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康熙十七年(1678)二月因江西已定,康熙帝遂命安远靖寇大将军、贝勒尚善和宁南靖寇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进取军事要地岳州。逾月,批准尚善疏请,命湖广总督蔡毓荣率绿旗兵五千名,同攻岳州。是时,吴三桂亲军水师右翼将军林兴珠自湘潭投清,康熙帝授其为建义将军,封候爵,吴部军心动摇。五月,康熙帝接受林兴珠谏言,谕扎营岳州的水师官兵,进入洞庭湖,并分驻君山等处,以切断岳州叛军同常德、长沙、衡州等地的联系。八月,康熙帝在谕示尚善等将帅的作战方案中强调:我船很多,应在小船内多装火器,乘夜袭扰,不使敌人有喘息之机。同月,尚善病死。贝勒察尼继任其职。十一月,岳州吴军粮饷危机,因而不断出击,欲通粮道,但均为清军击败。十二月,吴部岳州水师将军杜辉密书请降,事泄,杜辉及其共谋者多人被杀,吴军内乱,总兵陈华等吴部文武官兵投诚。康熙十八年正月初八日,吴部总兵王度冲、将军陈珀等率舟师降。岳州守将吴应麒知粮道已断,清军水陆围困,遂于本日弃城而逃。察尼等率清军收复岳州。
康熙十七年(1678)正月二十三日,康熙帝谕吏部:自古以来,凡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清朝同样崇儒重道,培养人才。遂令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及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在外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分别举荐不论已仕未仕学行兼优、文词卓越者,以便亲试录用。于是,大学士李霨等举荐原任副使道曹溶等七十七人。八月,吏部题奏,各省举荐的博学鸿儒人员,原令他们从速起程,今陕西李颙等二人,江南汪琬等九人、直隶杜越等二人、浙江应为谦、山西范高鼎、江西魏禧,均以病辞。陕西李因笃也以母老辞。于是,康熙帝再次颁旨:“该督抚作速起送来京,以副朕求贤至意。”康熙十八年三月初一日,博学鸿儒科在体仁阁考试,参试者一百四十三人,试题为“璿玑玉衡赋”和“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同日,康熙帝命吏部尚书郝惟纳等宣谕:“汝等俱有才学,原可不必考试,但考试正以显其才学,所以皇上敬重,特赐宴,为向来殿试所无,汝等需悉皇上至意。”三月二十九日,又谕吏部:取中一等彭孙遹等二十人,二等李来泰等三十人,授以职衔,俱纂修《明史》。其未中者或回任,或候补,或回籍,年老者予以职衔,以示恩荣。告病者不必补试。五月十七日,授取中邵吴远为侍读,汤斌等四人为侍讲,彭孙遹等十八人为编修,倪灿等二十七人为检讨。职衔均属翰林院官。
《芥子园画传》通称《芥子园画谱》。因刻于清初著名戏剧家李渔别墅芥子园而得名。康熙十八年(1679),该书由王概编绘出版,初集五卷系木板彩色套印。内容为山水谱。此后,王概兄弟王蓍、王臬等人又编二集、三集于康熙四十年(1701)出版,内容分为兰、竹、梅、菊四谱,八卷;花卉草虫、花木禽鸟二谱,四卷。该书为中国画技法图谱,浅明易懂,所以广为流传。清嘉庆年间,该书第四集《人物画谱》刊成,四卷,附《图章会纂》。
康熙十八年(1679)八月二十八日,抚远大将军图海疏报:进取汉中,兵分四路,拟于九月八日出师。康熙帝谕示:各路捷报纷至,宜乘此时早复汉中,速定四川,直捣穷追,勿使敌寇占据险要。九日,他又谕示陕西诸将:吴军溃散动摇,急应尽快进兵,否则,万一有变,使其再据云、贵、川,后悔无及。十月二十二日,奋威将军王进宝率部攻下武关。二十七日,其部猛攻鸡头关,吴部大将王屏藩撤向广元,清军恢复汉中府,大军已达陕、川边界。逾月,图海部和陕西提督赵良栋分别克取甘肃阶州、徽州,兵进四川。康熙帝相信王进宝和赵良栋,命两军继续前进,攻取保宁。康熙十九年初,赵、王二部分别攻克绵竹、成都、保宁。二月,将军吴丹收复重庆,吴部文武官员献城投降,达州等州县均被恢复,四川平定。康熙帝又谕赵良栋进剿云贵,命镇南将军莽依图等军也自两广分道进取。三月,赵良栋疏言进军方略,请以湖广官兵取贵州,另兵四路分散云南。康熙帝从其言,命录其疏,发诸路将帅酌议,敕将军以下诸臣,进征云南,严禁官军抢掠。八月八日,定诸路清军挺进云南路线:扬威大将军、简亲王喇布筀产由广西进,定远平寇大将军、贝子彰泰等由沅州取贵州,勇略将军赵良栋和吴丹在攻克遵义后直取云南。吴部将领海潮龙率部至赵良栋军前投诚,愿为前驱。十一月,彰泰部在连克贵州诸府县后,直攻省城贵阳,吴世璠等统官兵于夜间逃走。安顺等府一一收复。至康熙二十年三月,贵州全省已定。同年正月彰泰、平南将军赖塔、绥远将军蔡毓荣诸部先后到达昆明附近。二十日,吴部将军胡国炳率一万余名马步军,在城外与清军激战,胡国炳被斩,吴军大败,逃入城内。四月,赖塔等挥军掘壕,围困昆明,吴世璠据城死守。康熙帝命振武将军佛尼勒与赵良栋两军,急速追剿援助昆明的吴军官兵。五月,清军收复失地益多,吴军来降将领和士兵日众,昆明势危。三藩之乱的最后平定已为期不远。
康熙十八年(1679)七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时至晚七时京师发生强烈地震。是时,地声如雷轰,其势如涛涌,白昼昏黑。震倒顺承、德胜、海岱、彰仪等门,坍毁城墙,难以数计。宫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压伤大学士勒德洪,压死内阁学士王敷政、掌春坊右庶子翰林侍读庄冏生、原任总理河道工部尚书王光裕一家四十三口,其他文武官员、命妇死者甚众,士民死者更不可胜记。二十九日、三十日,复大震,通州、良乡等城俱陷,地裂成渠,流出黄黑水,黑气蔽天。有一名总兵官眷途经通州,家属八十七人因房屋倒坍被压死,仅活三口。康熙帝在景山避震三昼夜。臣民生者露宿街头,枵腹惊惧,死者秽气薰天。此后,时有微震。八月八日、十二日、十三日又大震如初,京城附近三百里内,压死人民极多!十九日至二十一日,降大暴雨,九门街道,积水成河。二十六日晚和九月二十五日,京师再次大震。此次地震波及范围西至陕西、甘肃,北到辽宁,南及江苏、安徽等十省区。七月二十八日首次强震时,康熙帝即谕户部速议救灾措施,命八旗都统亲行详察,命满汉御史协助京师五城御史详细了解塌房伤人的情况。二十九日,户、工二部议定了对无力修葺倒塌房屋和无法棺殓死亡人口的给银数目,康熙帝以其数目尚少,命发内库银十万两赈济灾民。同时,他对于因平叛在外的士兵家属及其住房的被灾情况尤为关切。八月初二日,谕户部:因官员兵丁房屋损坏甚多,凡四品以下官,现领半俸者,此次仍给全俸,兵丁等发给两月银钱。十五日,派官告祭天坛。九月十八日,余震不止,康熙帝亲率诸王、文武官员到天坛祈祷。十一月十四日,谕免受灾最重的通县、三河、平谷本年全部地丁额赋,其余灾情较轻的州县也酌情豁免。康熙十九年四月十八日上午九时至下午一时,京师再次大震,其声如雷。二十九日,自下午五时起,连震四次,房屋摇动,官民再次撤夜露宿,直至五月十八日,余震尚未宁息。
康熙十八年(1679)正月,清军克复岳州,康熙帝命安远靖寇大将军、贝勒察尼等分兵速取湘阴、长沙。吴三桂部长沙守将、金吾左将军胡国柱因岳州已失,恐长沙不能久守,遂于二十九日率部弃城而走。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挥兵入长沙。同日,宁南靖寇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率大军渡过长江,收复松滋、枝江、宜都诸郡县,乘胜南下湖南,克澧州。不久,岳乐部挺进衡州,与扬威大将军喇布和江西总督董卫国会合,察尼派舟师往援。以上将帅在本月内相继克取衡山、湘阴、华容、湘潭、来阳。二月十三日,喇布部攻打衡州,冲入城内,吴部亲军前将军吴国贵、上柱国左丞相夏国相率部逃逸,清军克衡州府城。勒尔锦奉命与察尼会师,进取常德。吴军焚常德城,吴部按察使陈宝钥献城降。三月,清军复取南安乡、桃园、归州、巴东、宝庆、祁阳等府县。征南将军穆占部连下永州、道州、永明、江华、东安、全州、新兴等府县。四月,广西总督金光祖复浔州府。六月,吴部将军马承荫率官兵三万,献柳州投诚。八月,清军攻取柳城、融县。同月,岳乐部在武冈一带重创吴军,吴国贵中炮死,胡国柱率余众逃遁。九月,广西、湖南连续被清军收复。
康熙十九年(1680),著名历算学家薛凤祚因病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薛凤祚,字仪甫,山东淄川人,自幼喜学历算。顺治年间,他同波兰传教士穆尼阁讨论数学,始改从西学算法,同时,并不拘泥于穆氏之学。薛凤祚所学贯通中、西,被誉为一代历算学家的“功首”。著有《天学会道》、《算学会通正集》、《致用》、《西域表》、《今西法选要》多种著作,内容涉及天文、数学、医学、物理、水利、火器各方面。
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康熙帝谕大学士等:崇尚清节,乃国家为治要务。为官者皆清廉自守,则百姓自安。他强调说:清廉原不在贫富,谓富者必贪,而贫者必廉,并不正确。当视其居官之心如何。终康熙一朝,奖廉惩贪始终是康熙帝大力倡导并付诸实施的大事。
康熙十九年(1680),给事中李迥条奏船只出海贸易事。九卿詹事科道会议,请令各省地方官查覆再议。八月十六日,康熙帝听取大学士的见解,明珠上奏:福建除鸟船外,尚有其他船只,虽不甚大,也可出海。李霨上奏:船若太小,难于出海。冯溥上奏:出海贸易,对民生非常有利。康熙帝:开海禁之意,原为有利于穷民生计。如只准大船入海,恐百姓无力营造大船,应许以各听其便。十一月,福建总督姚启圣等又题请与开“海禁”相关的“还界”一事,认为若迁界则上可以增国赋,下可以遂民生,并可以收鱼盐之利。康熙二十年二月,清廷决定开海禁。
康熙十九年(1680)初,郑经水师集中于海坛。二月,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率官兵二万八千余名、战舰二百四十艘主攻海坛,福建巡抚吴兴祚、总督姚启圣、陆路提督杨捷分别负责声援、策应。二月二十三日,万正色等击沉郑军船舰十六只,歼其三千余人,海坛遂克。郑经知海坛既失,厦门难保。而郑部总兵吴桂、罗士铃等纷纷致书杨捷,详述厦门支援之势,愿为前导,投放报效。杨捷遂兵分三路,直取厦门。郑经本想调兵反攻,但是军中久已无粮,而朱天贵又败于崇武,陈昌献海澄降清,刘国轩退回厦门。于是,郑经知势不可为,焚演武厅行营,率余众登舟返回澎湖。厦门总兵黄瑞面对清军强大攻势,率部投降。厦门遂于二月二十八日为清军所复,万正色率师入城。杨捷遂与姚启圣等合兵一处,乘胜克取金门、铜山。三月十四日,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等疏报,福建沿海诸岛均为清军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