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康熙三十四年(1696),吴楚材、吴调候编、吴兴祚审定的《古文观止》一书刊行于世。吴楚材、吴调候好读经史,同时又擅长写作八股文,他们为了给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一本启蒙读物,便从上起先秦、下迄明朝的众多文章中,选遍了二百二十二篇古文,辑成《古文观止》一书。编者认为这些文章都是古文中的数理化,所以便用吴公子季扎观赏乐舞《韶箭》时发出的赞词“观止矣”(好极了)来命名这部书。《古文观止》总计十二卷,吸收了宋代以来各种古文选本的优点,所选文章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许多是历来公认的佳作,比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文章。该书所选文章比较好地注意到了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而且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它应用文,基本上反映了古文绚丽多姿的面貌。此外,该书还破例选录了少量为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在编排上,该书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选文长短相间,繁简适中。每篇文章都有简要评注,见解精辟。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先秦诸子,如庄子、荀子、墨子、韩非都有许多精彩的作品,但本书编者囿于偏见,一篇也未选收。曹操的文章也被排斥在外。一些表现强烈民族气节的文章也未选入,这和清代实行文字狱不无关系。尽管如此,《古文观止》仍不失为一本好书,它对人们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和风格,增长文史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仍有一定的价值。
康熙三十五年(1696)九月十九日,康熙帝统兵启程,三次亲征噶尔丹。二十七日,喀尔喀贝勒根敦戴青遣员进贡请安,表示愿擒噶尔丹自效,康熙帝谕示:如擒噶尔丹,不必献俘,即在本处立决。十月初一日,康熙帝率军至鄂罗音布拉克,以费扬古兵士劳苦,遣官携银五千两至军前,酌买皮裘、牛羊给与兵士。初七日,康熙帝谕示,将昭莫多战役中所擒准噶尔男妇三千余人赐银赎出,使其父子、夫妻、兄弟完聚。十三日,康熙帝至归化城。十八日,为防噶尔丹流窜哈密,康熙帝命孙思克率甘州兵,博霁率西安兵进驻肃州,与副都统阿南会合,噶尔丹如来哈密,即行剿灭。二十日,得降人报,噶尔丹已于上月二十二日从枯伦贝尔齐尔向哈密方向行进,康熙帝表示,当乘此机会作速剿灭。二十六日,康熙帝离归化进至达尔汉拜尚地方,派官员招抚噶尔丹属下丹津阿拉布坦、丹津鄂木布。二十八日,康熙帝率军抵黄河边湖滩河溯地方。十一月初四日,准噶尔降人称,噶尔丹现存千余人,食用困乏,天时寒冷,溃散逃亡及冻饿而死者非常多。这期间,噶尔丹部下来降者极多。二十一日,康熙帝渡黄河经察汗布拉克至哲固斯台,并召费扬古驰驿前来商议军情。二十五日,康熙帝至东斯垓地方,召见准噶尔降人格垒沽英,派遣他返回准噶尔,并命员外郎博什希等携敕同往,招抚噶尔丹。二十七日,康熙帝传令班师。十二月初七日,回师抵杀虎口,十二日抵达大同城内,二十日返回京城。
康熙三十五年(1696)八月十一日,康熙帝派遣理藩院主事保住、大喇嘛晋巴扎木素、德木齐索诺木布等人前往西藏,往谕达赖喇嘛、达赖汗、班禅,第巴及策妄阿拉布坦,贬恶扬善,揭露第巴盗用达赖喇嘛名义,纵容噶尔丹及对抗清政府的罪行。康熙帝在给第巴的敕谕中写道:朕崇道法而爱众生,所以,对实心以护道法的人给以眷佑,对阴谋诱人以坏道法的人给以谴责。你第巴原系达赖喇嘛下面管事人,因你不违背达赖喇嘛指示,辅助道法,所以朕才对你加封。现在看来,你阳奉宗喀巴之教,实际上却与噶尔丹狼狈为奸,欺骗达赖喇嘛、班禅胡土克图,而败坏宗喀巴之教。先是,你以久故达赖喇嘛诈称尚存,派遣济龙胡土克图前往噶尔丹所在地乌兰布通,为噶尔丹诵经,选择交战日期;噶尔丹失败之后,又以讲和为词,贻误我军追赶,致使噶尔丹得以远遁。朕为众生遣人往召班禅胡图克图,你又诳骗班禅,说什么噶尔丹将要杀害,不使他来京师。青海博硕克图济农私下与噶尔丹结姻往来通使,你又不举发;实际上,如果没有你,博硕克图济农与噶尔丹之间不会相与联姻。噶尔丹相信了你唆诱的话,才不遵朕旨。现在西藏许多喇嘛都告诉我说,达赖喇嘛已圆寂九年。对此,你竟敢匿而不报丧,并支持噶尔丹兴兵对抗朝廷,罪恶甚大。何去何从,近期内速来奏报,否则,后悔无及。康熙帝遣使往藏,以及对第巴桑结错罪行的揭露,迅速改变了西藏的局势,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康熙三十五年(1696)二月三十日,康熙帝率中路兵启行,二次亲征噶尔丹。经沙河、南口、怀来,三月初十日出独石口。康熙帝谕示议政大臣等:出口以后,清晨启行,日中驻扎,每日一餐。十一日,户部侍郎思格色奉差在口外掘井,因不知一井能供多少人马饮用,被革职,充卒伍从军效力。康熙帝谕示:宿营时以井居中,派官兵看守,不得污坏,以便后队兵接替使用。十二日,康熙帝五鼓时即撤营起程,见军士还在营中或睡觉,或吃饭,经查才知行李到迟,影响了军士的歇息。此后,康熙帝每天都五鼓起床,亲自查看驮载出发后才启行,到驻营时,时间已近中午,行李已到,军士、马匹都可休息。十五日,康熙帝行军到达滚诺尔地方,雨雪交加,军士尚未安营。康熙帝穿雨衣站立路旁,等军士扎营完毕才进入行宫,军士都已炊饭才进膳。十七日,中路军两路会合,按次序前进。命照常日食两餐。十八日,康熙帝生日,停止庆贺筵宴。四月初四日,康熙帝抵达哈必尔汉,正值朝廷使者从噶尔丹处携奏章步行而回。议政大臣等议噶尔丹有逃走之意。康熙帝表示:若费扬古军按期抵达土喇,两路夹击,噶尔丹必不能逃脱。初十日,康熙帝率军至科图,时东路军未至,西路军又以士马困馁,请中路军缓行以待;途中又有俄国助兵噶尔丹的传闻。于是,扈从大臣中有人以噶尔丹已远逃为口实,力请康熙帝回师。康熙帝愤怒地说:此次进兵,筹画再三。我军既至此地,噶尔丹有可能被擒,怎么能懦怯退缩?十四日,康熙帝对黑龙江、盛京、宁古塔兵下达命令,屯扎索岳尔济山,以防噶尔丹东窜。十七日,因距敌已近,康熙帝谕令各营及哨口、斥堠、牧马处夜间不许张灯举火。五月初一日,康熙帝率军至拖陵布喇克地方,谕令随征总兵官岳升龙等:今已逼近噶尔丹,对敌交战时,副将以下有退怯违令者,正法奏闻。初三日,康熙帝指示作战军阵,内大臣长泰等按指示绘成阵图,命全军照图遵行。初七日,康熙帝率前锋兵在前,诸军依次张翼前进,驻于西巴尔台。入夜,康熙帝密谕各营空壁伏兵以待,并且亲自巡视营伍。当时,噶尔丹闻知康熙帝亲征之后,开始还不相信,说康熙汗不在中国安居逸乐,过此无水瀚海之地,难道是飞渡过来的吗?及至登北孟纳尔山,望见大军营地规模,御营黄幄龙幡,环以缦城,外为网城,军容极盛,才大惊失色,传令众人尽弃庐帐器械,连夜逃走。初八日,康熙帝知噶尔丹连夜遁逃,遂亲率前锋兵追赶,沿途获器械帐房等物不计其数。十二日,康熙帝至拖拉阿林,以领侍卫内大臣马思哈为平北大将军,率轻骑追剿噶尔丹,并往迎费扬古西路军。十三日,康熙帝率部班师,驻克勒河北。十四日,起程返京。途中,得知费扬古获昭莫多大捷,又进行必要部署。六月初九日,回到京师。
康熙三十五年(1696),著名学者颜元开始主持漳南书院。颜元,字易直,号习斋,河北博野县人。他八岁跟随僧人吴持明学习骑射剑戟及攻守兵法,后来又学习八股文,应考县试,曾说:“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从二十三岁起,颜元开始办学墪教授子弟;与此同时,潜心学问,专攻理学,孜孜不倦,终于成为清代前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颜元主持漳南书院工作时,已经六十二岁。他认为讲学应该广博,注意实践。他大胆提议改建漳南书院格局,建正厅三间,名为“习讲堂”。讲授武备,学习黄帝、太公及孙吴诸子兵法、攻守营阵、陆水战法并射御技击;讲授经史,学习十三经、历代诰制、章奏、诗文;讲授艺能,学习水学、火学、工学、象数。为了应付时制,还另设二科,一是静坐科,主要编著程朱陆王之学;另一为帖括科,学习八股举业时艺。这两科均不是主科。颜元还在习讲堂正厅大书楹联一幅:“聊存孔绪励习行,脱云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颜元提倡的教育内容和文法,在当时具有新意;漳南书院的改制,在颜元一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颜元主持漳南书院仅半年时间。同年八月中旬,漳水漫堤,发生水灾,漳南一带全部淹没,书院也荡然无存。由于资财有限,无力再举,颜元不得不怅然返家。他以教育振兴民族的理想遂未能实现。
康熙三十四年(1696)十二月十六日,为征讨噶尔丹,康熙帝谕示兵部,制定军令十六条予以颁布,主要内容是:大军出征,各部都统等官要检查武器装备,务期坚利,合乎规范,否则,视情节轻重罚银若干;启行后,兵众必须按队以次行进,不得零星散乱无秩序,违者鞭责示警;军行途中,不许离队、酗酒、喧哗、叫呼,不遵守者该管官即行捕责;所过地方不得扰害居民及蒙古部落,否则,从重治罪;凡军士逃跑,立刻缉拿,依定例治罪,该管官一并严处;下营务按旗列幕,不密不疏,如越旗乱次,前后搀杂,该管大臣官员分别治罪,兵役内有偷盗马匹器物者,按律治罪;发现敌人要立即飞报大营,若妄报不实,或传报迟误,有关官员立即正法,军前示众;严格值夜巡营纪律,无事人夜黑不得擅自行走,发现贪睡偷安现象,察出后严加治罪;与敌人接近,要加强侦察,稳妥布陈,井然有序,交战时所备援兵要及时出击;敌人败退后,严禁官兵掠夺牲畜财物,对贪行攫取者重惩不贷;敌军败退后,要立即派兵马追击,若遇伏兵,或敌军游骑,后队兵与敌接战,前队兵仍行追进;大军凯旋时,严禁售卖军器,或把军器留与蒙古人,违者从重治罪;驼马为全军重要军需物资,如有将遗失驼马隐匿、将疲乏驼马委弃、宰杀,要严加治罪;军粮关系至重,出生官兵要计口按日支领,不按名额禽从重治罪;大臣官员不得在大兵内抽取亲随;大军驻扎时,不得闲惰,要严格遵守各项军令。军令十六条的制定和颁布,为打败噶尔丹奠定了基础。
康熙三十六年(1697),法国传教士白晋所著《康熙皇帝》一书在巴黎出版。白晋,一六五六年生于法国曼城,一六八二年二月七日随法国天主教传教团到达北京。由于他博学多才,颇受康熙皇帝赏识。他曾为康熙帝讲授天文历法及医学、化学、药学等西洋科学知识,每日出入宫廷,与康熙帝过从甚密,因此,对康熙帝有较多的了解。康熙三十二年(1693)七月四日,康熙帝为招聘法国耶稣会士,令白晋回国物色人选,特封白晋为钦差。白晋欣然接受此项任务,于同年七月八日离开北京,康熙三十六年二月九日到达布雷斯特。他带来了康熙帝送给路易十四的礼品,向法国当局转达了康熙帝的旨意,同时,向路易十四上一奏折,即《康熙皇帝》一书。《康熙皇帝》一书简要叙述了康熙帝的文治武功,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康熙帝的品德、性格、生活、爱好等方面情况。书中写道:“康熙帝圣寿四十四岁,已经在位三十六年。他没有丝毫与当今皇位不相称的天资与品德。他威风凛凛、仪表堂堂、举止不凡,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鼻子略显鹰嘴形,鼻尖鼓起。虽然脸上有几颗痘痕,但丝毫无损于他的美好形象。康熙皇帝精神上的美,远远超过他肉体上的美。他天赋极高,博闻强识,智力过人,明察秋毫。他有处理复杂纷繁事务的刚劲毅力,他有制定、指挥、实现宏伟规划的坚强意志。他的嗜好和兴趣高雅不俗,都很适于帝王的身分。他为人公正,伸张正义,倡导德行,爱护臣民。他具有服从真理的性格以及绝对抑制情欲的克己之心。”
康熙三十六年(1697),京师发生一起严重的杀人事件:大学士明珠妻被家奴用刀刺中腹部身亡。明珠,字端范,纳兰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前期的权臣。居官期间,他贪污受贿,很快成为豪富,生活穷奢极侈。他曾大兴土木,建一园林,风廓水榭间,全部用白玉凿为花,贴在四壁上。还有宽十亩的水池,每到冬天,就用五彩剪成花、叶,浮在水面上作为荷芰,又用各色杂毛做成凫雁。他的妻和舍里氏,为人妒忌、残忍。他们夫妇二人起自寒微,关系和睦。只是和舍里氏从不许明珠与侍婢接近、交谈。一天,明珠偶然说起一个婢女眼睛长得特别好看。第二天,和舍里氏就让一个侍者捧一盒到明珠面前,侍者告诉明珠,盒中盛的就是婢女的双眼。婢女父亲痛愤女儿无辜惨被挖目,便乘和舍里氏一人独在房中,突然闯入,用刀刺进她的腹部,和舍里氏当场身亡。案件发生后,朝野震惊。此后相当一段时间,京师流传奴杀宰相妻事。婢女父后被判处死刑。
康熙三十六年(1697)五月十二日,福建宁化百姓数十人聚集在大洋庙内外,准备抢劫富户,抗击官府。原来,宁化地处深山,人民穷困。康熙三十五年农业欠收,至康熙三十六年四、五月间,百姓多已青黄不接。于是,民人伊禾首先宣传百姓,组织起来,反抗富豪,实行自救。在他的号召下,雷登九、黎四八、夏志、伍圣、叶庆、刘佛养等人,同聚在吴定祖家中,进一步商议抢劫富豪等事。他们将原存于神会的银两分发买猪,在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十二日,会集在大洋庙内外一边宰牲,一边发动百姓,还勒令五通庙祝鸣锣聚众。在县衙拿获数人之后,伍圣便率领数十名百姓拥至县堂,要求县官立即释放被捕之人;叶庆则沿街鼓舞招集平民;夏志高立城头,发表演讲,号召百姓;刘佛养鸣锣放炮,助势张威。造反的人们呼拥着来到阴念良家,伊禾手执鸟枪,争先上屋;雷登九首先夺取前门;黎四八从后门攻入;吴定祖等统率数十名百姓一哄而进,登堂入室,将富豪阴念良家所有器物抢劫一空。一时间,宁化县城百姓群情激奋,大街小巷纷纷议论此事,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造反的队伍。随后,刘佛养手执利器,夏志统率造反的百姓,又来到富豪雷冲斗、阴上升两家门前。正当造反的人们准备攻门入室时,县令带领防弁兵士赶到。造反百姓遂和官府发生争斗。经过拼搏,造反者寡不敌众,相继逃散。
康熙三十六年(1697)五月十二日,就山西巡抚等官贪污库银激起民变一事,康熙帝谕示议政大臣等:温保居官甚劣,苛虐百姓至于已极。不久前他自奏居官甚善,万民颂美,想为自己立碑。现在看来,沿途百姓对他恨之入骨,都表示不吃其肉无以泄心中之恨。温保不能和一般人相比,他曾为为学士官,知道朕平日爱惜百姓之意。甘度居官也非常庸劣。现今蒲州百姓发生变乱,逃入山中。如果山西地方官员平日稍能抚恤百姓,百姓也不会以逃亡山中相抗拒;甚至巡抚倭伦亲自到山里招抚,百姓也不顺从,还要求把温保、甘度拿到山中,当着他们的面正法。现在回想起来,温保、甘度等人居官十分汙浊,朘削小民实在可恨。象这样的贪官不加诛戮,其他人也不知道警戒。命尔等议政大臣、部院堂官会同议奏。议政大臣、部院堂官讨论后奏请:温保、甘度居家十分恶劣,都应当正法,以警众人。可先将他们严拿至京,交与刑部。康熙帝认为原任山西巡抚温保、布政使甘度,横征科派,激起民变,蒲州百姓恨之入骨。温保、甘度应立即斩首。璘将库内收贮银二万八千五百两侵没入己,应将孙毓璘照侵盗钱粮例斩监候。康熙帝最后决定:温保、甘度已经革职,从宽免死;孙毓璘依议应斩,先监候,秋后处决。