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五日,即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后第三天,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奏上一折,向皇帝保荐康有为、黄遵宪、梁启超、张元济等“维新救时之才”。二十八日,光绪帝第一次召见康有为,商量和确定变法的步骤和措施。召见中,康有为向光绪陈述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形势,提出要尽变旧法,请求光绪统筹全局中。“先开制度局而变法律”。还建议大胆择用有才之士,允许他们上条陈,协助办理新政。康有为还着重指出了八股试士的危害性,并对答了译书、游学、游历等事。对康提出的各种看法和主张,光绪均表同意。召见后,旋准康有为专折奏事,并任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康有为利用专折奏事的特殊待遇,不断地上奏折、递条陈,提出了一系列新政建议,如开制度局议行新政、奖励工艺创新、振兴商务、开矿筑路、裁撤厘金、废八股改试策论、兴学校、办报馆、禁缠足、裁旧军练新兵等等。百日维新期间,光绪颁布的改革诏令,推行的新政,在许多方面,尤其在文教、军事方面,直接采纳了康有为的建议。
延年会是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的维新团体。光绪二十四年(1898)闰三月初五日,由谭嗣同、熊希龄等倡立于长沙《湘报》馆内。该会力主改革烦琐礼仪和无所事事、虚耗光阴的陋习,提倡省去无谓应酬、纷扰,珍惜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一日程数日之功,一年办数年之事,规定凡有要事商谈,须先致函相约,过时不候不见;会谈只可言事之本末,言毕即行,不得无聊闲谈。戊戌政变后解体。
保国会是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康有为等发起,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二十七日,成立于北京粤东会馆。议定章程三十条,主要内容为:一、“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二、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三、讲求变法,研究外交,谋求经济实效,以协助政府治理国家。还规定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皆设分会。保国会先后集会演说三次,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由于封建顽固派的攻击、威胁、破坏,一些投机分子畏祸退出,会员由二百人减到百人左右,不久便不得不自行停顿。尽管保国会因被破坏而夭折,但它的宗旨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会上发表的演说,却在天津、上海、广东各地报刊登载,影响很大。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1898),杨锐等联合旅京川籍同乡,在北京四川会馆发起成立蜀学会,以期互通声气,共同讲求变法维新。三月,扩大加入保国会。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偿付《马关条约》规定的第四期对日赔款,右中允黄思永于正月初九日奏请筹借华款,造自强股票。经户部议决,定名“昭信股票”,寓“以昭信守”之意。正月十四日,正式颁发。二月初九日,户部又拟定具体章程十七条,规定公债发行总额为库平银一亿两,面额分一百两、五百两、一千两三种,共印造一百万张,年息五厘,分二十年还清,前十年付息,后十年本息并付,以田赋、盐税作担保。由户部设昭信局,各省设分局,办理公债发行及偿还事宜。债票准许抵押售卖,但须报局立案。募集债款十万两以上者,由各省报请给奖。“昭信股票”发行后,流弊甚多,遭舆论谴责。同年七月二十二日,经户部奏准,著即停办。
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初三日,康有为被召到总理衙门,由李鸿章、翁同龢、荣禄以及刑部尚书廖寿恒、户部侍郎张荫桓五大臣“问话”。康有为再次申说了变法的主张,并提出了变法的步骤,同时批驳了荣禄、李鸿章等人的诘问,受到了翁同龢的赞赏。初四日,翁同龢把延见康有为的情况向光绪帝作了汇报,并对康加以保荐。光绪拟召见康有为,受到奕訢阻拦。于是,光绪帝命康有为把所有建议书面递呈。正月初八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吁请光绪皇帝决行变法,指出:“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提出了变法的具体办法:一、“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开制度局而定宪法”。制度局下分设法律、度支、学校、农局、工局、商局、铁路、峠、矿务、游会、陆军、海军等十二局,分别推行各项新政。上书还谈到了派员出国游历、翻译西书、变通科举等问题。《统筹全局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光绪帝看了这个奏折,非常满意,更加坚定了变法之志。
光绪二十三年(1898)十二月十三日,康有为欲继强学会未竟之业,邀合旅京广东人士二十余人,在南海馆发起成立粤学会,数日一集,倡导变法图强。又以各会馆皆为京官会集之所,欲“因而导之”,遂草一疏,交御史陈其璋上奏,请将京师同文馆群书颁发各省会馆,以便各京官讲求,了解西学。三月,扩大加入保国会。
光绪二十五年(1899)秋冬间,北京郊县即有一些青少年暗中习练神拳。随着山东、直隶义和拳运动声势的扩大,北京义和拳活动也逐渐由远郊僻静处向中心地带发展。先是北京城邻近郊县拳民,开始进入北京城近郊。光绪二十六年(1900)三月间,城内东单牌楼西裱褙胡同于谦祠堂内,出现了城中心地区的第一个义和团坛口。景山后墙外空地,此刻亦成义和团练拳最活跃的场所,“肩挑负贩者流,人人相引习拳”。入四月后,北京义和团团民中纷纷传言,说是在西郊温泉山煤洞中,掘出一块明代刘基(伯温)预言石碑,碑文有“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趋炎附势,肆虐同群”;“红灯夜照,民不迷津”;“义和明教,不约同心”;“待到重九日,剪草自除根”等语,依此碑文,义和团团民准备在九月初九日起事,击杀洋鬼子。五月初,冀中和顺天府属各州县团民不断涌入北京,北京义和团声势更壮。五月十二日,义和团在北京外城示威,高呼“杀洋鬼子”,群情激奋。十三日,清政府调董福祥甘军入京,驻扎天坛。义和团首领李来中派人前往活动,使甘军士卒加入义和团者超逾五百,其中以虎神营、神机营中士卒最多。甘军中的满族将士,几乎都参加了义和团。十四日,清廷中主张招抚义和团的一派得势,慈禧太后亦下招抚决心,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默许其入京。从此,京外义和团团民昼夜鱼贯进入京城,日以千计,到处设立神坛拳厂,北京城顿时成为义和团的世界。义和团有宫中贵族支持,甘军响应,威力更大,以致扬言“愿得一龙(指光绪皇帝)二虎(指奕劻、李鸿章)头”。不久,“京师里九外七各城门,皇城各门,王公大臣各府,六部九卿文武大小衙门,均派义和团民驻守”。端王载漪等甚至带领数十名卒义和团团民入宫,查验二毛子(指教民)。五月十七日,北京的义和团开始焚烧教堂,搜杀教民。慈禧太后又感到“京城内外,扰乱已极”,于十八日下诏:“拳匪滋事扰及京城地面,着步军统领衙门迅饬派出弁兵练勇,严行查拿,将首要各犯悉数务获惩办,并解散余党。”十九日,慈禧太后召李鸿章、袁世凯入卫。二十日,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向西什库天主教总教堂发起猛攻。此时,进入京城使馆的联军先遣队士兵组成巡逻队,经常上街击杀义和团民,各国使馆官员亦参与其间。十九日,他们杀戮义和团民近百人。德国公使克林德,比利时公使姚士登等,均多次带兵捕杀义和团,杀害团民数十人。由于联军先遣队经常以使馆为据点,攻击枪杀义和团,激起了义和团民的极大愤慨。于是,义和团与董福祥甘军一道,于五月二十四日,对各国驻京使馆发起围攻。克林德等人亦于当日,被虎神营士兵在东单牌楼击毙。围攻战持续了五十六天,团民们奋不顾身地进攻战,把北京的义和团运动推入高潮。
光绪二十五年(1899)春季,天津地区开始出现一些义和拳的群众性活动。秋季以后,天津西郊、南郊义和拳的活动明显增多。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初,义和拳公开亮出义和团的旗号,在天津城内,活动更加公开化,他们“痛诋洋人,仇视教民”。二月初,义和团匿名揭帖贴遍天津,号召拳民于三月初一日起事,攻打天津的外国租界。二、三月间,天津城内外,时有幼童、青年演练义和拳,又有青少年妇女演练红灯照,不少清兵亦参加义和团,声势日渐高涨。天津地方当局对义和团的公开活动十分不安,认为“必酿巨祸”,从直隶总督裕禄到天津知县阮国祯,最初都主张对义和团加以查禁和镇压,正在这时,迅速流传的著名揭帖《只因鬼子闹中原》在天津城内出现。揭帖道出了义和团出现的原因、斗争方式及其目的:“助神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遮住天”。“神发怒,佛发烦,一同下山把道传。非是邪,非白莲,独念咒语说真言。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路,拔电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法、俄势萧然。洋鬼子,全平完,大清一统太平年”。进入四月,天津已是拳坛林立,其中以庞维(庞围)、林黑儿(黄莲圣母)两支最为著名。为赶制武器,业冶铁者,家家铸刀,丁丁之声,日夜相继。清地方官府曾出告示禁止冶铁,拳民闻讯,纷集县署,逼官驰禁,官方被迫从之,冶铁锻刀者遂遍街巷。五月十二日,安次县义和团乾字团,首领杨寿臣率数百名团民进入天津。接着,静海一带义和团著名首领曹福山率数千乾字团团民入津,五月下旬,有“天下第一坛”之称的义和团首领张德成又率七千团民进驻天津,裕禄失去对天津的控制。从进入五月以来,天津义和团已开始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战斗,他们首先与在大沽登陆的外国侵略者开战。五月初六日,独流镇团民与俄国哥萨克马队冲突,团民死二、三十人。初十日,义和团在天津郊外又与侵略军发生了战斗。此时,天津租界内已进驻联军三千余人,他们开始炮击义和团。十八、十九两日,天津义和团焚毁城内教堂八处。二十日,俄军用机枪扫射前往天津火车站的义和团,三四百名团民死亡。二十一日零点五十分,法、英、俄等国联军从海面和炮台后侧同时猛攻大沽炮台,天津镇守总兵罗荣光率守台官兵奋勇还击,激战六个多小时,打死打伤联军一百三十余人,击伤敌舰六艘,但北洋海军统领叶祖珪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守台将士被迫放弃炮台。从此,法、德、英、俄、日等国联军纷纷从大沽登陆,进入天津,天津义和团开始了抗击联军的更英勇的战斗。
光绪二十五年(1899),山东清平县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同年夏季,清政府转变了对义和拳一味绞杀的政策,改行抚剿兼施的策略。毓贤接任山东巡抚后,奏请朝廷承认义和拳为合法民间团练,正式改义和拳为义和团。此后,义和团争得了合法地位,各地义和拳也陆续改称义和团。毓贤对义和团的招抚政策,使山东义和团迅速扩展,团众四处攻打教堂,驱逐教士,与助教士为虐的地方官员作对。光绪二十五年九月,朱红灯在平原县杠子李庄,首先树起“兴清灭洋”的大旗。此后“顺清灭洋”、“保清灭洋”、“扶清灭洋”等口号都陆续出现,后来大都统一为“扶清灭洋”。同时,日趋高涨的义和团运动也波及直隶、天津。袁世凯任山东巡抚后,极力镇压义和团,山东的义和团向华北、京津等地发展,进一步推动义和团运动的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