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光绪二十三年(1897)正月初十日,商务印书馆由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创设于上海。最初仅经营印刷一项。光绪二十六年(1900),接盘日人所经营的修文印刷局。次年,张元济、印锡璋加入该馆为股东,并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光绪二十九年(1903),置编译所,张元济、王元五曾任所长。初以印刷商业簿册报表为主,后主要业务转为出版新式教科书、英文读本及英汉词典等工具书、西方学术著作,兼及古籍与科学、文艺作品。印行《东方杂志》等期刊。
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虽然禁锢了光绪帝,但仍感到保存帝王的光绪对其是个巨大的威胁,企图谋害他。她先是散布光绪帝病重消息,借病做文章,置光绪帝于死地,因英国公使窦纳乐等警告,并派外医入宫诊视,未能得逞。事隔一年,慈禧太后又宣称“帝久病不能君天下”,准备废立。她密电地方各督抚,以自家威严压地方大吏附和。但遭到地方大吏的反对,刘坤一在复电中称“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李鸿章亦劝告后党不可操切行事。在海外的康有为,鼓动保皇党华侨纷纷发电国内,“请皇帝圣安”,要求慈禧太后归政光绪帝。梁启超则利用《清议报》为光绪帝大唱颂歌,猛攻后党丑恶行径,又一次阻止了慈禧太后去光绪帝的阴谋。光绪二十五年(1899)底,荣禄向慈禧太后献计,请“立大阿哥”为同治帝载淳子嗣,“徐篡大统”。光绪二十五年(1900)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召王公大臣、满汉尚书集议于仪鸾殿,逼迫光绪帝下诏,宣布以病先退,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隽为“大阿哥”,预定于庚子年元旦(1900年1月31日)光绪帝行让位礼,改元“保庆”。此事公诸于世后,慈禧太后命人运动各国公使入宫祝贺,不料各国公使不仅不贺,还放风绝不承认新皇帝。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闻讯,立即鼓动上海绅商名流一千余人,于二十六日联合发出保皇通电,恳请光绪帝“力疾临御”,坚持亲政。此后,各地阻止建储的通电,公德,雪片般飞往北京。清廷下令捕捉经元善,而经在英国的帮助下逃往香港。在国外的康有为、梁启超联络华侨号称十万之众,通电国内,揭露建储阴谋。加上当时京城中盛传外国军舰集结于北洋海面,慈禧太后及其党羽被迫搁置建储计划。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法国政府两度照会清政府,要求中国不得将邻近越南的广东、广西及云南割让给其他国家;滇越铁路由法国修筑;中国将广州湾租给法国;中国将来设立邮政局,必须请法国人襄办。闰三月初二日,法国军舰占领雷州附近炮台,进至吴川、遂溪等地,进行要索。清政府无奈,江中了法国的无理要求。从此,云南,两广都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但由于广州湾租借地的具体条件尚需谈判,界址还要勘察,加上当地人民武装抗法斗争,所以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十月十四日,广西提督苏元春才与法国水师提督高礼睿正式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该条约共七款,主要规定:广州湾租给法国,租期九十九年;租界之内全归法国管理,并可设防和驻扎军队;允许法国修筑自广州湾赤坎至安铺的铁路。
《清议报》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的主要刊物。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一月十一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旬刊,用孔子纪年。发行兼编辑署“英人冯镜如”,实为梁启超主编,麦孟化、欧榘甲等辅佐。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鼓吹保皇立宪。设有论说、名家著述、文苑、外论汇译、纪事、群报撷华等栏目。“国闻短评”开日后各报“时评”之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与文化学术等。曾首先发表谭嗣同所著《仁学》的一部分内容。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一月十一日,因报馆失火而停刊。共出一百期。此后,横滨新民社曾出《清议报全编》二十六卷,但内容有较多增删,编次亦与原刊不同。
《时务日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报的报纸,光绪二十四年(1898)闰三月十五日在上海创刊。当时,《时务报》已风行全国,但月只三册,又以提倡变法为主,经理汪康年乃别出此报,纪载中外大事,评论时政得失,“转圜时务,广牖见闻”。并革新片面,增加材料,分栏编辑,用报纸两面印刷,开我国日报改进之机。六月,《时务报》改为官报,七月,《时务日报》亦改名《中外日报》,出至宣统三年(1911)停刊。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三日(1898),御史杨崇伊上密折,请慈禧“即日训政”。初四日,慈禧从颐和园回宫,密作政变准备。初六日凌晨,慈禧经过周密布置之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自己重新“训政”,继而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政变后,新政措施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取消。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七月初五日。康有为奏上《请开农学堂地质局以兴农殖民而富国本折》,建议于各省设立农学局、地质局,于京师设立农商局,各省设分局。同日,光绪帝发布“上谕”: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派直隶霸昌道端方及候补道徐建寅、吴懋鼎为督理;各省设立分局,各省府州县皆设农务学堂,广开农会,刊农报,购农器;其工学、商学各事宜,亦著一体举办,统归农工商总局大臣随时考察。戊戌政变后,八月二十四日,清廷裁撤农工商总局。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中比《芦汉铁路借款合同》签订以后,英国于七月五日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筑天津至镇江等铁路的要求,与德国在山东的利益发生矛盾。英国被迫与德国政府直接交涉,以两国共同分割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为条件,来换取德国在津镇铁路上的让步。德国对非洲觊觎已久,愿与英国妥协。双方遂于同年七月十七日达成协定:天津到山东南境的铁路由德国修筑,由山东南境至镇江的铁路由英国修筑,全线竣工后由双方共同经营。此外,还议珲:英国的铁路投资范围是长江以南各省和北经河南至山西;德国的铁路投资范围是山东省以及自黄河沿岸至南京一带。实际上是双方互相承认了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该协定签订后,两国联合向清政府提出了承筑津镇铁路的要求,并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九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津镇铁路借款合同》。
继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之后,英国要求按照租让旅大的同样条件租借威海卫。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十三日,清总理衙门大臣奕劻与英驻华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规定将威海卫及其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威海湾之群岛及沿岸十英里地方)租与英国,租期二十五年,期满经两国相商仍可延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八日,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康力陈八股之弊。二十九日,康有为、宋伯鲁又上疏请改八股为策论。五月初五日,光绪帝发布“上谕”:自下科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一律废八股,改试策论。戊戌政变后,八月二十四日,清廷宣布恢复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等项分别考试。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又下诏:自明年始,乡会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清廷正式宣布彻底废除科举考试制度,推行新式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