏部侍郎程文德主会, 皆有气势, ?绅可攀附得显官, 故学徒云集至千人” 的情景。是书中有不少这种考证,很有价值,为研究明清的来皇城的变化沿革集中了有用的史料。但是书有的材料引得过多,也不免有的地方显得芜杂。清末,刘承干又曾重订是书,共分10卷5本刊行,内容有所增添,却删去不少掌故。1962年,北京出版社仍用朱一新本排印此书。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此书,与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合订出版。(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
    作者:朱清华编
    出版社:北平市籌備自治委員會
    关键词:
    摘 要:《北平市自治区坊街巷村里名称录》一书,则是国民政府筹划与开展地方自治运动的产物。按照当时政府规划,将北平市划分成十五个自治区,各区设坊,坊下再设有各级自治机构,本书就是当时划分区坊的一本“总账”,由于所记地名非常详细,与本书收入的几种文献,以及《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京师坊巷志稿》等其他相关文献互相对照,就能捋出北京地名发展演变的一条“线”来。
  • ISBN:9787200134148
    作者:(清)吴长元辑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吴长元著。吴长元,生卒年不详。字太初,浙江仁和人。乾隆年间久住北京,为公卿仇校文艺。所作是书16卷,记载北京的史地沿革和名胜古迹。其卷1介绍天文,卷2介绍大内,卷3、卷4介绍皇城,卷5至卷8介绍内城,卷9、卷10介绍外城,卷11介绍苑囿,卷12至卷15介绍效坰,卷16为识余。是书根据康熙时朱彝尊所编《日下旧闻》 和乾隆钦编的《日下旧闻考》两书增删重写而成。作者为饱学之士,又在京城生活多年,他依靠自己的实地考察和耳目所闻见,并参考史乘记述和碑帖所载,对上述两书中的史料爬梳删节、诠释补充,还对其中错误不实之处,提出了质疑和纠正,这样就使是书不仅可作为 《日下旧闻》和《日下旧闻考》 的简略本来读,而且其中内容与两书互异或有补充的地方,也为参证考史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此外是书原附有地图18幅,可增加对各卷介绍的感性认识。各图乾隆版本分置各卷内,光绪时的本子则将图都总置卷首。1964年,北京出版社根据光绪时的本子和乾隆戊申年(1788) 刻本以及另外一种本子整理此书,并也将附图置于卷首点校出版。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又重新出版此书。(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9787200134599
    作者:(清)鄂尔泰、(清)张廷玉编纂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乾隆七年(1742),清高宗见明代编有 《明宫史》 一书,乃诏令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编纂本朝宫史。乾隆二十四年,嫌书简约,又令蒋溥裘曰修重加编辑。乾隆二十六年,再派于敏中、陈孝泳等帮同校录。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全书告成。共36卷,分为训谕,典礼、宫殿、经费、官制、书籍6门,记述清代宫室的各种情况。其中训谕门,收顺治、康熙、雍正的“圣训”、乾隆的谕旨,有许多严令内监参与朝政、崇尚节俭的内容。典礼门,辑录有关礼仪、宫规、冠服、仪卫等规制。宫殿门,记载宫殿苑囿的建置、沿革,并录大量御制诗文。经费门,记录内廷的铺陈器皿、衣服饮馔、年例日用的费用。官制门,主要指内官之制,列出宫内各处使役太监的职守、人数,以及对他们的奖励、惩罚等措施。书籍门,有实录、类纂、总集、目录、类书,校刊等16顶,记载清初官修的重要书籍,如《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渊鉴类函》、《康熙字典》等大书的编书缘起、内容等。是书为体现高宗诫谕子孙遵循、效法和警戒之意,所下功力不小,其中许多材料,为以后官修的 《清会典》、《会典事例》和朱筠等奉勅编的《日下旧闻考》等书所征引,是一部研究清代宫廷和历史的重要参考书。是书编成后缮录三册,存藏于乾清宫、尚书房、南书房三处,并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但一直没有刊刻。1925年天津博爱印刷局出版铅印本。1984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根据此铅本重印此书出版。(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978-7-200-13591-6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一百四十一至卷一百六十,内容包括京畿、京畿附编、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及杂缀。(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200135831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八十一至卷一百,内容包括国朝苑囿、郊坰。(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200-13587-9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六十一至卷八十,内容包括城市、官署、国朝苑囿。(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200-13586-2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四十一至卷六十,内容包括皇城、城市。(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